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蜻蜓飞》的教案(优秀6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蜻蜓飞》的教案 篇一
教案标题:《蜻蜓飞》的故事
教案类型:语言教学
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
教学目标:
1. 通过讲解故事,让幼儿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幼儿园中班教材《蜻蜓飞》。
2. 教师准备故事板书和相关图片。
3. 教师准备音乐和道具。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5分钟)
教师播放蜻蜓飞的音乐,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蜻蜓,在花丛中自由飞翔的感觉。
2. 导入故事(10分钟)
教师出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外形和特点,并提问:
蜻蜓是什么颜色的?
蜻蜓有几个翅膀?
蜻蜓是用什么吃东西的?
通过问答,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后面的故事讲解做铺垫。
3. 讲解故事(15分钟)
教师用故事板书或图片讲解《蜻蜓飞》的故事,语速适中,声音生动。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地点、事件,并提问:
故事中的蜻蜓是怎么飞的?
蜻蜓为什么喜欢飞到花丛里?
蜻蜓遇到了什么困难?
通过问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 语言练习(1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与蜻蜓相关的词汇和句子,让幼儿进行模仿和表达:
蜻蜓、飞、花丛、翅膀、小虫子、快乐等。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蜻蜓飞翔的动作和声音。
5. 创作活动(1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想象自己是一只蜻蜓,画出自己飞翔的场景,或编写一段小故事。
6. 温故知新(10分钟)
教师回顾故事的内容,并提问:
故事中蜻蜓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7. 结束活动(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唱一首与蜻蜓相关的歌曲,如《小蜻蜓飞呀飞》。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蜻蜓的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听说能力和观察能力。故事讲解、语言练习和创作活动的结合,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更多相关的活动,如观察蜻蜓的生长变化、制作蜻蜓手工等,进一步深化幼儿对蜻蜓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园中班语言《蜻蜓飞》的教案 篇二
教案标题:《蜻蜓飞》的声音游戏
教案类型:语言教学
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
教学目标:
1. 通过声音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准确性。
教学准备:
1. 幼儿园中班教材《蜻蜓飞》。
2. 教师准备蜻蜓的图片和其他与蜻蜓相关的声音资源。
3. 教师准备音乐和道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教师播放蜻蜓飞的音乐,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蜻蜓,在花丛中自由飞翔的感觉。
2. 观察声音(10分钟)
教师出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外形和特点,并提问:
蜻蜓飞的声音是怎样的?
通过引导观察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后面的声音游戏做铺垫。
3. 声音辨别游戏(15分钟)
教师播放与蜻蜓相关的声音资源,如蜻蜓飞翔的声音、蜻蜓吃东西的声音等。
幼儿在听到不同的声音时,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动作和反应,如:
听到蜻蜓飞翔的声音,幼儿模仿蜻蜓飞翔的动作;
听到蜻蜓吃东西的声音,幼儿摸摸自己的肚子表示饥饿;
通过声音辨别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语音准确性。
4. 合作游戏(15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只蜻蜓,幼儿依次模仿蜻蜓的飞翔动作和发出声音。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规则,如只能用指定的词语或发出特定的声音。
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创作活动(1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模仿蜻蜓的声音,自由发挥,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温故知新(10分钟)
教师回顾游戏中的声音和活动,提问幼儿:
蜻蜓飞翔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儿们在游戏中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幼儿对声音的理解和记忆。
7. 结束活动(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唱一首与蜻蜓相关的歌曲,如《小蜻蜓飞呀飞》。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声音游戏,幼儿通过听觉辨别和模仿声音的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和语音准确性,并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合作游戏的设置,使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更多相关的声音活动,如制作蜻蜓的声音乐器、模仿蜻蜓的声音进行声音合成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蜻蜓飞》的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在阅读中按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蜻蜓的生长过程与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按照一定顺序讲述或模仿蜻蜓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组图:《蜻蜓飞》。
2、幼儿用书:《蜻蜓飞》。
3、蜻蜓简介。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蜻蜓生活的地点和习性,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
1、我们常常在哪里能看到蜻蜓。
2、蜻蜓长什么样子的?它和蚂蚁有什么相同之处了?
3、你知道蜻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出示挂图,和幼儿一起对蜻蜓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讨论。
1、蜻蜓的宝宝是怎样生出来的?
2、在图与图之间有什么?
3、最后一幅图上为什么有两只?
三、教师运用表示时间先后的连接词:“刚开始、接着、最后”帮助幼儿梳理蜻蜓的生长过程。
四、再和幼儿一起玩游戏“五连拍”。将幼儿分成五人一组,按照蜻蜓生长过程逐一用动作模仿:幼儿进行模仿时,教师提醒他们动作要贴近该时期蜻蜓宝宝的特点,并区别于其他时期的蜻蜓宝宝。
幼儿园中班语言《蜻蜓飞》的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蹲下,站起的动作及迅速反应的能力,体验团结合作乐趣。
2、让幼儿学会儿歌,并能在游戏中灵活应用。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蜻蜓飞》儿歌磁带及挂图。
2 、教师设计“S”形和“W‘形路线,让“小蜻蜓”在游戏过程中在老师设定的路线上来穿梭。
3、 “小蜻蜓”头饰若干,教师用柳条编成的草帽。
4、 每组5-8名幼儿。
5、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
1、 教师先教会幼儿儿歌:
蜻蜓蜻蜓飞,前面有草堆;
蜻蜓蜻蜓落,前面有草垛。
2、 一名幼儿戴上“小蜻蜓”头饰,其余的幼儿则戴上草帽。“小蜻蜓”边说儿歌,边沿着老师既定的路线,做小蜻蜓低飞状,当说到“前面有草堆”时,戴草帽的幼儿迅速蹲下;然后小蜻蜓“飞”走,当说到“前面有草垛”时,这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双手高举向中间并拢,作“草垛”状。
3、 游戏可以反复几次,并让小朋友轮流做“小蜻蜓”。
4、 让幼儿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
活动反思:
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反应能力。也勾起了老师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
幼儿园中班语言《蜻蜓飞》的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
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
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
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
师: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蜻蜓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坐回原来位置)
6、交流捉虫经验
师: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捉到的?
提问:
(1)你砍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教师演示,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
7、游戏《给蜻蜓宝宝送虫子》
师:我收到昆虫医院的一封信,说有许多的蜻蜓宝宝生病了,正在住院,想请你们给生病的蜻蜓宝宝准备晚餐。你们愿意吗?
一只蜻蜓宝宝一天只能吃6只虫子,早上已经吃了2只,晚餐还要吃几只虫子?6可以分成2和几?
8、结束
师: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飞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幼儿园中班语言《蜻蜓飞》的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在认识蜻蜓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蜻蜓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说说、做做、玩玩,体验制作蜻蜓的快乐。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说说、做做、玩玩,体验制作蜻蜓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色吸管、彩色卡纸、剪刀、胶水、记号笔、背景音乐、蜻蜓图片、制作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
1.最近,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举办一场昆虫玩具比赛,老师呢准备了一件作品去参加。
2.让幼儿猜猜准备了什么昆虫玩具?
3.蜻蜓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4.组织幼儿重新观察,说出蜻蜓的身体组成部分。我们来找找蜻蜓的身体有些什么部分组成(出示蜻蜓图片)
5.小结:蜻蜓眼睛是大大的,翅膀是细细长长的,身体也是细长的。
二、制作蜻蜓
1.启发幼儿也做个蜻蜓参加比赛。
2.制作蜻蜓需要些什么?
3.我们要先做哪一个部分?
4.剪翅膀和眼睛:卡纸对折,用记号笔在上面画上一个细细长长的翅膀,把它剪下即可,眼睛采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制作图)
5.动作示范吸管的使用:左手捏吸管,幼儿用剪刀剪
6.尾巴可以做什么动作呢?(幼儿自由探索)
7.提醒幼儿小心使用剪刀
8.个别指导
三、成功体验
带领幼儿到室外操场上,组织幼儿边念儿歌边玩玩具蜻蜓。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属于学前艺术领域,《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作为教师的我要成为引发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整个活动以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展开。活动中,我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情节,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的教、学具,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地学习。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幼儿能力、习惯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照《纲要》精神,反思我的教学,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在活动中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在整个活动中,如:让孩子看,让孩子说,让孩子学,让孩子做,让孩子评,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掌握点子与食物的配对。
2.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缘于兴趣。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玩具蜻蜓》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缘于幼儿的兴趣。因此,选择这个来源于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既是幼儿熟悉的,又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只要动手操作,就会有体验,有收获。同时又有挑战性,而幼儿这种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是幼儿终身发展所要具有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内容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