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调皮的雨点的教学设计【优选3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调皮的雨点的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欢快的雨点带来快乐的语言游戏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雨点”这个新词汇,并能正确使用。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或图片:雨滴图片、下雨的场景图片。
2. 音乐:快乐的雨声音乐。
3. 道具:雨伞、雨衣、雨靴等。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教师在幼儿园室内模拟下雨的场景,播放快乐的雨声音乐,让幼儿感受到下雨的氛围。
2.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雨滴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鼓励幼儿回答“雨滴”。
3. 词汇学习:教师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然后问:“下雨的时候会有什么东西?”鼓励幼儿回答“雨伞”、“雨衣”、“雨靴”等,并解释这些词汇的意思和用途。
4. 聆听故事:教师讲述一个关于雨滴的小故事,让幼儿聆听并参与讨论,提问:“雨滴为什么会掉下来?”鼓励幼儿回答“因为云中有水滴,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雨滴”。
5. 语言游戏:教师播放雨声音乐,引导幼儿模仿雨滴落地的声音,以及下雨时人们走路的声音。然后,教师出示雨伞、雨衣、雨靴等道具,让幼儿模仿穿戴并描述使用这些道具的场景。
6. 创作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作,让幼儿画一幅下雨的场景,并用语言描述他们画的内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句子模板,如“下雨了,我拿着雨伞走在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进行自由创作。
7. 总结回顾: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词汇和内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调皮的雨点的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调皮的雨点”一起玩转语言游戏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调皮的雨点”这个新词组,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或图片:调皮的雨点的形象图片。
2. 道具:调皮的雨点卡片、彩色纸、贴纸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调皮的雨点的形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问:“大家看到这个调皮的雨点了吗?”鼓励幼儿回答“看到了”。
2. 词组学习:教师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调皮的雨点的不同形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形象。然后,教师解释“调皮的雨点”这个词组的意思和用法,并与幼儿一起制作调皮的雨点卡片。
3. 语言游戏1:教师发放调皮的雨点卡片,让幼儿自由发挥,用卡片描述调皮的雨点的特点和行为,例如“调皮的雨点会在地面上跳跃”、“调皮的雨点会变成彩虹”等。鼓励幼儿使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进行表达。
4. 语言游戏2:教师发放彩色纸和贴纸,引导幼儿制作自己的调皮的雨点形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如“你认为调皮的雨点是什么颜色的?”、“调皮的雨点会有什么表情?”等,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5. 创作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作,让幼儿用自己创作的调皮的雨点形象写一段小故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句子模板,如“调皮的雨点从云朵中飞出来,它们……”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进行自由创作。
6. 总结回顾: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词组和内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展示幼儿的创作作品,让幼儿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想法。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调皮的雨点的教学设计 篇三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调皮的雨点的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张、摇、拔。
3、启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想力和初步的
逻辑推理能力。活动准备:
1、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象。
2、录音机、磁带、可操作性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说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看不见。(雨)
2、请幼儿欣赏儿歌《小雨点》(放录音)。
提问:
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噢,小雨点落下来了,我们会听到什么呀?
它们都落到哪里了?
3、出示可操作性图片,请幼儿再次欣赏儿歌。
提问:
花园里有谁?花儿怎样了?(理解动词:张)
谁在鱼池里?鱼儿怎样了?(理解动词:摇)
苗儿在哪里?它在干什么?(理解动词:拔)
4、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
(2)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歌。
5、仿编儿歌。
教师:小雨点除了会落在花园、鱼池和田野里,它们还会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揭开公园图片,提问: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谁会怎么样呢?
(2)揭开森林图片,提问: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谁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园用儿歌里的.句式说话。
(3)请想想小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大胆、合乎逻辑地想象。
a让幼儿自由说。
b请幼儿个别说。
(4)引导幼儿将新编的诗句组成新的诗歌内容。
6、教师小结
评价幼儿编诗歌的表现,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