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饿了》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优选3篇】
《谁饿了》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动物的叫声,并理解动物与其叫声的对应关系。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3. 通过游戏和表演,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1. CD或音频设备,播放《谁饿了》歌曲。
2. 打印或制作动物图片,如狗、猫、鸭子等。
3. 准备食物图片或玩具。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教师播放《谁饿了》歌曲,引导幼儿听音乐。
2. 教师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在饿?”鼓励幼儿回答。
探究活动:
1.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动物并模仿动物叫声,如“汪汪”、“喵喵”等。
2. 教师播放歌曲时,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和动物叫声,模仿动物叫声的节奏。
拓展活动:
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分发食物图片或玩具给幼儿,并模仿动物叫声,让幼儿根据叫声找到对应的食物。
2. 教师和幼儿一起合作表演歌曲,幼儿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根据歌曲内容和动物叫声进行表演。
总结活动: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询问幼儿对动物叫声的掌握情况。
2. 教师播放歌曲,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动,体验音乐的魅力。
延伸活动:
1. 让幼儿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今天学习的内容,唱歌或模仿动物叫声。
2. 在接下来的音乐课上,继续学习与动物相关的音乐和动作,拓展幼儿的音乐和表演能力。
《谁饿了》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的叫声,并理解动物叫声与情感的表达。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3. 通过游戏和表演,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1. CD或音频设备,播放《谁饿了》歌曲。
2. 打印或制作动物图片,如狗、猫、鸭子等。
3. 准备食物图片或玩具。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教师播放《谁饿了》歌曲,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感受节奏和韵律。
2. 教师问:“你们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这些动物是不是在饿?”鼓励幼儿回答。
探究活动:
1.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动物,并模仿动物叫声,表达不同的情感,如高兴、生气等。
2. 教师播放歌曲时,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和动物叫声,模仿动物叫声的节奏和情感。
拓展活动:
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分发食物图片或玩具给幼儿,并根据动物叫声和情感,找到对应的食物。
2. 教师和幼儿一起合作表演歌曲,幼儿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根据歌曲内容和动物叫声表达不同的情感。
总结活动: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询问幼儿对动物叫声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情况。
2. 教师播放歌曲,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动,感受音乐和情感的交融。
延伸活动:
1. 让幼儿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今天学习的内容,唱歌或模仿动物叫声,并表达不同的情感。
2. 在接下来的音乐课上,继续学习与音乐情感表达相关的内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演能力。
《谁饿了》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篇三
《谁饿了》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并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学习创编歌词,巩固小动物爱吃食物的知识。
3、以愉快的`情绪参加活动。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小小鼓乐队
二)、学习新歌曲《谁饿了》
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表演哑剧。
提问:谁知道这个哑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辅助提问:谁来了?它怎么了?后来它看见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2、教师小结:有节奏地朗诵歌词一遍。
3、幼儿学习朗诵歌词一遍,教师配以动作。
4、引出歌曲名称,教师清唱一遍,完整范唱一遍。
5、玩游戏“点大猫”
1)、教师边唱边有节奏地逐一点幼儿的头,最后被点到的幼儿就是“大猫”,该幼儿就学两声猫叫。(4次)
2)、师幼唱,教师点。(2次)
3)、一个幼儿点,其余幼儿唱。(2次)
三)、学习歌曲的创编。
1、师:大猫吃了那么多的老鼠已经够饱了,现在又来了谁?(教师表演小狗的动作)
2、讨论歌曲的创编方法在“大猫”处改成“大狗”,在“小老鼠”处改成“肉骨头”。
3、集体演唱新的歌词,然后表演。
4
、以同样的方法创编“兔子”的歌词。四)、听音乐自由扮演各自的小动物走出教室。
师:小动物门都吃饱了,请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听着音乐走到外面去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