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短跑训练方法【精选3篇】
中小学短跑训练方法 篇一
在中小学教育中,短跑训练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短跑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培养意志品质,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本文将介绍中小学短跑训练的方法。
首先,中小学短跑训练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在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体质特点进行合理的训练安排。对于初学者,可以从基本的跑姿和动作训练开始,如正确的起跑姿势、高抬腿、迈大步等。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跑步技巧和速度。
其次,中小学短跑训练需要注重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除了跑步技巧的训练,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也需要得到发展。可以通过训练课目的多样性来实现这一目标,如力量训练、爬山训练、爬楼梯训练等。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进而提高短跑成绩。
此外,中小学短跑训练也需要注重技术细节的培养。学生在进行短跑训练时,应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摆臂动作、脚步落地等。这些细节对于提高跑步效果和减少受伤风险都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术要点,并在训练中不断加以强化。
最后,中小学短跑训练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通过组织比赛、团队训练等形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比赛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竞争的激烈和成就的喜悦,激发他们对短跑运动的热爱和进一步的努力。团队训练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明白团队的力量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小学短跑训练方法应注重基本技术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升、技术细节的训练以及竞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和细致入微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短跑成绩,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中小学短跑训练方法 篇二
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短跑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训练项目。通过短跑训练,学生能够提高速度、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小学短跑训练的方法。
首先,中小学短跑训练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体质特点进行调整。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短跑训练,如踩气球比赛、接力赛等。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对短跑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中小学短跑训练中需要注重技巧和姿势的培养。学生在进行短跑训练时,应注意正确的起跑姿势、摆臂动作和脚步落地等。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和姿势要点,并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强化。
此外,中小学短跑训练中的力量训练也非常重要。通过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提高他们的加速度和起跑速度。力量训练可以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基本动作,也可以通过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械来进行。
最后,中小学短跑训练还需要注重耐力的培养。长时间的短跑训练对学生的耐力要求较高,所以在训练中需要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和强度。可以通过进行长跑、间歇性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
总之,中小学短跑训练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体质特点进行调整,同时也需要注重技巧和姿势的培养、力量训练和耐力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和细致入微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短跑成绩,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小学短跑训练方法 篇三
中小学短跑训练方法
中小学生短跑训练中步频的训练方法有哪些?下面jy135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小学生短跑训练中步频的训练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选材的条件及建立训练目标所考察的因素
改变单纯“以形态取人”的选材观,避免主观上的失误,提高选材的准确率。 合理的利用臀纹线与地面的垂直距离/髂嵴最高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100计算出来的派生指标,因为这样反映了运动员的骨盆形状和臀大肌的形态及位置。该指数大,说明臀纹线高,臀部上翘,臀厚,骨盆的纵轴短。这样的形态结构可为肌肉的集中发力创造条件,对短跑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
考察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足弓深浅,弹跳力强弱。
二、常用的步频训练手段分析
步频——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影响、制约着孩子们在短跑中的成绩。改善步频是提高短跑速度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练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些我们常用的练习方法。
改善步频的技巧性练习方法:
1、原地快慢交替摆臂
摆臂不仅能维持跑动中的身体平衡,促进支撑腿的后蹬,同时也促进腿的.摆动频率。
方法:原地站立,听击掌信号做练习。击掌要有快慢节奏,一般是慢一快一慢。每次练习2—3组,每组15″~20″。要求是肩关节
放松,有耸动感。前摆时注意向前用力。2、高抬腿跑
增强大腿前群肌肉力量和髋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发展小腿肌肉力量和膝关节的灵活性,提高动作频率。
方法:⑴原地或支撑练习,定时(10″~15″)或定次(30次~40次);⑵行进间练习,从慢到快,逐渐过渡到途中跑;⑶原地负重(沙袋式绑腿系于小腿上部)练习,方法同⑴;要求是大腿与躯干成直角,支撑腿蹬伸充分,提高重心,防止上体前倾或后倒。
3、快慢交替小步跑和高频率短距离跑
缩小跑的动作幅度,加快动作频率。
方法:⑴快慢节奏变化练习;⑵逐渐过渡到加速跑练习。练习距离30米~50米。要求是上下肢动作协调放松,快频率,脚尖向下,前脚掌积极扒地。
4、 跑、跳格
有利于提高步频,培养下肢跑的节奏。
方法:⑴跑格格间距离可取60~80厘米⑵总长为20米的距离。站立式起跑或蹲距式起跑20米×3或4,每次休息1~2分钟,每组休息3~5分钟。
要求:腿部后蹬力量有劲,摆动腿高抬。
5、牵引跑
改善动作频率,提高刺激。
方法:跟随跑、下坡跑或顺风跑。练习距离在20米左右。要求是以最大努力做练习。
改善步频的力量性练习方法:
1、交换跳步推举轻杠铃
发展上下肢的协调用力。
方法:原地进行,定次数(10~20)的成组练习。要求是循序渐进,要有一定的速率。
2、单脚连续跳小格 连续跨步跳长格
方法:格间距可采用1、5米左右,以练习100个为一组,每组休息2分钟。
3、蛙跳
方法:双手放在背后,以50个为一组,每组练习5-6组,每组休息时间间隔为训练时间的4分之1。
4、鸭子步
方法:以40—50米为限,成组练习,间断时间为2分钟,并不停练习。
5、原地双脚同时起跳
为了发展小关节,小肌肉群的力量和小腿肚的肌肉,原地双脚同时起跳是最佳方法。练习时要每次起跳100~200次。
6、跳台阶
有20~30级台阶的地方为最好,以3组为一个周期练习。
7、拉轮胎
选择的汽车轮胎以10~15公斤为最佳,在土地或崎岖不平的地方我最好,以20~30米距离成组练习,往返一次为一组,每组间隔2分钟。
改善步频的速度训练手段
1、后蹬跑
发展腿部力量、改善用力顺序。
方法:⑴支撑练习,定长(10米左右)或定次(40次左右)成组进行;⑵负重支撑练习,小腿负沙袋,方法同⑴;⑶30米~50米练习,提高练习质量为主。要求是上体稍前倾,髋、膝、踝关节充分蹬伸,尽量打开两大腿间的夹角。
2、专门性跳跃
发展腿部爆发力和弹跳力。
方法:⑴立定跳远和多级跳远;⑵蛙跳;⑶各种距离的跨步跳(跑),如80米~100米,均采用成组练习。长距离练习可安排在课的后部。要求是注意用力顺序及爆发用力。
3、上坡跑
发展腿部力量。
方法:成组练习,每组间休息2~3分钟,如(10×30米)×2~3组。坡度越陡,则距离应越短。
4、下坡跑
方法:成组练习,每组训练长度为30~40米,坡度以缓坡为最好。要求:坡下的距离要用高频率,大步幅。要求是保持正确动作。
5、杠铃练习
加强训练强度,提高腿部爆发力。
方法:⑴大重量深蹲起,成组练习,每组次数不宜过多;⑵中等重量跨步走,成组练习,距离不宜过长。要求是髋、膝、踝关节充分蹬伸。
6、垫上练习
发展腰腹肌力量。
方法:俯卧撑,仰卧起坐、垫上头脚同起等练习,成组进行。
7、负重练习
每组人员的负荷重量为自身重量的1~1、5倍,每次练习重复次数为4-10次,为了消除非乳酸氧债。每组间歇时间为2-3分钟,每次练习组数为3-5组。
注意事项:
青少年运动训练中还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生理特点。从生理学角度看,步频受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转换速度影响,所以在初期训练中应注意加强精神意识的提高。熟练的技术能有效的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转换速度而进一步提高步频,当步频达到稳定发展后,通过增强腿部力量,采用屈蹬技术,增大髋关节灵活性,提高踝关节、掌趾关节的力量及加强手臂的绝对力量来有效地增加步幅,以求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