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三篇【优选3篇】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三篇 篇一
标题: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引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
3. 培养小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法律?
a.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解释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b. 举例说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2. 法律的基本原则
a.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b. 引导学生思考公平、正义和平等的概念,并与法律联系起来。
3.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a.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遵守法律和违法行为的不同后果;
b.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法律,讨论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4. 培养法治观念和公民责任感
a.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一些社会问题,并思考应该如何解决;
b.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培养他们的公民责任感。
教学活动:
1.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小组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4. 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组织法律知识竞赛,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知识掌握程度。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三篇 篇二
标题: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公民素质
导入:通过一个小绘本引发学生对公民素质的思考
教学目标:
1. 了解公民素质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和公共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公民素质?
a. 通过绘本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公民素质的定义和要素;
b. 引导学生思考公民素质与个人行为、社会责任的关系。
2. 公民素质的培养
a. 分析一些身边的小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公民素质;
b.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公民行为和公德意识的重要性。
3. 公民道德和公共行为规范
a. 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共行为规范,如排队、讲卫生等;
b. 分组讨论并制定一份班级公民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习惯。
4. 公民责任和社会参与
a. 分组讨论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b. 组织社区义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参与的乐趣和意义。
教学活动:
1. 观看公民教育视频,激发学生对公民素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小组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公民行为和公共规范;
4. 组织社区义工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公民素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组织社区义工活动,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三篇 篇三
教案一
课题名称: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
1.出示案例:
案例一:某日晚10点,由山东省某县某村13岁女学生杨某从叔父家吃过晚饭后徒步回家。天色已黑,路途又远,她在途中碰到一个骑摩托车的男青年,男青年用骑车带她回家等花言巧语骗取了杨某对他的信任,上了他的摩托车。
半路上,他企图*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案例二:某日晚,浙江省某县的一所中学,四个女学生被一手持菜刀的歹徒侮辱,其中两名被强*。案子破获后,公安人员既愤怒又惋惜。
案犯是个身高不足1米58,体重不足50公斤的瘦弱男子。明明自己房间的对面就住着人,只要呼喊就可得救,却不敢喊也不敢逃;明明是4比1,而面对这个比自己矮小的歹徒,姑娘们却惊恐万状,在长达三个小时里,任歹徒凌辱,实在令人痛心。
2.讨论案例: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小组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
前者不但勇敢而且机智,因为她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打击了歹徒。而后者的胆小、恐惧不但助长了歹徒的气焰,还使自身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因此,面对不法侵害,特别是严重的不法侵害,首先要勇敢。因为勇气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3.案例三: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并协助公安机关将歹徒抓获。
4.讨论案例:
青少年年龄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犯罪分子,不仅要勇敢斗争,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
胜敌人,保护自己。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5.怎样预防侵害
学会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减少所受的损害,不要轻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错过任何逃生的机会,更不能放弃求生的信念。这就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环境的变化,沉着应对,设法周旋,冷静处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预防侵害的手段和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6)心明眼亮,记劳特点。
(7)堂堂正正,不贪不沾。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教学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案例分析,学生懂得了作为未成年人,当自己身心或生命受到威胁时,应该如何去面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歹徒周旋,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教案二
教育目标:
1. 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 预防青少年犯罪,3. 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方式和方法: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
1、 身边的法律(班长主持开场)
1. 案例一:
1999年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17岁)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2. 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 请学生指4. 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5. 国家的有关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 预防青少年犯罪
1. 案例二、三、四
案例二:
小伟是一位初中生,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边的广告语“当你有困难或麻烦时,请你拨打110”,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因钥匙丢失,无法进家门。赶来的警察识破了他的谎言,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责令其父母严加管教小伟。一向娇惯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很好地批评和教育小伟。而小伟却在感到有趣、刺激之余产生了畸形的报复心理。从此,他经常拨打“110”,进行干扰或谎报假警,一个月竟多达三十多次。终于在一次利用磁卡电话进行假报警制造恶作剧时被警察当场抓获。小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案例三:
闵某,15岁,是河南省岁三县某中学负责纪律的副班长,1999年10月15日,因午睡时潘某说话,闵上去用小棍敲打潘某不小心打在同桌沈某的头上。沈某挨打后就骂闵某,两人并发生撕打,被同学拉开。10月18日中午12点多钟,闵某约沈某在后山谈发生争执的事,沈对闵的“权威”仍不服气,闵某认为沈没有把他这个副班长放在眼里,一拳将沈打倒在水沟里,并用削笔的小刀在沈某颈部划了两刀,当沈某求饶时,闵某又抓起一把土塞进沈某嘴里,然后解下皮带将沈某勒死。闵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最近,闵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案例四:
武汉市某中学林某在校园里,不慎将姑母从国外带回来送给他的派克钢笔弄丢了。该校钟某刚好路过,他拾起钢笔回班上课。林某的同学张某、宋某正好目睹钟某所为。林某得知钢笔被钟某拾到便找他索要,钟某先是佯装不知,后见有人作证,便搪塞说放在笔盒里不知被谁拿走了。学校多次做工作,钟某依然不肯归还。林某便向法院起诉,经法院调查,依据《民法通则》判决钟某限期归还,否则赔偿林某经济损失200元。
2. 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征兆
1) 对学习不2) 感兴趣,3) 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4) 不5)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6) 考试时进行抄袭,7)
对考试结果不8) 以为然,9) 留级也无所谓;
10) 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11) 劳动懒散,12) 上课思想不13) 集中,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