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精彩3篇】
浅谈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 篇一
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幼儿数学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将从幼儿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幼儿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指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设计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数学推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等活动,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幼儿数学活动课的实施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是指幼儿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幼儿通过测量、计算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工具和教具,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的乐趣。通过实际操作,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此外,幼儿数学活动课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数学兴趣是指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数学活动内容,让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学习。其次,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自信心,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幼儿数学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设计和实施,可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能力和数学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们应该重视幼儿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浅谈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 篇三
浅谈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
幼儿数学活动课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统属科学领域,《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要实现上述核心目标,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运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
教师在数学活动课中要努力达到核心要求,在设计活动前做到: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儿童观认为:儿 童就是儿童,他们好模仿,喜欢游戏;好提问,喜欢成功;好活动,喜欢称赞;教师要尊重儿童特点,尊重儿童的人格,树立正确儿童观,保护幼儿、爱护幼儿,蹲下来和儿童平视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万万不能对孩子的好奇、好问、好动等表现出不耐烦或过多的管束,随意数落孩子缺陷和缺点,不按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要用爱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二、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正确的发展观认为:“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真正动力,没有幼儿活动便没有幼儿发展,活动是连接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和中介,儿童只有在活动过程中,外在的影响才能“内化”而形成幼儿某种能力和素质”,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真正做到“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空间、时间”,让孩子真正自主地活动起来。
如:学前班数学活动课“得数是7的加法”,教师用三个游戏活动交待知识,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知。游戏一:大屏幕打出:熊猫、蘑菇、燕子、让幼儿认一认、数一数,使幼儿懂得7是多少;游戏二:分合积木:让幼儿把自己桌上准备好的7块积木分成二堆,7可以分成几和几,不会分的幼儿可以同别的小朋友共同完成,合作学习,可以问别的小朋友,幼儿分完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幼儿很容易回答出老师的问题,然后再把二堆积木合起来,幼儿积极性高,思维踊跃,很快在动手玩中学习了知识。游戏三:玩气球,巩固所学知识。此例中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真正的地动起来,互相合作,寓知识于各个游戏之中,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数学活动课中要努力达到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做到:
一、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幼儿数学活动课是由活动内容、教师、幼儿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一整体中,幼儿是主体,活动内容是客体,教师则是将主体和客体连接起来的纽带。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精心组织活动,设计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为了开启幼儿学习数学,感受事物数量关系,体验学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应在“趣”字上下功夫,做到激发“趣”。
例:中班“6的分解”数学活动课(此活动课是在秋天讲的),做律动手指操后,教师提问:“小朋友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看谁最聪明能回答出来?”幼儿纷纷举手,回答――秋天。教师接着提问:“小朋友再观察一下,秋天来到了树叶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回答:“树叶变黄了,也有的树叶变红了。”师小结:“小朋友答的非常好,大多数树的叶子变黄了,象杨树、柳树的叶子都变黄了;有的树的叶子变红了,象枫树的叶子就变红了,树的叶子变了颜色,随着天气的渐渐变冷,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做树叶纷纷坠落的动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踊跃发言。”叶子从树上落下
来(放课件),教师紧接着问:“那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个拾树叶的游戏好不好?(幼儿齐回答:“好”),以上教师的提问设计和游戏安排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一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游戏讨论――转化兴趣
幼儿园孩子最讨厌枯燥乏味的“纯上课”,因此,教师要掌握和应用幼儿心理学,在保证教学科学性前提下千方百计地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时效性,注意幼儿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的转化过程,要通过竞赛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兴趣的持久性,为此,教师应改变过去“一张图、一张嘴”的简单说教方法,要利用区域和区角采用游戏练习、讨论、演示、实物、电脑课件辅助手段进行数学活动课教学。
比如:大班数学活动课认识“>”和“<”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为让幼儿理解、掌握“>”“<”,用“动物王国趣事多”游戏,用电脑课件出示“动物王国”一些动物,让幼儿比较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幼儿喜闻乐见,容易理解;然后进行“摸口袋里的水果”游戏进行教学,老师同念:“奇妙的口袋游戏多,请你跟我摸一摸”;幼儿从口袋里摸出各种水果卡片,水果卡片上写着各种数字,让幼儿拿2个,进行比较,幼儿有兴趣,学的积极,通过这样幼儿的游戏活动把比较枯燥的知识借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而具体化、形象化,进而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掌握了数学知识,体验了学数学的乐趣。
三、巧用多媒体――保持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化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教师的角色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启发者,在数学活动的活动课中教师更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幼儿在整节活动课中保持兴趣,学习情绪进入最佳状态。
如:学前班数学活动课“10加几”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用电脑课件,在幼儿律动过后,大屏幕上打出数学王国图案。师问:“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游玩,好不好”?师生同去“数学王国”,这时教师用电脑课件逐步打出,“王国中的鲜花,果子、动物”等,激发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数学王国里的鲜花、果子、动物”的数量在10的基础上增多,使幼儿逐渐理解10加几的加法问题,边游玩边学习了知识。最后,幼儿动手巩固延伸,教师再利用电脑课件辅助教学,进行“摘桃子”游戏,这样电脑课件辅助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幼儿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综上所述,教师要上好幼儿数学活动课,必须要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教育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在教学活动中转变自身角色,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参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