摘水果小班社会常识教案(经典6篇)
摘水果小班社会常识教案 篇一
摘水果小班社会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摘水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
水果篮、苹果、梨子、橙子、香蕉等水果、削果刀、水果刀、纸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平时吃过的水果,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水果的种类和颜色。
2. 展示水果篮,并让学生说出水果篮里有哪些水果。
二、呈现
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水果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引导学生讨论水果的味道和口感。
三、操作
1.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摘取水果。例如,使用削果刀削去水果的外皮,用水果刀将水果切成小块等。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水果和相应的工具,让他们按照指导进行操作。
3.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帮助彼此完成任务。
四、总结
1. 让学生回顾整个摘水果的过程,并总结出正确的摘水果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来摘取水果。
五、拓展
1. 让学生尝试不同种类的水果,并比较它们的味道和口感。
2. 引导学生思考水果的成熟过程和收获的时间。
摘水果小班社会常识教案 篇二
摘水果小班社会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水果的来源和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食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或视频展示水果的生长过程、种植园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水果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果的不同阶段。
2. 引导学生思考水果是如何生长的,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
二、呈现
1. 展示种植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水果是在种植园中种植和培育的。
2. 引导学生思考水果的生长需要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耐心等。
三、讨论
1. 引导学生讨论水果的来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吃到的水果可能来自哪些地方。
2. 引导学生思考水果的种植和生长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如水、土地、施肥等。
四、环保教育
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食物和节约资源,例如减少浪费、合理选择食物等。
2. 告诉学生水果的种植需要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鼓励他们关心环境保护并积极行动起来。
五、总结
1. 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水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2. 引导学生思考水果的种植和摘取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摘水果小班社会常识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水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教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食物的习惯,引导他们关心环境保护并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关于水果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常识和环保意识,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摘水果小班社会常识教案 篇三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能一个接一个的跳过20厘米高度的障碍物,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3、学习弹跳能力,发展身体动作的平衡和协调。
二、活动重难点:
能一个接一个的跳过20厘米高度的障碍物,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三、活动准备:
平衡木充气棒水果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做准备活动,舒缓身体。
运动操: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举起来。(两臂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抱起来。(两臂抱于身前)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转起来。(手腕转动)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藏起来。(两臂背于身后)
小脚小脚踏踏,小脚小脚踮起来。(双脚后跟离地)
小脚小脚踏踏,小脚小脚踢起来。(单脚向前踢)
小脚小脚踏踏,小脚小脚转起来。(身体原地转动)
小脚小脚踏踏,小脚小脚跳起来。(双脚向上跳)
(二)引导幼儿探索如何跳过障碍物和摘到自己的果子。
(1)老师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跳过障碍物。
——这里是什么,我们要怎样跳过去呢?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谁来表演一下你是怎么跳过去的。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双脚并拢往前跳。
(2)老师鼓励幼儿探索双脚并拢向上跳。
——你们看前面是什么?
——这么多水果你们想个办法要这么摘下来。
——我们的手前后摆动双脚并拢往上跳就可以摘到果子了。
(三)游戏:摘果子
(1)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幼儿要在起点排好队,从起跑线开始。我们要经过小河走上平衡木,跳过障碍物到了大树下摘到喜欢的水果然后返回到小椅子上把你摘到的水果打电话告诉你的朋友或者爸爸妈妈。
(2)幼儿进行游戏事提醒不要撞到朋友,注意安全。
(四)放松活动:画彩虹。
摘水果小班社会常识教案 篇四
活动准备
1、秋天场景的背景图片,一幅。
2、音乐去郊游幼儿学习材料--尝一尝,真好吃。
3、幼儿学习材料,操作材料1。
活动目标
1、感受三以内的数量。
2、能手口一致点数到三,并说出总数。
3、对点数活动感兴趣,体验帮助小猪的快乐。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过程
1、创设去郊游的情景导入活动。
请幼儿伴随音乐去郊游,做开小汽车的动作进教室。结合歌词内容引导幼儿听一听汽车喇叭响了几声小狗叫了几声。学一学小鸟飞几下,小兔子跳几下,引导幼儿通过声音,肢体动作的不同的感官感知3以内的数量。
2、结合秋天场景的背景图片指导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点数1-3并说出总数。
出示图片并提问图片上有什么?数一数,它们各有几个?重点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叠数数出高矮不同颜色,不同排列规则和不规则的物品的数量。例如:两只大雁(从左往右数),两颗树(排除高矮因素的干扰),三朵花(排除颜色因素的干扰),三条鱼(不规则的排列顺序)。
3、组织幼儿玩儿游戏,帮"小猪摘水果",结合尝一尝--真好玩儿的24至25页及操作材料1,引导幼儿巩固对三以内数量的感知并熟练掌握熟口一致点数的方法。
(1)提问:来了几只小猪三只小猪?分别要摘哪种水果?果树上分别有几个水果。
(2)鼓励幼儿帮小朱摘水果,引导幼儿根据小拖车后面的数字。把水果分别放到小拖车里练习按数取物。
请问三只小猪分别喜欢什么水果?他们分别摘了几个?
4、设置小猪送橘子的情境,幼儿快乐,品尝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抽空来参加这次活动,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感谢园长给我提供这次锻炼的机会,更希望家长们给我点出本活动的不足,您的建议就是我今后工作进步的方向。
活动开始,我以自制小拖车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兴趣,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喜欢久坐,为此,我利用儿歌《我会骨碌碌》让孩子运用肢体动作来感知点数的乐趣。这一小环节,我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们也融入活动中来。提高了趣味性。
第三部分,我以帮小猪送水果,卸水果。小猪感谢吃蛋糕学习点数。从而结束活动。整个活动都以情景游戏为主,符合幼儿特点。
课后一个家长还给我提意见说:“在帮小猪往家运水果时,一个孩子拉车,其余孩子在后面发出“嘟、嘟、嘟”的声音,游戏会更活泼。”我听后虚心接受。
交谈之后让每位听课家长填写了公开课意见,意见很好。我会认真借鉴,使之指引今后工作再上新台阶。
摘水果小班社会常识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喜欢体育活动,感受跳跃游戏的快乐。
2、练习屈膝纵向跳跃并同时用手触摸物体,发展跳跃能力。
3、能在一定宽度的平行线中间行走,发展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1、布条、水果图片或者模型,用纸棒和绳子吊着蚊子图片。
2、场地布置:将两个布条平行摆放在地上,形成一条宽约30厘米的小路,设定起点和终点位置,在终点位置摆放吊起的水果图片或者是水果模型若干,高度适宜。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随音乐做活动四肢的热身活动。
二、活动过程。
1、学习屈膝纵向跳跃动作。
——教师示范:弯曲膝盖,用力向上跳,前脚掌轻轻着地。
——幼儿找舒服位置进行练习。
2、幼儿拍蚊子。
——幼儿围成圈,教师双手用纸棒和绳子吊着蚊子图片在圈内移动,幼儿屈膝纵跳,并用手拍蚊子。
3、游戏:摘水果。
——教师示范:沿小路行走,到终点位置后,要跳起然后用手逐一触摸水果,触摸成功后,返回起点位置,站在最后一名幼儿的身后。沿小路行走时不可以超出路的两边,否则需从头开始。
——幼儿用接力的方式进行摘水果游戏,教师提示幼儿要屈膝纵跳。
三、放松活动。
——带领幼儿做一些肢体放松的动作,提示幼儿擦汗换衣服。
活动应变
拍蚊子游戏可以改为分组自选练习屈膝纵跳:将蚊子、蝴蝶或各种昆虫吊在不同高矮的绳子上,
让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高矮目标进行跳跃拍击游戏。
活动延伸
可以将摘水果改为打怪兽、拍害虫等游戏。
区角活动
益智区:教师用彩色的布缝制果树,并裁剪不同的水果,让幼儿将水果用纽扣扣在果树上。
环境创设
在主题墙内张贴家长帮忙收集的幼儿摘水果、吃水果、和果树合影等的照片。
家园同步
1、可在家里和幼儿进行“摘水果”游戏。
2、家长跟幼儿一起去果园,感受动手采摘水果的乐趣。
随机教育
平常可以带幼儿走一些平衡木,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摘水果小班社会常识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快乐,提高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心理素质。
2、学习正面钻的方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能按要求在指定的地方摆放物品。、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学会掌握平衡、双脚跳的基本动作要领。
2、物质准备:山洞(拱形小门6个)、纸箱(高90厘米,宽80厘米)纸筐、苹果卡片、桃卡片、梨卡片、木墩(高5厘米)、脚印8个、独木桥(宽10厘米,高5厘米)、障碍物(高10厘米,宽10厘米,长20厘米)、猴妈妈头饰一个、小猴子头饰若干、悬挂水果(苹果、梨、桃)若干、塑料筐3个。
3、场地准备:如图。
重点:幼儿能够弯腰低头钻过障碍物。
难点:引导幼儿掌握正面钻的'动作要领,身体钻过时不碰障碍物。
活动过程:
1、通过扮演角色,引导幼儿进行准备活动。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尝试、体验正面钻的动作要领。
(1)第一步: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过山洞。
(2)第二步:幼儿通过几次尝试和比较,发现正面钻是通过山洞最快捷、安全的方法。
(3)第三步:请动作准确的幼儿示范正面钻的动作。
(4)组织游戏:小猴子摘水果。巩固正面钻的方法,要求幼儿能用低头、弯腰、屈膝、缩身体的方法正确钻过山洞。
(5)引导幼儿将运回来的水果进行分类。
(6)幼儿完整地进行游戏“花果山”,可选择不同的路线进行游戏活动。
3、放松游戏:“小小搬运工”。
附儿歌:小猴子
小猴小猴爱运动,东瞧瞧,西看看,弯弯腰,
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跳真快乐。
教学反思:
《小猴摘水果》这一活动以小猴为主要线索,将教学活动有序的分为四个部分。
一、通过游戏《摘水果》让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的感知数群。
二、通过给《水果排队》使幼儿能进行数物匹配,明白每个数可以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并且能根据数量的多少把物体按顺序排队。
三、游戏《分水果》让幼儿在进一步正确的感知数群的基础上,能将相同数量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
四、在上述幼儿以掌握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一些操作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巩固,四个部分层次鲜明,结构合理。
由于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色彩鲜艳的教具,对于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中班幼儿来说,是很有兴趣的,所以活动开始幼儿便被吸引到活动情景中来了。
整个活动我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游戏性强,幼儿参与的部分较多,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中,回答问题活跃、积极、课堂纪律良好。
在以后的活动那个中应充分体现幼儿为主,让幼儿脑、手都动起来,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起引导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