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乘飞机去北京》教案(精彩3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乘飞机去北京》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飞机的奥秘——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乘飞机去北京》教案
引言:
飞机是一种现代化交通工具,它能够快速将人们带到远方。对于幼儿来说,飞机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在这个科学活动中,我们将通过模拟飞行和观察实物,让幼儿们亲身体验飞机的奥秘,了解飞机的结构和原理。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让幼儿们了解飞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 培养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飞机模型或图片。
2. 建造飞机的材料,如纸板、纸杯、吸管等。
3. 适量的彩色纸、剪刀和胶水。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一架飞机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们讨论飞机的外形和用途。并提问:“你们知道飞机是怎样飞行的吗?”
2. 实践操作(20分钟):
(1)制作飞机模型:
老师向幼儿们展示如何用纸板、纸杯和吸管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飞机模型。幼儿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动手制作自己的飞机模型。
(2)观察飞机模型:
幼儿们观察自己制作的飞机模型,发现飞机的翅膀、机身和尾翼等部分。老师解释这些部分的作用,并引导幼儿们思考:“为什么飞机的翅膀是这样的形状?为什么飞机的尾翼是这样的位置?”
3. 思考讨论(10分钟):
老师带领幼儿们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提出问题。例如:“飞机是怎样飞行的?为什么飞机在空中不会掉下来?”
4. 结论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幼儿们的观察和讨论,简单解释飞机的飞行原理,如大翼面积能够产生升力,发动机提供推力等。
5. 拓展活动(10分钟):
在课后,老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带幼儿们参观机场,观察真实的飞机,进一步了解飞机的结构和原理。
篇二
标题:亲自体验飞行——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乘飞机去北京》教案
引言:
飞机是一种神奇的交通工具,它能够将人们带到遥远的地方。在这个科学活动中,我们将通过模拟乘坐飞机的过程,让幼儿们亲自体验飞行的感觉,了解飞行的原理,并学习如何保持平衡。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让幼儿们亲身体验飞行的感觉,了解飞行的原理。
3. 培养幼儿们的平衡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教室或室外空间。
2. 椅子或垫子。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们讲述飞行的故事,引导幼儿们想象自己乘坐飞机的场景,提问:“你们想知道在飞机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2. 实践操作(20分钟):
(1)模拟乘坐飞机:
老师将教室或室外空间布置成飞机的座舱,让幼儿们排队进入飞机。每个幼儿都可选择一个座位,然后老师模拟飞行的过程,如起飞、飞行和降落等。
(2)体验飞行感觉:
在模拟飞行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们感受飞行的感觉,如飞机起飞时的推力、飞行时的颠簸感等。同时,幼儿们还可以模拟飞机上的活动,如给乘务员点餐、看书或观看飞行地图等。
3. 平衡训练(10分钟):
老师引导幼儿们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行走在一条直线上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们可以感受到飞机在空中保持平衡的重要性。
4. 思考讨论(5分钟):
老师带领幼儿们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们分享自己在飞行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引导幼儿们思考:“为什么飞机在空中不会掉下来?”
5. 结论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幼儿们的观察和讨论,简单解释飞机的飞行原理,并强调飞行时保持平衡的重要性。
6. 拓展活动(10分钟):
在课后,老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做一些与飞机相关的手工制作,如折纸飞机或飞机模型,进一步加深对飞机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乘飞机去北京》教案 篇三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乘飞机去北京》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进行简单推理,初步理解二维座位号的意义。
2.发展空间方位能力,感受乘飞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置飞机场景(图一:第一排座位靠背上贴座位号,其他每排在一个座位靠背上贴座位号,中间走廊地板上贴排号,每张小登机牌对应的座位下藏验证号),飞机机舱图(图二),大登机牌l张,小登机牌l2张(座位号各不相同),饮料推车,饮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登机牌
1.师:你们坐过飞机吗?要凭什么才能登机?
2.师:这里有一张登机牌,我们来看看上面这些信息代表什么意思。
二、认识机舱图
1.师:这里有一张飞机机舱图,图上的信息,你们看懂了吗?
2.师:你能找到这张登机牌上的座位4A吗?为什么觉得在这里?(根据孩子给出的答案和解释,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数字、字母各代表什么。)
3.师:我给你们每人买了一张机票,我们一起坐飞机去北京吧!
三、尝试寻找座位
1.师:看看自己的座位号,你能在机舱图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吗?
2.师: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找自己的座位并向大家解释。
提示:此环节并不要求每个幼儿在机舱图上准确找到自己的座位,而是给幼儿一些时间思考,理解同伴的想法,尝试将自己的座位号与机舱座位建立关系。
四、参观飞机,对号入座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飞机模拟场景中。师(戴上绶带):各位旅客,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务员,我带你们参观本次航班的飞机,你们看到了什么?
2.师:各位旅客,欢迎乘坐本次航班!飞机还有30分钟就要起飞,请您在登机口依次排队,准备登机,登机时请出示登机牌,对号入座。
重点关注:幼儿寻找座位的策略,遇到什么困
难,是如何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间互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寻找座位。师:各位旅客,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请尽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系好安全带。
3.自我验证并调整。师:请低头看看椅子下边的座位号,你坐对了吗?
小结:恭喜各位旅客,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助,都成功找到了座位。
五、体验乘飞机
1.起飞前。师:请您保管好登机牌,下飞机后凭登机牌领取行李。飞机马上起飞,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教师扮演乘务员坐在第一排,也系好安全带。
2.飞行中。师:飞机已经飞上天,现在很平稳,请您放下座位前边的小桌板,我会为大家提供饮料,请坐在座位上不要离开。喝完饮料后,可以按座位旁边的服务按钮,我会走到您身边收回杯子。
3.飞机降落。师:飞机已经在北京上空,马上就要降落,请您收起小桌板,系好安全带。飞机已安全降落,谢谢大家乘坐本次航班。请您依次排队下飞机,再见!
重点关注: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和安全教育。
活动反思
通常,幼儿园都会在中班进行有关二维位置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能力。常见的`做法是借助平面的材料来进行,如在平面的楼房上找相应的房间号。也有使用看似立体教具的,如将玩具送到对应号码的橱柜里,但在我看来,这也是平面的材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途径符合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吗?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吗?便于幼儿将经验迁移到其他生活情境中去吗?我认为,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强的中班幼儿来说,让他们作为活动主体,在立体的、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对他们有意义的问题,更有利于他们感知空间方位,积累寻找二维位置的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不断地思考、探究。“登机牌上的信息是什么意思?机舱图上,我的座位在哪儿?飞机场景中,我的座位在哪儿?”幼儿为了能玩“乘飞机”的游戏,为了能顺利登机去北京,必须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不是用灌输的方式告诉幼儿如何理解、推理,而是利用幼儿希望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富有个性地探究,提出可能的解释,交流彼此的想法,最后自我检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这个活动让我深深认识到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效的对话合作对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幼儿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知数学是有用的。如何让数学的集体教学也走进幼儿的生活呢?我认为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是一条最基本的途径,可以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加强感知,突破难点,激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