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四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精简3篇)
人教必修四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篇一
标题:感悟人生的声音之旅——《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导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寻求真实、追寻自我的内心世界的愿望。本文将通过教案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
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
3. 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通过写作表达对于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15分钟)
通过播放《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诗歌(30分钟)
让学生诵读并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帮助他们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诗歌(40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例如“江南”的地理意象和“寻寻觅觅”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 思考人生(30分钟)
通过课堂讨论和个人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问学生:诗人通过《声声慢·寻寻觅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人生观?你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寻觅之意?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发表自己的观点。
5. 作文写作(30分钟)
布置作文任务:写一篇文章,探讨你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幸福、奋斗、人生目标等。鼓励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
6. 课堂总结(15分钟)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作文,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反思:
通过《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学会欣赏和理解诗歌,还能通过诗歌思考人生的意义。通过写作的任务,学生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学生们也能从彼此的观点中学习和成长。
人教必修四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篇二
标题:唤醒内心的声音——《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导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描写寻觅的过程,启发人们对于内心声音的思考。本文将通过教案的设计,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内心的声音,激发他们对于自我认知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内心的声音,探索自我认知和人生意义。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表达对于内心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15分钟)
通过播放《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诗歌(30分钟)
让学生诵读并背诵《声声慢·寻寻觅觅》,帮助他们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诗歌(40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例如“江南”的地理意象和“寻寻觅觅”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 探索内心的声音(40分钟)
通过课堂讨论和个人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内心的声音。提问学生:你内心深处有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什么样的?它们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学生们可以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5. 作文写作(30分钟)
布置作文任务:以《声声慢·寻寻觅觅》为启发,写一篇文章探索你内心的声音。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例如自我认知、人生目标等,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内心的思考。
6. 课堂总结(15分钟)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作文,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反思:
通过《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并通过诗歌启发自己对于内心的思考。通过写作的任务,学生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于内心的感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学生们也能从彼此的观点中学习和成长。
人教必修四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篇三
(人教必修四)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的“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
课前2分钟打开“二泉映月”音乐
《二泉映月》是我国一首著名的民乐,使瞎子阿炳通过如怨如诉的二胡声演绎的人世间的悲凉。我自己静而听之,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表达愁苦的文学经典《声声慢》(板书)
二、 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
的代表之一。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专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读词作。(再次打开“二泉映月”做背景音乐)
1、 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 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女声在“二泉映月”背景音乐下弥漫了整个教室)
3、 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四、 请说出自己最有感触地方(要落实到字词)。要求同学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3、过片“滿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直承上文。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憾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五、 除了描写景物的词句外,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头就让人心不宁,景亦冷,情凄苦,种种情绪弥漫开来。起首三句比较形象,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今天的我们抓住文字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态!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厚重。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蕭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滿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
师:(打开“二泉映月”音乐)让我来随着音乐给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词,大家最好是半闭着眼去到李清照那个凄凉的感受中。细细体会人世间的悲凉.
六、 合作探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请在文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注意 “愁”的细腻勾画)
七、 总结:
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一个女词人,经历了战乱离散,终于因着诗词,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她作为女词人的代表,给森然的中国诗坛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以其特有的女性气息感染着无数后人。让我们记住这位个性鲜明、超越尘俗的女性,记信这位别开生面的独创性作家----李清照。
八、饱含感情的诵读《声声慢》
教案2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
预习要求:
1. 熟读课文,了解一下作者生平。最好能背下来。
2. 收集几首李清照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一 、导语(课前的音乐《昭君怨》)
导语设计
1. 以自我介绍导入。今天要给我们大家要学的就是一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2.导语设计2以猜字谜方式导入。“风起了,叶落了,心碎了”,(愁板书)(聪明!)秋天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发愁,敏感一点的同学难免有时候会见月伤心,听风落泪。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位将愁字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二.作者简介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李清照吗?(请一个学生)初中学过她的词吗?能背出来给大家听听吗?忘了,没关系,我们一起回忆一起背好吗?背得真好。背得很整齐。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作,词风还是比较婉约清丽。但是到了后期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后,词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晚年的的李清照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守着一个孤清的寂寞小院过日子。又是一年秋风起,秋叶落,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写下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声慢》
补充介绍: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出落成为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兰的才女。十九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经常一起踏雪寻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题诗作画,堪称神仙眷侣。
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赵构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跟随着南下,一路历经战乱。不久深爱他的丈夫赵明诚病逝离开了她,她又被诬陷通敌买国,一个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能怎么办?她只能终日凄凄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赶着那个南宋小朝廷。在流离失所之中在战乱之中在匆忙之中,她与丈夫多年收集的视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丢失了,多少痛,多少伤啊。在心灰意冷无可奈
何的情况下,她答应了当时一个财政部长求婚,带著名节被毁的耻辱,只想晚年能过一些平静安定的生活。谁知这个人,却是个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为了得到她身边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撕下文人的面纱,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李清照冒着牢狱之灾,解除乐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里的一个孤清的小院过日子。名满天下的一代才女竞沦落到这样的田地。三.范读(音乐起)又是一年秋风起,秋叶落,李清照一个人孤独寂寞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之中,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你想说点什么吗?我觉得李清照太不幸了。太可怜了。(寄人篱下,孤苦伶仃)
好凄凉啊。好悲惨。很想哭。她的幸福好像一阵风一样怎么也抓不到了。老师读得真好。
同学们也像老师一样有感情读一遍看看。看看你对哪一句的感触最深?(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谁有想法就把话筒递到谁的手上。)
1.感觉怎么样?(觉得第一句写得特别好的同学还有吗?)好在哪里?开头十四个字就营造了一个非常凄清悲惨的氛围。(孤单凄凉无助)“寻寻觅觅”她在找什么?从前的快乐美好的日子,与他丈夫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请你想象一下她当时寻寻觅觅的时候眼神是怎么样的呢?明知道找不回来,还要在那里寻寻觅觅。很精神还是很恍惚呢? “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才会去寻寻觅觅。这一路寻寻觅觅走来,历经沧桑,结果呢?却是四壁清冷,只乘“空床敌素秋”。孤苦一人,内心自然悲怆异常。凄凄惨惨戚戚三个字的顺序能不能换?悲怆的程度也是叠加的。先是凄凄到惨惨到戚戚哽咽不能语。还有没有觉得第一句写得特别好的同学?后人评价:《声声慢》(寻寻觅觅)连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后人效颦,便觉不妥。?起笔连用十四叠字,不仅由外到内、由浅到深、层次鲜明地写出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上形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节奏和旋律,给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感受。 徐釚《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除此之外还有押韵上有什么特点?韵母带i的字多不多?为什么用了这么多开口度这么小的字来写这首词?声母用dt的字多不多?这些字组在一起正首词的声调就极凄美。加上又是用口语写,韵律极强。所以我们一听这首词就感觉特别凄婉。(表扬学生你对韵律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