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设计之《小小设计师》【最新3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设计之《小小设计师》 篇一

在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活动中,《小小设计师》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它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会使用几何形状来设计自己的建筑模型,并通过模型展示他们的设计理念。

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给幼儿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展示了一些建筑模型的图片,让幼儿明确活动的主题和目标。接着,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了一些几何形状的卡片,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这些形状来设计自己的建筑模型。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动手实践,让他们亲自感受和体验到几何形状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当幼儿选择一个正方形作为建筑的底座时,教师会引导他们思考其他形状可以用来构建建筑的墙壁、屋顶等部分。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幼儿们逐渐掌握了如何使用几何形状进行建筑设计。

完成设计后,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建筑模型,并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让他们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也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他们的设计是否符合几何形状的特点,是否能够实际应用到建筑中。

通过《小小设计师》这个数学活动,幼儿们不仅学会了使用几何形状进行建筑设计,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活动中的互动和展示环节也提升了幼儿们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够在玩中学,还能够在学中玩,获得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设计之《小小设计师》 篇二

《小小设计师》是一项针对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活动,它旨在通过设计建筑模型的方式,让幼儿们学习和掌握几何形状的特点和规律。这个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给幼儿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和他们一起观察和分析一些建筑模型的图片。通过这些引导,幼儿们对几何形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这个数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着,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了一些几何形状的卡片,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这些形状来设计自己的建筑模型。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们思考如何使用不同的几何形状来构建建筑的各个部分,并帮助他们理解几何形状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当幼儿选择一个圆形作为建筑的屋顶时,教师会鼓励他们思考其他形状可以用来构建建筑的墙壁、窗户等部分。

完成设计后,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建筑模型,并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让他们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也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他们的设计是否符合几何形状的特点,是否能够实际应用到建筑中。

通过参与《小小设计师》这个数学活动,幼儿们不仅学会了使用几何形状进行建筑设计,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活动中的互动和展示环节也提升了幼儿们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幼儿们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设计之《小小设计师》 篇三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设计之《小小设计师》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是教师创造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来源,将主题活动与日常生活、数学知识间建立联系,会使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班级中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我和植物做朋友》,孩子们负责幼儿园小种植园的种植和照料工作。种植园刚刚翻修完成,孩子们特别喜欢。他们发现种植园还没有围栏,纷纷说:“老师,原来的种植园有围栏。”“别的菜园都有围栏。”“有了围栏野猫就不会踩了。” “我们可以保护蔬菜啦。”孩子们有了制作围栏的愿望,同时教师考虑到教育的要求和价值,便生成了活动“设计种植园的围栏”。在第一次设计中孩子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围栏,我们也惊喜地看到规律的出现,这也说明生活中的感性经验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我及时抓住了契机,引导幼儿发现有序与无序的不同。孩子们表示更喜欢有规律的围栏——既整齐又漂亮,想将种植园围栏也设计成为有规律的,从而引出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体排列,感受规律的美。

  2.愿意运用两种物品创造规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愿意创造规律,运用规律排序,发现美。

  难点:理解规律排序中规律组在序列中重复出现的含义,连续排列的整齐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老师一同收集生活中的规律,拍摄成照片;幼儿在游戏中随意排出过一些规律;有参与种植园围栏设计的愿望。

  物质准备:用生活中蕴含规律的照片制成的PPT,电脑,相机,“魔法圈”(用颜色鲜艳、可变形的毛根弯成)。

  操作材料:洞洞板及棋子、易拉罐、正方形积木、节奏棒、纸盒等。

  活动过程

  1.通过分享照片,激发幼儿参与设计有规律围栏活动的兴趣,初步认识、理解规律排序,并感受到生活中运用规律排序的常见与美感。

  (1)出示种植园照片,引发幼儿参与设计的兴趣,明确活动任务——设计有规律的围栏。

  师:小朋友们,咱们这几天在忙着做一件什么事情呀?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因为我们的种植园还没有保护植物的围栏,所以要设计种植园的围栏。

  师:对,我们要一起设计、制作围栏。在你们第一次设计中,画出了许多围栏样式,你们更喜欢哪一种?

  幼:有规律的围栏。

  师:所以我们今天要设计有规律的围栏。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收集的有规律物体的照片,发现照片中两种物体之间的排序方式。

  师:在你们动手设计之前,咱们一同来欣赏一下活动前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到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滑梯上的栏杆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在这个排列中重复出现的是什么?

  幼:是按照一个蓝的一个黄的、一个蓝的一个黄的方式排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滑梯的栏杆是由一蓝一黄栏杆组成一组规律,后面一直重复前面这组规律,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

  (3)通过对全部照片的观察及交流,了解两个不同物体是可以有规律排序的,并能发现规律排序的美,愿意创造规律,设计种植园围栏。

  师:小朋友们看了这么多生活中有规律物体的照片,你有什么感觉?

  幼:很好;看上去很舒服;不单调,很整齐。

  师:那今天我们也来创造规律围栏。

  (教师介绍师幼共同收集的三组材料及操作要求。)

  2.完成设计种植园围栏任务:自选两种物品创造规律,尝试学习按规律给两个物体排序。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运用两种物品创造规律、排序。

  (2)教师个别观察指导,随机发现两种物品规律排序的不同方法及问题并记录。

  3.通过分享幼儿的围栏设计,进一步发现、理解规律排序的含义。感受到两种物体可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规律并排序,激发幼儿发现、创造更多规律并运用于生活。

  (1)分享幼儿的排序方法,进一步发现、理解规律排序的含义。(从中提升规律并验证规律排序。)

  教师运用相机拍摄下幼儿设计的规律进行个别展示,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由集体观察、讨论,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设计创造出许多种规律。谁愿意向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排列。

  看一看这位小朋友用什么方式排列的?有人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吗?你觉得这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

  当幼儿排序出现混乱时:

  师:这位小朋友的规律是一根节奏棒和一个盒子,它们组成了一组好朋友。神奇的“魔法圈”要变身啦,我们一起看看后面排的是不是这组规律在重复出现。

  (在此环节中通过用“魔法圈”验证规律,帮助幼儿解决按规律排序最核心的知识点——特定单元的反复出现。因为幼儿很容易把特定单元混乱,而彩色毛根弯成的圈非常形象地明确了规律组,方便幼儿自我检验,使排序不混乱。还可以让幼儿清晰地看到规律是否排列完整。)

  富于变化的材料使规律出现多元表征,如同样两种材料——易拉罐和长方形积木,因摆放方式及数量的增减,出现不同的规律。

  师:为什么××和××都选用了白色和蓝色的棋子,可他们排列出来的规律是不同的?

  幼:因为××的'是一个蓝的和一个白色的棋子,另一个小朋友是两个蓝色和两个白色的棋子。

  师:那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呢?

  幼:颜色一样,数量不一样。

  师:哦,原来材料一样,数量不一样也能创造出不同的规律排序。

  (对比不同的规律,发现同种材料,从不同维度,如摆放位置、数量等不同,可创造出多种不同的规律排序。)

  (2)知道两种物体可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规律并排序,萌发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和创造更多规律的愿望,继续完成种植园围栏的创建。

  活动反思

  《指南》中明确指出: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动正是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利用具体的情景给孩子们布置设计围栏的任务。由真实任务驱动的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不仅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且较好地实现了集体数学活动的情景化,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经验,真实感受到数学学习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凸显出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幼儿在思维上、数学经验上有所提升”。教师有效把握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自体验和实际操作,帮

助幼儿明确规律排序,扩展幼儿模式识别经验,并发现生活中规律的美,自主地创造规律。整个活动符合幼儿认知的模式及教学的逻辑:观察一创造一比较一再比较中概括。通过环境设计策略,即情景内容源于生活,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因此在整体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任务意识明确,愿意创造规律并专注投入地运用规律排序,设计围栏;通过直观概括策略,运用“魔法圈”圈出规律组进行序列中单元的判断,使幼儿理解规律排序;通过多元表达策略,使幼儿在表达交流中形式多样,可以是语言、动作、符号,也可以是师生间的、同伴间的交流,从而达到抽象与直观、思维与感知的有效结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在规律排序活动中不仅仅关注排序结果,更注重透过幼儿多样化的表达,了解其对规律的认识及理解程度,乃至思维发展水平,予以适当、必要的支持引导,促进幼儿迁移、概括等数学思维的发展。

相关文章

玩具我爱你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精彩3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玩具与爱护玩具的情感。 2、使幼儿懂得玩具轻拿轻放、玩玩玩具应归还原处的简单道理。 活动过程: 1、介绍玩具的名称。 教师: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有许多玩具要到...
幼教资料2014-08-06
玩具我爱你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精彩3篇】

幼儿手工制作纸盘帽子制作【精选5篇】

导语:夏天就要来了,一顶漂亮的遮阳帽是出行必备物品。今天小编将来教教大家如何利用家里不要的废弃纸盘纸碗来制作漂亮的帽子,材料环保,制作起来也非常简单,适合和孩子一起共同制作,准备好材料就一起来制作这个...
幼教资料2014-07-05
幼儿手工制作纸盘帽子制作【精选5篇】

亲子互动的幼儿启蒙教育(精选3篇)

亲子互动的幼儿启蒙教育 教育要从0岁抓起”这个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众多妈妈们碰到一起,话题总离不开自己家的小宝宝。“宝宝最早接受的教育,还是在幼儿园吗?”“宝宝出生后到入幼儿园的那期间该怎么培养他?”...
幼教资料2016-06-03
亲子互动的幼儿启蒙教育(精选3篇)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藤蔓植物》含反思(最新3篇)

活动目标:1、欣赏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画面的意境。2、用讨论、归纳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画法,并尝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5、在想象...
幼教资料2017-04-06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藤蔓植物》含反思(最新3篇)

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操行评语【通用3篇】

你是个活泼大胆、聪明伶俐的孩子。你喜欢给大家唱歌,喜欢讲故事给大家带来许多快乐。你喜欢在区角里活动,阅读区中你捧着书自言自语,建构区中你摆弄着小物件拆拆装装,俨然一个研究员,音乐区中,你拿起乐器,自唱...
幼教资料2019-02-03
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操行评语【通用3篇】

中三班数学活动幼儿园教案【推荐3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 3、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排列。 活动准备: 课件...
幼教资料2017-04-07
中三班数学活动幼儿园教案【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