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简3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一
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月亮婆婆喜欢我
课时:1节课,40分钟
适用年龄:3-4岁大班幼儿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 学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2. 学习舞蹈动作,与歌曲配合表演。
教学准备:
1. CD或音乐播放器。
2. 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歌词卡片。
3. 舞蹈动作示范视频。
教学过程:
1. 温习前一节课学过的歌曲《小兔子乖乖》。
2. 引入新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播放音乐,让幼儿先听一遍。
3. 逐句教唱歌曲,鼓励幼儿跟随节奏拍手。
4. 播放舞蹈动作示范视频,让幼儿观看并模仿舞蹈动作。
5. 分组练习舞蹈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分组排练。
6. 进行整体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合理安排舞蹈位置和动作。
7. 教师示范唱歌和跳舞的同时,引导幼儿用身体表达歌曲情感。
8. 整合歌唱和舞蹈,进行全体排练。
9. 最后一遍完整演唱和表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
在这堂音乐公开课中,我选择了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这首歌曲,我希望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并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我通过播放音乐让幼儿先听一遍,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妙。然后,逐句教唱歌曲,让幼儿跟随节奏拍手,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接下来,我引入舞蹈动作,通过示范视频和分组练习,让幼儿学习舞蹈动作,并与歌曲配合表演。最后,我整合歌唱和舞蹈,进行全体排练,让幼儿在合作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整堂课下来,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色。他们能够跟随节奏拍手,准确地唱出歌曲的歌词,也能够灵活地运用舞蹈动作,与歌曲配合表演。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幼儿们的团队意识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主动帮助并倾听彼此,共同完成任务。同时,他们在表演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用身体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幼儿在跟唱歌曲时音准不够准确,需要多加练习。还有一些幼儿在学习舞蹈动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这堂音乐公开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唱歌曲和学习舞蹈动作,幼儿们不仅培养了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相信,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幼儿带来更多的音乐欢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三
幼儿园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
活动背景:
我第一次参加市一课多上活动,就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一等奖。随之市教研室组织的市区互动的教研观摩活动,我也就有幸参加了。其中一位市学科带头人上的一节音乐歌唱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喉、丰富又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简洁、巧妙的组织语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记忆里,也常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从这次活动中,我体会到好课是因人而精彩的。现将当时听课过程的记录评析如下:
活动实录:
(一)感受音乐旋律:
1、教师亲切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某老师, 你们欢迎我吗?(幼:欢迎!)怎么欢迎?(幼儿自然开心的拍起了掌声)好!今天我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做我的.宝宝,睡在我用臂弯做的摇篮里,我哼唱《摇篮曲》,你们就跟着我的摇篮,摇呀摇呀睡着了,好吗?
评析:这种导入方式自然、亲切,直入主题,加上老师轻声细雨而有柔美的声调,给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被激发调动起来了。
2、三次感受音乐旋律:
第一次:教师边跟琴声哼唱边晃动手臂故作陶醉状,带领幼儿的身体随音乐左右晃动;
第二次:“妈妈摇着摇着 ,宝宝就睡着了,现在妈妈摸谁的头,谁就轻轻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妈妈真累呀,心疼妈妈的宝宝们快哼唱这首曲子,让妈妈没也睡觉吧!”
评析:学歌前,教师用了哼唱的方式,让幼儿三次整体感知歌曲旋律,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这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后,在设计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处在于三次哼唱前,教师生动的过渡语言,让每个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师设计的“陷阱”里了。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清唱歌词。师提问:我们睡觉的时候,谁会透过窗户来看我们呢?(允许幼儿想像表达);那我们假装睡着,看看谁来了;
评析:在这种甜美的意境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阳”“星星”。教师却依然投入地倾听,不予回答,任凭幼儿的好奇心悬在那,为他们认真倾听歌曲的范唱又埋下了伏笔。
2、教师清唱后,师幼互动问答,教师依次出
示相关字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问:谁来了?(月亮婆婆)(出示)
问:为什么来呀? (喜欢我)
问:做了什么动作?(洒下月光把我摸)、(表现洒的动作,提示幼儿摸摸鼻子、耳朵等);
问:玩了什么游戏,(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问:玩了几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评析:五次层层递进的提问,把歌词的句子和关键词进行了有效的提炼,而且“洒”“摸”两个字还配上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加深印象,让我再次佩服设计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为后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学唱歌曲:
(1)看图完整唱第一遍:(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示喜欢月亮婆婆吧;)
(2)边做动作边演唱:(再来一次,做上动作吧;)
(3)用很美轻轻的声音唱:(晚上用什么声音唱?)
(4)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唱(白天唱这首歌用什么样的声音?那我们试试)
评析:集体教唱部分共四次练习,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学唱歌曲的枯燥,还保护了幼儿的声带不致疲劳。这样的过渡语言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智慧。
(三)学习并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听录音,感知伴唱的音乐部分。
师:天空中的星星被我们吵醒了,朝着我们眨眼睛呢!我们来听听,他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眨眼睛了(放音乐,教师在相应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势,帮助幼儿感知)
评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个执教老师认为很难处理的部分,但这位老师用星星眨眼睛的办法处理,首尾呼应,与整个教学设计融会贯通,真的是独具匠心。
2、请幼儿找星星,贴在相应的地方:
评析:由于幼儿第一次听,有两处错误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又唱一次,让幼儿对应感知后,再纠正,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
3、集体练习一次:我来做月亮婆婆,你们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练习几次(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才能做到声音的均衡确定角色练习的方式)
评析:这样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分角色,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活动。
师:夜深了,小朋友在什么?对,小朋友睡着了,做了个甜美的梦。谁睡得香,谁睡得甜,月亮婆婆就来亲亲他的小脸蛋。(循环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轻轻抚摩每位幼儿,让喧闹活跃的课堂逐渐安静,呈现了一幅教师轻抚每位幼儿的怡人感人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