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及反思(优选6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及反思 篇一
【标题】:大班社会活动-认识交通工具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不同交通工具的认识,了解交通工具的功能和用途。
2. 提高幼儿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沟通和分享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树立场景: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小型交通场景,包括道路、红绿灯、交通标志等。
2. 准备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模型,如汽车、自行车、飞机、火车等。
3. 准备一些交通工具相关的故事书籍和儿歌。
【活动过程】:
1. 导入:和幼儿一起回顾前几天学习的交通工具,鼓励幼儿谈论自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和感受。
2. 展示:引导幼儿观察交通场景,介绍红绿灯和交通标志的作用,并与幼儿一起讨论交通规则。
3. 认识交通工具:依次展示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交通工具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4. 探究功能:通过故事书籍和儿歌,讲解交通工具的功能和用途,引导幼儿思考不同交通工具的不同特点。
5. 合作游戏:幼儿分成小组,在交通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情景,培养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6. 制作手工:给幼儿准备一些纸板、颜料和画笔,让幼儿自由发挥,制作属于自己的交通工具模型。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交通工具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并愿意分享自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交通工具的特征。同时,在合作游戏环节中,幼儿展现出了良好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他们能够相互配合完成任务。不过,在展示交通工具和讲解交通规则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幼儿对于交通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及反思 篇二
【标题】:大班社会活动-尊重他人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2. 提高幼儿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准备一些描绘情感的图片或卡片。
2. 准备一些与友善、关爱等主题相关的故事书籍和儿歌。
3. 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游戏,如传递球、拼图等。
【活动过程】:
1. 导入:和幼儿一起讨论尊重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经验。
2. 图片解读:展示描绘情感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并让幼儿描述他们认为这些人可能拥有的情感。
3. 故事分享:通过故事书籍和儿歌,向幼儿传递友善、关爱他人的理念,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权利。
4. 合作游戏:幼儿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小组合作游戏,如传递球、拼图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能力。
5. 角色扮演:给幼儿准备一些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让幼儿模拟不同场景下尊重他人的行为。
6. 反思分享: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感受,鼓励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向其他幼儿表达感谢和赞赏。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于尊重他人的意义和行为习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人物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在合作游戏和角色扮演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合作和关爱他人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鼓励幼儿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向其他幼儿表达感谢和赞赏。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和巩固。
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及反思 篇三
活动来源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对目标的分析: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过程分析
总述: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分述:第一环节为活动的起始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我以“棋”的有关问题性情景,导出学习内容:安全标志。在活动的开始我设计了大部分幼儿都接触过的“棋类”问题引出一张嵌有各类安全标志的棋盘,继而通过“要想下这盘安全标志棋,首先要认识棋盘上的一些安全标志”为要求,提出今天学习的任务,这样就能让幼儿很有兴趣的进入学习活动。
第二环节为活动的主要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这部分含量较大,分量较重,是解决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出示12个安全标志,让幼儿先思考,如果请你把这些标志分成三类,你想怎么分?之后一组小朋友操作分类,感知三类标志的色彩、形状及图案等特征,初步建立类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二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这些标志有什么特征?
(2)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
(3)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4)你能不能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请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各选择一类标志进行研究、讨论、相互交谈。这个层面的安排主要是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并借助于孩子社会见识资源及能力发展差异来实施“生生互动”型学习。
第三层:本过程采用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集体性学习,分别由三组选派1至多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探究的把类标志的符号及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标志名称、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间,我一是随机地结合幼儿交流进程穿插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当心火灾(应怎么办?)、当心触电标志(应该怎么做?)、必须戴安全帽(在哪儿见过?)、必须戴防护手套(什么地方,什么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图景在幼儿脑海中的再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安全标志。
二是引导幼儿去寻找发现一类标志的共同特征,即颜色、图案、符号、形状等,学习并记忆一类标志的规范名称并初步理解一类标志的概念如:这类蓝色圆形,图案是白色的标志,都是指令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它们叫做指令标志。这些黄色的、黑色三角形边框,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提醒警告我们要当心注意的,这一类警告人们的标志叫警告标志。这类红色圆环、中间有一斜杠,底色为白色,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禁止我们做的事情的标志,那这一类禁止的标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禁止标志。禁止标志上的事情都是我们千万不能做的事情。
三是因势利导的进行社会规则及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问与答适时地让幼儿明确:安全标志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应该怎样去做。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志上规定的去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大家才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个层面主要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第一及第二个活动目标,我认为应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中体现如何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理念,为此我在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层: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联系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安全标志。在幼儿设计制作标志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设计活动,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教师则是把这个“包”推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纲要·艺术》)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这个层面也是完成活动的第三个目标的主要手段。
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分组玩“安全标志棋”,对所学的安全标志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练习。简单介绍玩棋的规则、方法后,要求幼儿5人一组自行结合分成四组,推选小组裁判并分成黑白两队开始下棋,这环节的一安排,主要引导幼儿通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及反思 篇四
一、活动设计
此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幼儿无论在园或在家,无时无刻都会和同伴发生联系。但到了大班,我发现幼儿之间矛盾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大班幼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见,在一起时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攻击性现象。所以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主要以幼儿的情感、认知、接受能力为前提。
活动难点
侧重幼儿自由结伴讲述部分。初步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评价,游戏活动等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三、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6张呈半圆形摆放的桌子。
2、物质准备:幼儿自带一至两样食品,多媒体动画。
3、经验准备:事先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1.幼儿齐搬桌子,按老师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环境:
①.分小组分任务。
②.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2.共同讨论:
①.你刚才和谁合作?为什么和他合作?
②.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吗?
③.什么叫同伴?
④.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样的?
⑤.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
3.自由结伴讲述:
①.我的同伴是谁?
②.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
③.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4.个别讲述:
“我的同伴”,教师总结。
5.观看多媒体动画:
评议这样的同伴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儿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6.游戏体验:
游戏:找朋友。由于我们班幼儿平时音乐活动中教师都很注重幼儿找朋友边唱边表演。所以此次活动教师边弹奏各种教过的歌,请幼儿起立找同伴一起边唱边表演。
7.延伸活动:
共同品尝幼儿带来的食品,可相互交换分享,在轻松的环境中结束活动。
五、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及反思 篇五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希望今天我能给大家带来轻松的十分钟。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社会活动《电话礼仪》。
《纲要》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电话是幼儿熟悉并经常使用的通讯工具,正确的接听、拨打电话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大班的幼儿平时已经有多次拨打电话的经验,同时,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和交往需求的增多,与人通过电话交流沟通已经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幼儿在接听、拨打电话时常常出现不文明的行为,这不利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也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帮助幼儿习得电话礼仪,文明与人交往是必要的。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情境演示、讨论、操作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文明接打电话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亲社会行为,这也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我确定的活动目标是:
1。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这条目标的设定,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2。在活动中感受打电话的乐趣。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情感的角度,让幼儿获得文明打电话的乐趣。
3。在模拟游戏、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行为技能上,通过模拟打电话游戏、图片操作等活动,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等能力。
(我把目标一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在认知上,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有打电话的多次经验。
(2)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
2。材料准备:图片3种,自制迷宫图等操作卡2类,笔、橡皮、五角星贴纸若干,电话机2部。
《纲要》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为了使活动新颖有趣,我采用以下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体现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好方法,通过互相讨论,自由发表,让幼儿从中获得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2、演示法通过出示情景图片、情景表演等,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幼儿,提高幼儿学习情趣,启发幼儿接打电话的`文明行为的意识。
3。行为练习法让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练习和表演,在活动中自主自觉地学习,巩固和丰富了幼儿接打电话的知识与经验。
接下来介绍以下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出示电话机,让幼儿学习拨打电话、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在对电话礼仪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环节一:出示电话机,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环节二:学习打电话的礼仪。
环节三: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
环节四: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教学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电话机引入主题,并提问幼儿:“你给谁打过电话,是怎么打的?”请幼儿自由表达,并鼓励幼儿上前尝试和教师一起玩“打电话”游戏,(既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又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接着我运用讨论法,请幼儿集体讨论:“刚才的表演中哪些做法是礼貌的?还有哪些不足?”幼儿可以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为第二、三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打电话的礼仪。教学方式演示法,围绕着“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打电话?”的问题,教师出示3张电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分别为:过生日打电话邀请好朋友、生病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过新年打电话给远方的爷爷奶奶。(这三种电话情境与幼儿的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幼儿将习得的基本礼仪在生活中学以致用。)首先,请幼儿自主选择图片情境和同伴两两合作,进行打电话练习,并请幼儿上台展示,师幼一起分析、总结三种情境下的基本电话礼仪。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运用行为练习法的教学方法。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请幼儿观看,(内容:红红看书时电话铃响了,红红就拿起话筒:“喂,您好。请问您找谁?”“你好,我找你妈妈,她在家吗?”红红说:“请稍等,我马上让妈妈来接。”妈妈来接电话了,说:“你好!……再见。”)让幼儿回忆录像内容,并练习学说:“喂,你好”;“请稍等”。组织幼儿与同伴讨论:“假如要找的家人不在家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方法转告他人。这也就成为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最后幼儿和教师练习接电话,巩固刚才所学。
第四个环节是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此环节我采用让幼儿辨析和操作训练的方式拓展和巩固电话礼仪知识与经验。首先,出示不同小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小朋友接、打电话时有礼貌吗?”请幼儿辨析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当他人休息时不要打干扰电话;当对方要找家人接电话时,一定要主动转达,而且不要随便挂断电话;特殊电话如119、110、120都不能随便打。”)接着请幼儿进行操作训练:看看这些卡片上谁是有礼貌的小朋友?贴上电话礼仪之星奖花;并帮助卡片上的小朋友连上电话线。此环节将电话礼仪知识巧妙融合,不仅新颖有趣,且有助于幼儿自主自觉地学习。
活动延伸1。日常生活:引导幼儿主动给生病在家的同伴打个电话,送去问候。
2。家园共育:让家长鼓励幼儿拨打好朋友电话、主动接听电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
以上是我对大班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电话礼仪的设计。采用让幼儿先认知,再练习的设计思路,即让幼儿先学习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貌用语,然后利用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模拟游戏等活动中训练并拓展电话礼仪常识,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活动中,也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及反思 篇六
一、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已经居幼儿死亡人数的首位,强化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于是,我们在大班开展了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本教学活动就是来源于安全教育中的“生活中的标志”。教学活动的直接目标是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预测故事可能发展,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表达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连贯地进行讲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间接目标是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此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活动中涉及语言、社会交往方面的内容。适合于大班幼儿,活动时间约35—40分钟。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需要家长带孩子注意观察路上各种标志。因为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相吻合。这是我选择它作为内容的原因之一,此活动与我班幼儿接受能力相吻合。最后我通过书籍上网等方式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生成了此次的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与依据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尝试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景物或状态,并能用完整的语言预测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2、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阐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
3、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乃至教育总目标。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服务的,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其中目标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目标注重全面性。(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
三、活动准备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幼儿准备: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教学环境:在活动场地粘贴常见的道路标志材料准备:大图片四幅小图片每组一张水彩笔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汽车》进入活动场地,让幼儿理解标志的意思沿路贴着常见的交通标志,边开边提问:这块标志,是要告诉行人、车辆前方道路情况是怎样的?
(二)出示图片,引导进行讲述道路上有许多的交通标志,是告诉行人、车辆前方道路的情况,小老鼠杰瑞在路上看到了些奇怪的道路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一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这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小老鼠杰瑞蹦蹦跳跳地出去旅行了。
走着走着,小老鼠杰瑞看到路旁有一块道路标志,上面画有︻,你们帮助小老鼠杰瑞想想,这个道路标志的前方会出现什么?
2、出示图二
a、小老鼠杰瑞继续往前走,哈哈,前方果然是一座桥,小老鼠杰瑞得意极了:它会怎样说?
b、这里的风景实在太美丽了,如果你是这只小老鼠站在小桥上,会看到了什么?(尝试运用:清澈的河水、碧绿的草地等词语描述想象中的景物)小老鼠杰瑞又发现一块标志,上面画着●。
提问:你们认为再往前走会出现什么呢?
3、出示图三
a、小老鼠杰瑞一边唱着歌,一边快步往前走,突然,只听到“哎吆!”“扑通~”一声,小老鼠杰瑞怎么了?刚才那块道路标志是告诉行人前方有什么?
b、杰瑞摔得怎么样?(尝试运用形容词:鼻青眼肿、眼冒金星、头晕眼花描述杰瑞摔后的状态)c。掉进陷阱里杰瑞懊悔极了,它心里怎样想?会怎样做?
d、杰瑞以后怎样才不会再摔到陷阱里去的?
4、出示图四最后,小老鼠杰瑞终于爬出了陷阱,那么它在陷阱的呼声是那位有神奇本领的人或哪个动物听到了,它们是怎么说的?又是用什么办法或借助了什么工具帮助杰瑞的爬出了陷阱的?
利用小图片,四人一个小组,通过分组讨论表达解救杰瑞的方法
(三)请一名幼儿连贯讲述故事一遍
(四)为故事取个名字
(五)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的标志,尤其是在马路上,要看清道路标志,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你们也可以在会出现危险的地方画上标志,提醒人们注意。
(六)延伸活动
给危险的地方画上警示标志设计这样的活动延伸其目的就是为了产生下一个主题,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有阶段性的发展。
1、在活动生成是根据夸美纽斯的几个教学原理:
(一)直观原理我所提供的教具是很直观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二)活动原理。整个活动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幼儿活动操作为主。探索救小老鼠的方法。
(三)兴趣与自发原理。我所选的内容是通过观察幼儿活动而设计成的是幼儿自发感兴趣的活动。
2、在目标的制定是全面的,函盖了情感领域,认知领域。有情感知识技能方面。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同时他还强调的发现法,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发现发强调过程,强调直觉思维。
3。罗杰斯的情感教学论渗透在整个活动过程。首先在目标中我就强调情感的教育。在活动中首先让幼儿感到快乐,体验快乐情绪。有了兴趣就有了表达的乐趣,因此,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语言表达的内容就更丰富。
4。在师生关系的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而整个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让他们自己探索救小老鼠的方法。
5、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多样的,有故事法操作法示范法提问法而且是动静交替,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先是动(探索玩飞起来的方法)———静(装饰塑料袋)————动(探索各种玩法)幼儿年龄小注意的时间短,对事物兴趣强但去的也快,所以通过动静交替来激发活动的积极性。
6、在活动的开始创设了一个到处丢满了塑料袋的场面,通过实际的场景,让幼儿很自然的进入了活动,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设计的意图正是让孩子在探索玩塑料袋的过程中体验快乐。那么塑料袋怎么玩呢?此时教师恰当的运用了“塑料袋的心愿”这个故事,引导幼儿想象如何帮助塑料袋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引发了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从以往教师权威的角色转变到了平等的首席。在这个语言活动的环节中贯彻了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简单讲述,中等能力的可以让用一些好听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能力强的让他们进行完整讲述。在画怎样救小老鼠的过程中,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五、达成的情况预测在通过前期的准备,活动的开展及延伸活动的开展中,幼儿的兴趣较浓,主动性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幼儿能达到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个别差异如男女差别,能力强弱的差别,这是正常出现的情况,需要教师的因材施教。总的来说安全语言活动《老鼠遇险记》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对马路上各种标志的兴趣,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强调自主探索发现,从重视教的方法注重学的过程,让我们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发展儿童只有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