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叙事【最新6篇】
幼儿园教育叙事 篇一: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开拓幼儿园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因此,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开拓幼儿园教育,成为了幼儿园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首先,幼儿园教师们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给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他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主题角落,如图书角、科学探索角、美术角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些角落中摆放着丰富多样的教具和材料,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和好奇心。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探索和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幼儿园教师们注重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引导孩子们发现和解决问题。他们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教师们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等,然后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们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幼儿园教师们注重在教育中融入游戏元素,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他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拼图游戏、益智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索、体验和学习。这样的游戏活动既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园教师们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且保持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总之,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开拓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园教师们努力的方向。他们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引导孩子们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融入游戏元素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幼儿园教育叙事 篇二: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关键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社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与人沟通、合作、分享等方面的能力。幼儿园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和丰富的社交活动,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首先,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教师们通过教授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如问候、感谢、道歉等,帮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往。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教师们会引导孩子们与同伴进行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其次,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意识。教师们通过各种活动和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帮助他人。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教师们会让孩子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能够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友善心。
最后,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和自尊心。教师们通过鼓励和肯定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自信心。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教师们会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同时,教师们也会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互相尊重和包容。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能够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总之,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们通过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社交意识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幼儿园教育叙事 篇三
这是我班的一次体育游戏活动,幼儿园教育叙事。老师为幼儿提供了:羊角球、跳绳、小推车,飞镖等游戏材料,让他们按照惯例轮流优先选择活动内容(如周一由第一组小朋友先选,周二由第二组小朋友先选,依次类推)、自由结伴开展游戏。大多数幼儿兴致高涨,却发现了很多问题:丢飞镖的幼儿有的拿起飞镖无目标地用力一扔,让飞镖飞出场地老远;有的是朝地上重重地一摔;有时候飞镖飞出了老远,却没人去捡回来;有的幼儿骑着羊角球整个操场到处跑;揪尾巴的幼儿不顾前方是否有人横冲直撞,而一些跳绳的幼儿也随意地想在哪里跳就在哪里跳,随着早操音乐的响起,小朋友将这些材料随手一扔就去做操了,自制材料投放的第一次就这样草草收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这次活动,老师为幼儿预设了主题游戏,按照游戏活动常规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行游戏。显然,这样组织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减少了等待现象,体现了幼儿主体。特别是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以及因为规则问题产生争执后,老师表现出来的冷静和引导措施值得赞赏。面对告状,老师没有以“裁判员”身份立即宣判谁是谁非,而是耐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以欣赏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幼儿游戏之中,引导他们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继续游戏。不仅淡化了矛盾,而且将游戏推向高潮,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结束部分的简短评价对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这次活动是一个窗口的话,那么透过这扇窗,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机智和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研究。
幼儿园教育叙事 篇四
我在幼儿园担任小班教师,第一个活动结束便是吃点心时间,我请小朋友坐好然后开始分点心。我有个习惯,就是要等孩子说“谢谢老师”后,我才把点心递给他。这倒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恩。
刚开始我给他们分点心时,小朋友们总是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对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了一阵,我小心地松开手,叮嘱他回坐位的时候要小心。接着第二个小朋友将杯子递过来,第三个、第四个……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小朋友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们喝完牛奶后,我忍不住举起紧握在手中的杯子,对小朋友说:“刚才,老师在给你们分牛奶的时候,没有把牛奶马上递给你们,是吗?”
小朋友们都注视着我,表情疑惑。轻轻的说:“是的”。
我用平静的目光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一一滑过,说道:“你们知道为什吗?”
“因为我们不乖。”一个玲珑般的声音。
“因为老师生气了。”
“你们说说看老师为什么要生气啊?”小朋友相互之间看了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们刚才有没有觉得少说了一句话啊?”
“谢谢老师——”小朋友们积极应答。
我笑着说道:“是的,老师给你们分牛奶或者分其他东西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
这事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小朋友在接过牛奶时那理所当然的眼神时常在我脑中闪现,他们对这一切似乎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总是无私的付出,而从未想过在孩子身上得到什么,以致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幼儿园教育叙事 篇五
开学已有一段时间了,小朋友开始学习自己排队接水喝,这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可是那条队总也排不好,孩子们总是你争我强,你推我挤,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总要去“加塞”,一个顶一个的往前挤,最前面的孩子被挤得摇来晃去,结果一下子把水都撒在自己身上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提醒了好几次,可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会儿队又乱了。这样的情况在别的活动中也屡屡发生。
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真是让我头痛。户外活动后我也口渴了想喝点水,忽然我的脑子里灵光一闪,于是我端着杯子悄悄的走到了队伍的尾巴上。孩子们看见了都用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成成问:“老师你干什么呀?”我说:“排队喝水呀?”他皱着眉头不解的说:“老师喝水也排队呀?”我回答:“对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队,老师喝水也要排队!这样才是好孩子呀!咱们一起比赛看谁排队排的好,好吗?”成成马上说:“好”,其余的小朋友也高兴的异口同声赞成,那几个小调皮也马上排到了我的后面。看到这我不觉的笑了。回到活动室坐好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孩子们都积极的想办法,有的说,不推不挤;有的说,谁排的好就给五角星;还有的说,老师当小警察,监督小朋友。最后我采纳了小朋友的意见,但不是老师当小警察,而是小朋友自己轮流当小警察,不但监督小朋友的排队情况,也监督老师的排队。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警察,因为是孩子们自己想的办法,所以大家也都很听小警察的话,我们的排队乱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也从中体会到了维持秩序和遵守秩序的快乐。
当然,在日常排队,户外活动中,排队秩序也大大有了改观。以后,我还要明确的要求,反复的强化,相信会得到更佳的效果。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熏陶、甚至感召孩子,对幼儿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民主与集中要相结合,不能死守。教师更应把握一切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亲身活动和情感体验来接受教育,也使幼儿能相对独立的解决力所能及的小问题,从而最终真正理解行为规范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叙事 篇六
在幼儿园科研主任的岗位一直致力于带动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幼儿园教育叙事论文。屈指数来,获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仔细想想,对大部分老师来说,搞“研究”还是相当困难。她们总会说,自己理论不够,“研究”还不靠谱。
这些年,伴随着课程改革,各种口号和活动层出不穷,如“聚焦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等。的确,老师在专业发展上提升了不少。但是细看她们的公开课,或所写的文章,似乎也陷入了一种套路:讲究用理论来套实践,用专家的专业理论来诠释自己的活动。表现在明明是老师按自己的思路、想法设计了活动,也进行得有板有眼,形成文字时,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增进所谓的“深度”,她们往往原封不动地搬来专业理论来“作证”。在各种反思笔记、教学研究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师出一门”,看不到教师真正的想法和说法。
如何正确对待专家的引领,发挥教师主体在专业发展中的选择性和创造性?
我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许已经走到了某个瓶颈处,形式主义的操作技术,套路式的滥用理论,重于用而疏于悟的浅表式“耕作”,看似活动频频,节奏飞快,其实,在重形轻质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认知、行为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
在频繁的教学评比、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的老师倦怠了,人也因此变得麻木了。强势话语的“洪水”淹没了教师。
怎样才能触动教师心灵深处柔软的地方,恢复他们对教育的敏感,找回曾经对教育的热爱和激情,我苦思冥想。
20**年起,我作为学员参加了两期“区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的学习。在学习中,我读到了导师黄建初推荐的好文章——来自基层的“名师”的网络博客文章。孙明霞、沈丽新等一些扎根在基层土地中的“名师”,她们致力于课堂教学,她们也搞研究。但与那些抽象的理论、空洞的说教相比,她们呈现给我的是一个个动人的教育故事。她们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实践,诠释了教育的信念和个人化的理论,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生命磁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生命对话,感觉到的是生命脉搏的跳动。
她们娓娓道来的教育故事冲击了我的心灵。
早就听说过“教育叙事”这一词语,只是没有在意。2009年初,黄老师向我推荐了刊载于江西的《教师博览》(原创版)杂志,我读到了很多故事,杂志把这些故事叫做教育叙事。卷首的介绍“与教师一起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陈向明教授”,对我促动很大。文中说到,教师自己有很多个人化的理论和知识没有被挖掘出来,把教师的知识总结、提升出来,既能丰富教育理论,也能为教师赋权,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意识。
“教育叙事”这个词不再陌生,在一次次阅读和学习中,我怦然心动!
我想,教育叙事可能就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帮助老师找回“失落”的一种方法。因为,教育叙事让老师们讲述自己经历的教育事件,真实地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再现当时的行动,用自己的故事阐述自己的理念。
我想,教育叙事研究会有助于教师找回“迷失的自我”,重现教育生机。
让教育叙事来凸现教师个人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