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课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自然界中的色彩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的色彩,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探索色彩的形成原理;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准备:
1. 彩色纸张、彩色水、透明杯、白色光源、白纸;
2. 实验记录表、笔、相机。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引起幼儿的注意,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颜色是怎么形成的吗?”
2. 观察彩色纸张:给每个幼儿发一张彩色纸张,让他们观察纸张的颜色,并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色彩及其特点。
3. 实验探索:将彩色水倒入透明杯中,放置在白纸上,让幼儿观察杯中的水在白纸上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颜色的彩色水,并观察其在白纸上的颜色变化。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合作讨论,记录下观察结果。
5. 分享与总结: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幼儿总结出色彩形成的原理。
教学延伸:
1. 继续探索: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彩色水在白纸上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进一步进行实验,比如在不同光源下观察彩色水的颜色变化。
2. 制作彩色图案:鼓励幼儿利用探索到的知识,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彩色图案,展示给其他同学。
评估方式:
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记录的观察结果,评估他们对色彩形成原理的理解;
3. 通过小组分享和幼儿之间的讨论,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 篇二
标题: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准备:
1. 放大镜、小盆、土壤、水、小苗;
2. 实验记录表、笔、相机。
教学过程:
1. 导入:给幼儿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起幼儿对植物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
2. 观察小苗:给每个幼儿发一株小苗,让他们仔细观察小苗的外观,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实验探索:将土壤放入小盆中,将小苗移植到小盆中,给小苗浇水,并放置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让幼儿每天观察小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相同的实验操作。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合作讨论,记录下观察结果。
5. 分享与总结: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幼儿总结出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延伸:
1. 继续观察: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比如根系吸收水分的作用等。
2. 种植实验:鼓励幼儿自己尝试种植一些简单的植物,如豆芽、小麦等,观察其生长过程,并进行记录和观察结果的分享。
评估方式:
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记录的观察结果,评估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3. 通过小组分享和幼儿之间的讨论,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乐于在水中玩球。
2、观看小球从水底向上浮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好奇。
活动准备
在水箱中接满水;乒乓球若干,石头一粒。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粒石头和一个乒乓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测)
二、观看沉浮。
1、师:这两个宝贝都喜欢在水里玩,你们来看看石头在水里怎么玩的?
(很明显一看就知道石头沉下去了)
2、师:那你们说乒乓球在水里会不会沉下去?
(幼儿自
由猜测后教师示范)
三、观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师:小朋友听,什么声音啊?(播放声音:小猫的声音)
师:乒乓球可害怕小猫了,这可怎么办啊?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看见的。
(幼儿自由发言)
2、示范游戏: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边摁边说:小球躲起来了。
见没听到小猫的声音后,师放开双手,边放边说:小球浮上来啦!
3、示范游戏第二遍,鼓励幼儿一起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啦!”
4、分组游戏。
教师讲明游戏规则:听到猫声就躲起来,没听到了就浮上来。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1、认识蜘蛛,知道蜘蛛吐丝结网的特征。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有颜色的胶带、尼龙绳或橡皮筋、碎纸。
2、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讨论:1、蜘蛛为什么会吐丝结网?
2、蜘蛛网有什么功能?
3、除了蜘蛛之外,还有什么动物会吐丝呢?
二、展示挂图,并结合幼儿用书,和幼儿交流科学:好忙好忙的蜘蛛的内容。
1、把幼儿分成数组,邀请各组幼儿为蜘蛛先生结蜘蛛网
2、说说蜘蛛是怎样结网的?想要结哪一种网呢?
(1)把有颜色的胶带或纸胶带粘贴在地板上,用线条建构成一个想象中的蜘蛛网。
(2)用尼龙绳建构一张挂在墙面上的蜘蛛网。
(3)用橡皮筋串围成蜘蛛网,或用一条橡皮筋勾出蜘蛛网。
(4)用碎片构成蜘蛛网。
三、请幼儿说说合作过程中有趣的事情。
四、活动评价
1、能说出蜘蛛网的形态构造。
2、能合作完成蜘蛛网的布置。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 篇五
目标:
1、对观察冰块有兴趣。
2、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准备:
有太阳的冬天,一处有冰块的地方、粉笔
过程:
一、观察冰块
1、冰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用手摸摸冰块,说说有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有冰块?
4、小结: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会结成冰的。
二、寻找有冰的地方
1、请幼儿将有冰的地方告诉大家。
2、请幼儿运冰块。每人拿一块冰块在阳光的空地上。
3、请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块,冰变成了什么?
三、欣赏冰画
1、请幼儿看看场地上的冰块化成了什么?
2、有粉笔将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轮廓,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关注西红柿的生长,了解西红柿的生长过程。
2.学会区分生熟西红柿。
3.乐意参加劳动,对劳动感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收拾整理好种植园地
2.西红柿秧苗、铲子、水桶。
3.《西红柿生长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围绕西红柿谈话,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
师:"你吃过西红柿吗?你知道西红柿长在哪里?"教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去栽西红柿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吃自己种出来的西红柿了。你愿意去栽西红柿吗?
二、栽西红柿将幼儿带到种植园地
1、教师示范讲解移栽西红柿的方法。
2、幼儿劳动,教师参与指导。
3、为西红柿浇水。
三、组织幼儿回活动室进行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表,讲清要求。
2、幼儿进行记录。
延续活动:
锄草(西红柿成活后进行)
1、引导幼儿认识杂草,学会从根、茎、叶的不同来区分杂草与西红柿。
2、组织幼儿为西红柿锄草。(提醒幼儿不要弄断西红柿的枝和叶、不要弄脏衣服和鞋子)
四、采摘西红柿。
1、引导幼儿观察西红柿的果实。
师:"西红柿的果实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它们的颜色为什么不同?"
2、采摘西红柿。
提醒幼儿要摘熟的西红柿,别把生的西红柿摘下来。
3、品尝西红柿。
将采摘下来的西红柿带到教室里清洗干净。
师:"西红柿有那几种吃法?"(幼儿自由讨论并交流)将西红柿切成片状让幼儿品尝,师:"今天吃的西红柿是谁种出来的?西红柿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好吃吗?"记录活动:
从移栽到收获西红柿的整个过程中,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西红柿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西红柿生长记录表》中。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势利导地进行随机教育,是教师比较难以把握的。往往会将自己的猜测和推想强加于幼儿,使组织和安排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符合。细心观察幼儿的好奇心及兴趣,及时给予支持、合作、引导。抓住孩子的兴奋点实施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