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初中语文教案(最新3篇)
羚羊木雕初中语文教案 篇一
【导语】:
木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教案以羚羊木雕为主题,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木雕艺术的历史和技巧,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羚羊木雕的历史和特点。
2. 学习木雕的基本工具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羚羊木雕的历史和特点。
2. 熟悉木雕的基本工具和技巧。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羚羊木雕的图片或实物。
2. 木雕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羚羊木雕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对木雕了解多少?你知道木雕的历史和特点吗?
Step 2 学习木雕的历史和特点(20分钟)
1. 介绍木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2. 分析羚羊木雕的特点:精细、生动、富有动感等。
Step 3 学习木雕的基本工具和技巧(30分钟)
1. 介绍木雕的基本工具:刀、锉、磨刀石等。并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2. 演示木雕的基本技巧:包括刻线、凿削、雕刻等。鼓励学生动手尝试。
Step 4 艺术鉴赏和创作(40分钟)
1. 展示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木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
2.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创作一件羚羊木雕作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Step 5 总结(10分钟)
1. 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观木雕艺术馆或工作坊,深入了解木雕艺术的发展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木雕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木雕艺术的历史和特点,还学习了木雕的基本工具和技巧。通过观赏和创作,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升。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羚羊木雕初中语文教案 篇二
【导语】:
木雕是一门古老而精美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本教案以羚羊木雕为主题,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木雕艺术的魅力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羚羊木雕的历史和传统意义。
2. 学习木雕的基本工具和技巧。
3. 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羚羊木雕的历史和传统意义。
2. 熟悉木雕的基本工具和技巧。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羚羊木雕的图片或实物。
2. 木雕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羚羊木雕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知道木雕艺术的传统意义吗?为什么羚羊木雕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Step 2 学习木雕的历史和传统意义(20分钟)
1. 介绍木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代表作品和传统意义。
2. 分析羚羊木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Step 3 学习木雕的基本工具和技巧(30分钟)
1. 介绍木雕的基本工具:刀、锉、磨刀石等。并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2. 演示木雕的基本技巧:包括刻线、凿削、雕刻等。鼓励学生动手尝试。
Step 4 艺术鉴赏和创作(40分钟)
1. 展示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木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
2.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创作一件羚羊木雕作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Step 5 总结(10分钟)
1. 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观木雕艺术馆或工作坊,深入了解木雕艺术的发展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木雕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木雕艺术的历史和传统意义,还学习了木雕的基本工具和技巧。通过观赏和创作,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升。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羚羊木雕初中语文教案 篇三
羚羊木雕初中语文教案
创意说明:分角色、分角度、分主题,进行朗读、品读、说读等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
教学步骤:
一、分角色朗读
1.检查课前预习,指点生字生词。
2.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中人物及其关系。
3.指导朗读,略举几例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交代朗读要领。
4.分角色朗读课文——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的妈,故事叙述者。读后教师及时评点。
5.准备课堂讨论。教师布置如下问题,请同学们思考:(1)简要复述故事情节;(2)“我”与父母的这次矛盾分歧,究竟谁是谁非,请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6.组织课堂讨论,先小组议论,后全班交流。
二、分角度品读
1.品精巧的结构
(1)提问思考:文中写了哪三件事?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
(2)引导讨论:①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上星期。②送羚羊木雕,昨天。③逼“我”要回羚羊木雕,今天。
(3)提问思考:作者对这三件事的记叙,在布局上有何特点?
(4)引导讨论:文章以妈妈的追问开篇,一开始就显示出了紧张的气氛,抓住了读者。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使情节显得紧凑而又集中。
2.品寓含的褒贬
(1)提问思考:①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时,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褒贬倾向?②结尾句“这能全怪我吗”,言下之意是什么?③文中父母的话,尤其是妈妈的话,为什么句句都显得如此生硬?④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叙述“我”和万芳的友谊,着力渲染童心的美好?
(2)按同桌、小组、全班三个层次展开讨论和交流。
(3)教师归纳点拨:作者的感情倾向寓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即儿童心灵无比美好,尽管他们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童心无价,只知东西贵重,不知孩子心灵贵重,是愚蠢的。
3.品简练的语言
(1)品词:本文用词精当,如开篇“妈妈突然问我”的“突然”,“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的“盯”等,或烘托紧张气氛,或传达人物性格,均起到了很好的表达作用。请同学们从文中略举几例,作点简析。
(2)品句:本文许多句子写得简洁明了,如“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月亮出来了,冷冷的.”等,既简洁又明白。请同学们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这样的句子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三、分论题说读
1.教师布置下列讨论题目,请同学们从中任选其一,表达自己的看法:①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②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事情怎样处理才更妥当?③怎样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先小组议,后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寻机点拨,或作如下提示:①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彼此都有欠缺,都要做得周到一点。②要看看父母的做法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如使女儿伤心之至。③作者的倾向主要是批评父母,但从“我”这方面看,也有教训可以吸取。一方面要从小学会思考、有主见,但有些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不能自以为是,擅作主张。
3.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