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现场报道节日范文【实用6篇】
记者现场报道节日范文 篇一
夜幕降临,灯火辉煌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各种华丽的灯饰和装饰点缀着大街小巷,散发出浓郁的节日氛围。作为一名记者,我来到了这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庆典现场,用笔记录下这一刻的精彩瞬间。
庆祝活动在市中心的广场上举行,我看到人们穿着节日盛装,纷纷来到这里。各种摊位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驻足观看。街头艺人们纷纷展现自己的才艺,音乐声、笑声、掌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舞台上,一支舞蹈团队正在表演一支寓意丰富的舞蹈。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舞者们身穿华丽的服装,在灯光的映衬下,犹如仙子下凡,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这支舞蹈以节日的主题为背景,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除了舞蹈表演,这次庆祝活动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我看到人们排队参与抽奖、猜灯谜等活动,他们笑声盈盈,洋溢着幸福与快乐。这个节日庆典不仅仅是观赏的场所,更是人们聚集的地方,亲朋好友相聚在这里,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时刻。
当夜幕降临,广场上的灯饰和装饰亮起来时,整个城市瞬间变成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天空中绽放的烟花照亮了夜空,绚丽夺目的烟花轨迹让人们陶醉其中。人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这个特殊的节日,希望新的一年能够美好如意。
这次节日庆典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组织者的辛勤努力和市民的积极参与。记者作为观察者和记录者,感受到了人们对节日的热情和渴望,也深深被这个节日庆典所吸引。希望这个节日能够成为每个人心中美好的回忆,也希望明年的节日庆典能够更加精彩。
记者现场报道节日范文 篇二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我来到了一所孤儿院,为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温暖。作为一名记者,我希望通过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孤儿院的情况,呼吁社会关注和关爱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孤儿院里住着许多孩子,他们或因家庭贫困、或因亲人去世而来到这里。这个节日,孩子们虽然没有亲人陪伴,却并不感到孤单和寂寞。工作人员为他们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喜悦。
我看到孩子们在礼堂里欢快地唱歌、跳舞,他们的笑容灿烂而纯真,散发着无穷的活力。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准备了精心的礼物,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份节日礼物,他们开心地拆开包装,发现了属于自己的惊喜。
除了庆祝活动,孩子们还参与了一系列的互动游戏,比如猜灯谜、拔河比赛等等。他们积极参与,全情投入,无论胜负,他们都能从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我采访了一位孩子,他告诉我,虽然他没有亲人陪伴,但在孤儿院里,他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他感谢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爱护,他相信未来会更好,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这次探访孤儿院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爱心。作为一名记者,我希望能够通过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孤儿院的情况,呼吁社会关注和关爱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记者现场报道节日范文 篇三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各位同仁们:
合:上午好!
男:在这霜叶飞红的美好季节,又迎来我们的第十二个记者节。
女:是啊,第十二个记者节伴着金秋的脚步又来到我们身边。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男:在这个承载着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里,首先请允许我向在全市广播电视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全体同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女:向奔忙在一线的记者、坚守在岗位上的编播制作人员道一声——
合:你们辛苦了。
男:并祝愿大家:节日快乐,生活安康!
女:今年是--广播影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迎霜傲雪、图强争先,继续唱响“戮力同心干事业、创新突破谋发展”工作主旋律。
男: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弘扬“责任为重、发展为先、奉献为荣”的--广电精神,大力实施“两大工程”,努力推进“四项工作”上台阶。
女:通过我们的努力,电视机前观众们说,你们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好看了。
男:通过我们的努力,收音机前的听众们说,你们的广播节目越来越好听了。
女:这里面倾注着我们广电人的心血和汗水,受众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奖杯。
男:在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
女:用热情的歌曲,奔放的舞蹈,抒发心中的豪情,放飞我们的快乐,为我们自己的节日喝彩。
记者现场报道节日范文 篇四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各位来宾
男(--):女士们、先生们
女(--):现场所有的朋友们,大家
齐 :中午好!
男(--):踏着煦日和风,您携着暖意走来
女(--):伴着云淡天高,您带着笑脸迎来
男(--):菊花怒放的深秋,
男女(--)我们欢聚--!
女(--):霜叶飞红的季节,
男女(--):我们心手相牵!
男(--):我是--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女(--):我是-----节目主持人
男(--):我是-----节目主持人
女(--):我是--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记者现场报道节日范文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20XX级新闻学专业的吕汉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记者,你们辛苦了》。
你们说,看到你们的时候,你们在报纸上;看不到你们的时候,你们在路上。你们说:承人之风骨,扬己之才情,透世之百态,著时之奇文。你们说:“做记者,一定要有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已然深深的刻进了你们心里、化入了你们的骨髓。正因为不敢忘、正因为不能忘,才把这句嘱托作为了生命中的真理与追求。在正道与正义间勇敢并坚决的发声,告诸世人,扶道义于正轨,xxx佞于阳光。因为严谨、因为担当,你们的话语便如钢石一般砸地有声、震人心脾!你们的目光如火如炬,照亮时间的暗沉。
曾几何时,为了揭穿“传销”害人的真相,你们去做卧底;为了揭露黑作坊的丑恶,你们乔装打扮;缉毒前线,你们和武警战士一样风餐露宿、昼伏夜出······为了群众的知情权,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了共和国健康的肌体不被腐蚀,你们拿起了手中的笔和摄像机,以激情与执着为记者二字注入着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有人把记者称为无冕之王!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你们甘愿承受寂寞忍耐孤独,满怀着与时俱进的忠诚之心,保持着永远与大众同行的高尚灵魂;你们对话各色各样的人,珍视视野及思维里所遍及到的每一点和面,踩住时代步点,勤于纪录,善于表达;你们肩担神圣使命,秉承永恒天职。你们关注热点,思索现状,投身于美好社会的创建。
我们只看到你们的风采、你们的光环、你们的荣耀!却看不到每一篇文字、每一张照片背后,你们的艰辛、你们的汗水、你们的鲜血。地震、洪水、泥石流······,当灾难发生时,你们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艰苦的环境中,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几口干粮,困了睡帐篷。为了让全国人民了解灾区情况,让灾区人民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为了责任与信仰,你们不畏艰险,无怨无悔。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记者现场报道节日范文 篇六
静悄悄的,记者节又到了。
由于自己和然然一起感冒,今天看到“小二读帖:中国记者也有节”才知道11月8日是连半天假也不放的“记者节”。为此,国内云南26家媒体“宣誓承诺放弃‘灰暗新闻’”:“做负责任媒体,让新闻更加温暖、更加阳光、更加有力量”。这当然是个好的方向,媒体、记者,一向有“社会良心、无冕”等等的称号,他们若能更清楚的认清自身责任、勇于负起责任,而不是随波逐流和唯利是图,当然是社会与民众之福。
另一方面,记者节不仅需要强调责任,更需要强调权利而不仅仅是福利。我们至今还时常听到记者挨打、被防、被限制、被传唤、被诬告等等的新闻。在这样的新闻舆论环境下,如果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人身权利还得不到足够保障的话,又如何保证公众可能得到*和阳光呢?
记者售察者,报道者,也是记录者。每逢重大的事件,都有记者在场。此时,记者就成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扮演着古代史官的角色。
伍皓:“做负责任媒体”
做负责任媒体,首先是要对新闻负责;一定要对公众负责;归根结底是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目的是为了重塑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负责任媒体”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在追求公开、透明、阳光、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记得《南方周末》上刊载过一篇文章,讲述新闻与历史的关系。文章认为,历史逝代的新闻,而新闻是当代的历史。这一番话,是值得反复引用的。我一直认为,记者应该学习 历史,以加强对事件的整体把握,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学家也应该关注时事,以便给材料注入生命 。历史与现实,是可以相互对照的。
我们生活在历史之中。今天的时事,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中国,我们既不能够准确地报道时事,也不善于经常地回顾昨天发生的事情。我们既没有新闻,也没有历史。于是,我们沉溺在不断进步的幻觉之中,却走在老路上面。我们自以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三次直至很多次。我们天天在觉悟,结果却是被新的石头再绊倒很多次。
刘松萝曾说:中国的问题,特别是*问题,就是在缺乏报道,缺乏记录并且缺乏对旧闻的回顾的社会条件下日甚一日,直到积重难返。
因此,中国需要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够冷静地观察时事,把事件客观地报道出来,准确地记录下来。在重要的时刻,他们又能够把历史记录拿出来以供社会对照之用。当社会沉沦的时候,他们的是非标准不随着社会沉沦。当社会扭曲的时候,他们的记录不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当社会选择遗忘的时候,当社会在娱乐中醉生梦死的时候,他们应该记住那些有可能让自己,让权贵,让大众不快乐的事情。记者和学者,当然应该是肩负这种使命的人。
我不埋怨大众。大众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有权利只考虑眼前的事情。同时,应该有人去考虑长远一些的问题。这是一种社会分工,与精英和民粹没有太大的关联。有些人的虚名,或者因为虚名而产生的实利,就应该来自他们考虑了大众没有考虑的问题,承担了大众没有承担的精神痛苦。
假如有人不愿再承担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可以选择退却,让新来者承担这一社会角色。但是,假如有人不愿意承担痛苦和风险,却仍然以记者和学者自居,这就是在欺世盗名了。至于那些歪曲事实,模糊逻辑,倡导遗忘,麻痹社会,降低社会肌体的疼痛感的人,应该被称为记者和学者中的败类。
把事件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无奈,是我们在有些时候能够做的事情。同时我相信,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呐喊》的自序里,鲁迅 先生记录了现在已经被熟知的他与钱玄同先生的对话。
鲁迅:“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看似无望的时候,愿意沉睡的人继续沉睡吧。不愿意睡或者睡不着的人们,不妨加入记录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