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读后感【精简6篇】

报任安书读后感 篇一

《报任安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由唐代文学家杜牧所写。这篇文章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报任安的愿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令人感慨万分。

文章以“钟”为线索,通过描写钟的历史沧桑和功能,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钟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器,它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杜牧以钟来暗喻人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祝福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他希望朋友报任安,意思是希望朋友能够安定下来,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他用“郁结兰膏”来形容时光的流逝,说明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惜之情。

《报任安书》的语言简洁明快,没有华丽的修辞和复杂的句式。文章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同时,文章中运用了一些寓意的修辞手法,如暗喻和象征,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整篇文章节奏明快,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读完《报任安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杜牧对友情和时光的珍视。友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而时光则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像杜牧一样,珍惜和守护好我们的友情,同时也要善待时光,珍惜每一个瞬间。不论是忙碌的工作还是纷繁的生活,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对友情和时光的珍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报任安书读后感 篇二

《报任安书》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之一,它是一封给朋友的书信,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这篇文章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报任安书》,我深深被文章中的朴实和真挚所打动。这篇文章没有夸张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却能够触动人心。作者以钟为主题,借助钟的历史沧桑和功能,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钟作为一种古老的计时器,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它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曾经的友情。作者希望朋友能够报任安,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珍惜之情。他用“郁结兰膏”来形容时光的流逝,说明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报任安书》的语言简练明快,没有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修辞。文章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同时,文章中也运用了一些寓意的修辞手法,如暗喻和象征,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整篇文章节奏明快,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通过阅读《报任安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杜牧对友情和时光的珍视。友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而时光则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像杜牧一样,珍惜和守护好我们的友情,同时也要善待时光,珍惜每一个瞬间。不论是忙碌的工作还是纷繁的生活,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对友情和时光的珍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报任安书读后感 篇三

《报任安书》是明代文学家唐寅的一封家书,其中记录了他在被贬谪期间的心情和思考。这封家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唐寅在被贬谪期间经历了很多的困苦和挫折,但是他并没有沉沦于自怨自艾,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他写道:“报任莫若归”。这句话意味着他愿意回归平凡的生活,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这种豁达的心态让我深受触动。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名利和地位,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真正的幸福。唐寅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荣誉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唐寅在书中也提到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表示他在被贬谪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学习。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追求舒适和享乐,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逐渐减弱。然而,唐寅的坚持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内心的追求,是一种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并不断充实自己。

此外,唐寅在书中表达了对友情和亲情的思念。他写道:“常不能尽人意,尽人意则无咎矣。”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和重视。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唐寅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来自于与他人的联系和关怀。只有珍视友情和亲情,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通过阅读《报任安书》,我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唐寅的家书让我明白了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同时,他的坚持学习和珍视友情和亲情的精神也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我希望能够像唐寅一样,坚持追求知识,珍视友情和亲情,并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报任安书读后感 篇四

  或许终此一生,我们都不能明白他。他是怎样为一件原本无关的事心潮汹涌,怎样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怎样锒铛入狱,站在一个两难的选择面前,他又有着怎样的姿态和决绝。

  这算什么选择,屈辱地死去,或受辱而苟活。强势如他,也必定曾陷入最艰难苦涩的困惑罢!幸而他最终选择了后者,终于“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终于留下一部千古绝唱——《史记》。

  问他为什么?!为什么你能、你甘愿承受如此耻辱?因为不愿死如蝼蚁。宁可活下来,完成一部足以令他自许自傲的作品。此书一出,当震惊世俗,流传千古,令天下人心倾服之!那么他当日所遭耻辱,也自然洗脱了。尽管决心坚定不已,可现实的反面能量大过美好未来的积极意义。耻辱加身,流言所指,身心俱疲。他也一定曾在面对广阔、永恒却虚无的天地时心生惶惑,一定曾无数次在无意识的耻辱的温习中被刺痛而惊醒。他在《报任安书》中这样写道,“……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读到这一句时,我竟几乎堕下泪来!他将他郁积在心的愤懑和疼痛,统统倾注了进来罢?所以读来才是极苦、极痛,令人伤之切之的。

  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心比天高,身为贱贫,这句话或许也适合子长吧。为什么一定要活下来写完《史记》?是作为记载者,对历史与生俱来的责任感?是作为政府官员,对虽然将罪名加诸于他却仍不失为一代明君的汉武帝的忠诚?这些因素必然都有,然而我想,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自己所受的耻辱的敏感和疼痛。我们不能只是笼统地说,司马迁是一个有大人格的人,是一个伟大的忍辱负重的史学家。他也是血肉之躯,尽管他写道,“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可既然生而为人,“人情”事实上已是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激于义理者亦然。正如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思想抽出来,然后指着说这是灵魂,这是肉体。灵魂与肉体,人性与人生,都是交错缠杂无法分离的。

  《史记》之所以让他愿意倾注毕生心血,“成一家之言”之所以如此重要,固然想借此流芳百世,更直接更使他日夜心如刀绞的原因应当仍是他的耻辱,我想这就是“人情”在他身上所表现并为我们看到的。无怪孟子要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有当一个人饱受折磨,甚至到了司马子长这样对人生再没有别的期望的地步,才能心无旁骛,才能极坚强极有韧性地付出数十倍于常人的努力。

  可如今换个角度看他的人生,历史的烟云却模糊了当年的每一点细枝末节。

  我不禁要问,留下一部《史记》,人生就是有意义的吗?

  著出《史记》的司马迁也好,留下《离骚》的屈原也好,这些在当时看来是郁郁不得志并饱受命运戏弄的人们,他们人生的意义是否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模样呢?司马迁自言,“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倘若他真的轻视一切“人情”,他存在的意义岂不是全部凝聚在《史记》上了吗?一部书再伟大,又如何能比得过一个人的生命和活力所包含的意义?我们赞许《史记》,或许赞许他的豪情和思想更甚于《史记》的史学价值。司马迁把他残余的人生糅入了《史记》,他为英雄豪杰们立传,走过他们的叱咤风云和金戈铁马。阿这就是他的人生和快乐!那么人生的意义和追求,正如纪德一直坚持并告诉我们的,应该是真正的快乐。人是为快乐而活着的。

  司马迁在文中提到很多人,李斯,韩信,侯窦婴,周勃,吕不韦,孙膑……或功高盖主而遭忌,或才华横溢而被妒。可是对于这曲折却精采的一生,他们到底是满意的吧?既然深知“伴君如伴虎”仍要不顾一切地走上这条路,谁还会去希冀一个安详的晚年?是,他们更愿在战场甚至官场死去,死于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才是他们潜意识里所热衷和追求的东西。

报任安书读后感 篇五

  《报任安书》是我们高中教材里的一篇课文,当时读到的时候,我就存了疑惑。司马迁 因李凌事下狱并受宫刑,但他忍辱苟活,立志著书,此举一向为人称颂。他在书信中向友人吐槽,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司马迁书信中态度,在我读来,近乎卑微。此人是求他“推贤进士”,举荐自己,若是你不想帮忙或者帮不了忙,大可以略陈理由,推拒就是,为何要这么长篇大论,这么低声下气,是古人礼节、习惯使然,还是另有缘故?

  看了本文的创作背景,我才稍稍解惑。司马迁三十八岁继父职为太史令。四十七岁时以李陵事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为中书谒者令。这一官职掌领导尚书出入奏事,是宫廷中机要职务。然,身受宫刑的他,出狱后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居要职,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少卿,名安,荥阳人。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他是司马迁的朋友,此时写信给司马迁,就是希望司马迁能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之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关于仁安的获罪,这里有两种说法,一是,在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的时候,因他在太子刘据“造反”时采取了袖手旁观的做法,其实太子并非真反只是因“巫蛊事件”被冤枉没办法了,想杀江充以自保。另一种说法是,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时,因其在太子刘据造反时采取了“持两端”做法,而为汉武帝处死。总之,现在的情况是,仁安就要死了。

  司马迁选择在这时给仁安写信,其思虑是值得考究的。我也稍稍理解了他的“卑微”的语气。好友即将赴刑场,这位好友曾经求自己帮助他,自己却无能为力。司马迁此时的心况可见一斑。此信既是为了向他解释自己的苦衷,求得谅解,更是表明自己的心酸苦楚与隐忍负重,更甚就是与好友的诀别书。在此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我不知道之前仁安是否怨过司马迁没能理会自己的请求,也不清楚当临死的仁安收到司马迁的这封书信时的心情。但是司马迁的这种做法,我是欣赏的。他没有忘记这个朋友曾经求助于他,他没有因为他即将赴死而避讳他,他没有弃他于狱中,独自品尝濒死的无望与恐惧,而是通过书信,以一种相对低下的、带着安慰性的'语调,向友人陈述自己的无奈,与他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我看了很多人写的《报任安书》的读后感,他们基本都在称扬司马迁的忍辱负重,他对生死的抉择,我却要颂扬他与仁安之间的生死不忘的友情。

报任安书读后感 篇六

  “士可杀不可辱!”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难道司马迁不懂吗?不!他当然知道,处于那种境地,那是非死不足以洗净耻辱的,非死不能回报列祖列宗的。终于,他说了一句话:“所以隐忍苟活,幽于愤者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于是乎,司马迁说出了一段震撼千古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理想的顶峰人人有,并非人人都能攀,只有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劳苦,勇于战胜重重困难的人,才能到达。

  这就是司马迁的感慨,这就是司马迁的悲愤,这就是司马迁的希望。

  他要完成一番事业,为实现一个理想活下去。他不能像蝼蚁般轻生,他要死得重于泰山。司马迁经历了莫大的苦痛和心灵的拷问,最终超越了自己,实现了终极意义上的升华,《史记》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恢宏、更深沉、更澄澈、更庄严的层次与境界,它己成为人的历史、事的历史、心的历史的复合体,有人说

《史记》吴司马迁的哭泣,毫不过分。这正好应证了大思想家孟子的几句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毅力,是奔向理想的战马,通向胜利的阶梯,它通过蜗牛留在峭壁顶上的足迹,大声的告诉着人们的成功的秘诀。

  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位衣衫褴褛、手执笔锋用心著书的人,他就是我眼中的司马迁,他将一个“辱” 字都不放在眼里,而是将自己未尽的事业超越了生死之外,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我又何苦为区区考试分数哀伤悲愤呢?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影子,那是司马迁,那又像是我,其实我就是司马迁,司马迁就是我,我们同样身处逆境,我们又同样忍辱负重,只是司马迁比我更坚强。

  逆境是痛苦的,有时会令人难以忍受。而逆境却又是最好合老师,它可以使你认识顺利环境中无法认识的事情。对于人生、对于事业,逆境是不可避免的。在逆境中,希望可以燃烧,甚至到了“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境地,希望仍然可以鼓舞人前进,造就一个人;希望也可以熄灭,那太容易了,只要听凭命运摆布,任其漂荡,希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破灭了。但生活、事业是美好的。当一个人追求美好的目标时,心灵之火,就可以继续燃烧,就可以成就“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的事业。到那时,我们会为失去了美好的东西而抱恨,但我们也会为得到了更美好的东西而欣慰。

  两千多年来,司马迁以其顽强的精神、崇高的理想、杰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辉煌的成就,沾溉着后人,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不但为我们留下一份传世不朽的文化遗产,而且为后人树立了一个百折不挠,忠于自己事业、理想的榜样。我们今天读《报任安书》,就是要学习他如何做人,如何不停顿地追求的精神。这一点,确实有“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理想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样浪漫。实践理想的路,也不像长安街那样平坦笔直。它有羊肠小道,需要迂回前进;它有长江大河,需要架桥而达;它有魍魉拦路,需要一个个铲除。

  理想,要靠自己来实现,而实现它,就须有坚韧不拨的毅力。

相关文章

小学生《农夫与蛇》读后感(通用3篇)

  《农夫与蛇》读后感200字  我读了《农夫和蛇》的故事,文中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刚下过雪,农夫决定推开家门出去走走,发现雪地上一条毒蛇它已经被冻僵了,农夫觉...
读后感2011-02-04
小学生《农夫与蛇》读后感(通用3篇)

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读后感【精简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2018-07-09
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读后感【精简5篇】

《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优质5篇】

读过这本书,使我又丰富了许多知识。书中说,空间实际并不是由三维单单构成的。就像是同学们在很多电视中看到的什么四维空间,黑洞穿越这样的事,这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果壳中的...
读后感2011-03-08
《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优质5篇】

《学会感恩》读后感(优秀4篇)

篇一、《学会感恩》读后感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它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然而,现在...
读后感2013-05-04
《学会感恩》读后感(优秀4篇)

爱莲说读后感【优秀6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爱莲说读后感...
读后感2019-06-08
爱莲说读后感【优秀6篇】

烈士陵园参观有感【精选3篇】

导语: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的涌现才换来了你我今天这样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参观烈士陵园,学习烈士精神。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1: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江...
读后感2014-02-01
烈士陵园参观有感【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