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手》小班语言教案【优选5篇】
《小小手》小班语言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认识小小手
教学目标:
1. 学习认识和描述手的不同部位;
2. 学习基本的手势和手势的意义;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触觉感知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手偶,展示手的不同部位;
2.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手势;
3. 清晰的声音录音或音频播放设备。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教师出示手的图片或手偶,引导幼儿观察手的不同部位,如手掌、手指、指甲等,并鼓励幼儿说出手的不同部位的名称。
2. 教师播放录音或演示不同的手势,如招手、握手、挥手等,并鼓励幼儿模仿和描述手势的意义。
主要活动:
1. 手的部位认知:
- 教师出示手的图片或手偶,再次引导幼儿观察手的不同部位,并帮助幼儿说出手的不同部位的名称。
- 教师可以用手偶模仿各个部位的动作,如张合手指、握拳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 教师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指出示不同的部位,并帮助幼儿说出部位的名称。
2. 手势认知:
- 教师出示不同的手势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手势的意义。
- 教师可以示范手势,并邀请幼儿模仿和描述手势的意义。
-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手势游戏,如玩“石头、剪刀、布”游戏时用手势表示出石头、剪刀、布的意思。
结束活动:
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再次强调手的不同部位和手势的意义,鼓励幼儿用手指出示不同的部位和做出不同的手势。
2.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使用手的不同部位和手势,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对手的不同部位和手势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能够辨认和说出手的不同部位的名称,并模仿和描述一些简单的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图示、模仿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引导幼儿表达时,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多用语言描述手的不同部位和手势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用手动作配合语言表达,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手的不同部位和手势的认识。
《小小手》小班语言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愿意用小手表现各种动作。
2、通过儿歌,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礼貌。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小熊娃娃手偶一只、儿歌《小小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娃娃教师演示小熊用小手做出动作问:
1、看小熊会用小手做什么?
2、说说小熊用小手做了什么,你会做吗?
二、模仿小熊请大家学小熊做做动作,并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三、儿歌游戏:小小手
1、欣赏儿歌
2、学念儿歌
3、大家四散站立,边念儿歌边找朋友,念到"要拉许多好朋友"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面对面或围成圆圈,与好朋友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儿歌结束后再去找新朋友,游戏重新开始。
四、说说、做做小手还会做哪些动作
五、活动延伸:
看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用手做哪些动作和事情。请你也来学一学。
《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要拉许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欢迎,欢迎"拍拍手,"谢谢,谢谢"握握手,"再见,再见"摆摆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小小手》小班语言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小手本领大,样样事情都会做。
2、喜欢跟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儿歌。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教学重点、难点
1、小手的本领,让幼儿自己尝试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2、说说自己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
活动准备
1、准备
一个活动室,提供活动材料
2、图片、儿歌录音
活动过程
1、认识我们的小手。
(1)(出示小手的图片)这是什么?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小小手,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小小手上有几个手指头?(幼儿和老师一起点数。)
(3)小小手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想想你的小小手会做些什么事呢?
2、欣赏儿歌。
(1)教师播放儿歌的录音,请孩子说说听到了什么?
(2)(出示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共同回忆儿歌里的话。
(3)教师表演儿歌,鼓励幼儿跟着老师念念,演演。
3、幼儿学念儿歌。
(1)幼儿跟着老师学念儿歌。
(2)个别幼儿表演。
4、小结:建议爸爸妈妈在家中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整理玩具、自己穿衣吃饭等。)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样的一节活动课能增强幼儿的自理生活能力。
2、儿歌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易于上口,特别适合小班的孩子诵读。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增加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小手》小班语言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小手的作用。
2、能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初步仿编。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幼儿用小手做事的相片、小手娃娃,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出示自己的'一只手(上面画有眼睛、嘴巴),以小手娃娃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手娃娃,我的手能做许多事情,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师小结:原来小朋友的小手会做工这么多的事情,真能干。
二、出示挂图,理解儿歌内容。
1、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小手也很能干,我们来看看他的小手都做了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画,说说小手做的事情,并用儿歌里的语言来概括每一幅图的意思。
三、欣赏儿歌。
1、我们来给这几幅图起个名字吧。
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儿歌。
四、学习儿歌。
1、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拍手边念儿歌。
2、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演。
五、创编儿歌。
1、出示相片,看看小朋友的小手还会干什么。
2、我们把小朋友小手做的事情编到儿歌里。
六、保护小手。
我们的小手这么重要,我们要怎样保护它呢?(不做危险的事情,不玩尖利的东西等)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念儿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领,了解了原来自己的小手这么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从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尝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