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穷人》优质教案【优质3篇】
语文课文《穷人》优质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感悟贫穷带来的力量
导语:《穷人》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通过描写贫穷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向读者展现了穷人们的坚韧和勇气。本篇教案旨在通过《穷人》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贫困带来的影响,并从中汲取力量。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穷人》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通过分析贫穷带来的困境和挣扎,体会穷人们的坚韧和勇气。
3. 培养学生在面对困境时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分析课文《穷人》中的情感表达和主旨。
2. 培养学生在面对困境时坚持不懈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放映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贫穷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穷人》,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b. 课文中描写了哪些贫穷带来的困境和挣扎?
c. 穷人们是如何面对贫穷生活的?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a. 你觉得贫穷对一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b. 你认为贫穷可以成为一个人的力量吗?为什么?
4. 思考与表达(15分钟)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 你从《穷人》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b. 你认为贫穷可以带来哪些力量?
5. 情感体验(15分钟)
通过观看相关影视片段或演讲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贫穷带来的艰辛和坚韧。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思考贫穷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和力量。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文章,描述你认识到的贫穷带来的力量,并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予支持。
语文课文《穷人》优质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穷人的人生智慧
导语:《穷人》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贫穷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向读者展现了穷人们的坚韧和勇气。本篇教案旨在通过《穷人》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贫困带来的智慧和人生观。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穷人》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通过分析贫穷带来的困境和挣扎,体会穷人们的智慧和人生观。
3. 培养学生在面对困境时思考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分析课文《穷人》中的情感表达和主旨。
2. 培养学生在面对困境时思考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放映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贫穷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并思考穷人们是如何应对这些困境的。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穷人》,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b. 课文中描写了哪些贫穷带来的困境和挣扎?
c. 穷人们是如何应对这些困境的?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a. 你觉得贫穷对一个人的智慧和人生观有什么影响?
b. 你认为贫穷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思考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能力吗?为什么?
4. 思考与表达(15分钟)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 你从《穷人》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b. 你认为贫穷可以带来哪些智慧和人生观?
5. 情感体验(15分钟)
通过观看相关影视片段或演讲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贫穷带来的智慧和人生观。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思考贫穷可能带来的智慧和人生观。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文章,描述你认识到的贫穷带来的智慧和人生观,并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予支持。
语文课文《穷人》优质教案 篇三
语文课文《穷人》优质教案
导语:《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下面cnfla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一份教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重点语句的电脑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等。)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简单交流托尔斯泰的资料)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共鸣,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兴趣。)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路
出示初读要求:
1、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型;
2、 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 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出读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着重正音析形。
2、 指名若干学生,排火车读完全文。
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者点评。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在具体研究语言文字、体会语句内涵时,一般不能逐词逐句的去朗读、去品评,但是全程教学又不能出现盲区。因此安排这样一个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的环节,不仅很好的避免了盲区,而且为下面的整体感知作了铺垫。)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 谈话启发:
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 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对个别学困同学适度提示方法。
不妨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
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和感悟,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工具性,并不意味着不要训练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恰恰应该在长课文的教学中予以关注。因此,本环节特意安排这样一项训练,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读第三遍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 过渡谈话: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桑娜
五个孩子
渔夫(桑娜的丈夫)
寡妇西蒙以及她的两个孩子
五、读第一段
(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 (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朗读时,这些一一交待清楚。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穷人》优质课教案设计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第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设计理念:遵循新课程标准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理念,第一课时安排了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旨在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