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树林》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最新3篇】
《阳光下的树林》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一
主题:用树叶制作阳光下的树林画
目标:通过制作阳光下的树林画,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
1. 白纸
2. 彩色油画棒或彩色铅笔
3. 干净的树叶
4. 胶水或胶棒
5. 色彩盘或调色板
6. 水彩颜料和刷子
7. 水容器
8. 抹布或纸巾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幼儿们一起观察一幅描绘阳光下的树林的画作,引导幼儿们注意画中的色彩和形状。
2. 讲解:介绍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使用了哪些元素和技巧,如何表达阳光照射下的树林。
3. 制作树干:让幼儿们用彩色油画棒或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出树干的形状和纹理。
4. 制作树叶:让幼儿们在树干上涂抹胶水或胶棒,然后将树叶粘贴在树干上,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树叶增加画作的层次感。
5. 添加阳光:让幼儿们用黄色的彩色油画棒或彩色铅笔在画作的上方涂抹一层黄色,代表阳光照射下的光线。
6. 补充细节:让幼儿们用彩色油画棒或彩色铅笔在画作中增加一些细节,如小鸟、花朵等。
7. 水彩涂色:对于更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可以使用水彩颜料和刷子为画作添加更多的色彩。
8. 清洁和展示:教师帮助幼儿们清洁画具,展示他们的作品,与全班一起欣赏和讨论。
延伸活动:
1. 制作树林拼贴画:让幼儿们用剪刀剪下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纸片,然后拼贴成一个树林的形状。
2. 观察树叶:带领幼儿们到校园或公园中观察不同种类的树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树叶的形状和颜色。
《阳光下的树林》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二
主题:用手指绘制阳光下的树林画
目标:通过用手指绘制阳光下的树林画,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
1. 白纸或画布
2. 颜料(黄色、绿色、棕色等)
3. 调色板或盘子
4. 水容器
5. 抹布或纸巾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幼儿们一起观察一幅描绘阳光下的树林的画作,引导幼儿们注意画中的色彩和形状。
2. 讲解:介绍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使用了哪些元素和技巧,如何表达阳光照射下的树林。
3. 准备颜料:将黄色、绿色、棕色等颜料挤在调色板或盘子上,让幼儿们可以方便取用。
4. 用手指绘制树干:让幼儿们将手指蘸取棕色颜料,然后在白纸或画布上用手指轻轻画出树干的形状和纹理。
5. 用手指绘制树叶:让幼儿们将手指蘸取绿色颜料,然后用手指轻轻拍打或划过画布,画出树叶的形状和层次感。
6. 添加阳光:让幼儿们将手指蘸取黄色颜料,然后用手指轻轻在画布上涂抹黄色,代表阳光照射下的光线。
7. 补充细节:让幼儿们用手指蘸取其他颜色的颜料,在画作中增加一些细节,如小鸟、花朵等。
8. 清洁和展示:教师帮助幼儿们清洁双手,展示他们的作品,与全班一起欣赏和讨论。
延伸活动:
1. 探索颜料混合:让幼儿们在调色板上尝试混合不同的颜料,观察颜色的变化,并用手指在白纸上绘制不同的图案。
2. 观察树叶:带领幼儿们到校园或公园中观察不同种类的树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树叶的形状和颜色。
《阳光下的树林》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三
《阳光下的树林》幼
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活动目标】
1、摆放感知物体的远近关系,并能尝试用水粉表现阳光下的树林。
2、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通过观察、初步积累写生经验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重点】
表现阳光下的树林。
【活动难点】
理解近的物体清晰,远的物体模糊,能初步表现。
【活动准备】
1.各种树模板(清晰和模糊两种)
2.深绿、浅绿、黄色、橘黄、咖啡、黑色皱纸碎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各种树,初步感知物体远近关系。
师:你们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二、摆放:理解远近关系。
1、实物摆放
(1)师:这里有许多树,请你们来摆摆看,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后面,为什么?
(2)幼儿分组摆放。
(3)师总结:近的.树叶子清晰放在前面,远的树模糊放在后面。
2、皱纸表现树
(1)师:树有哪些颜色?(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皱纸。)这么多颜色呀,那么我们先用皱纸来试试看,做一幅阳光下的树林。
(2)师生共同撒皱纸
边撒边小结:近的树颜色对比强烈、笔触小,远的树颜色相近、笔触大。
三、自由创作
师:你想画哪些树?哪些在前,哪些在后?还有些什么?
这些树可以用什么笔触来画?
四、欣赏交流
师:谁的树林最美?
【教学反思】
让学生亲自到阳光下体验光和影子的变化,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就掌握了光和影子有密切关系。阳光下物体都有影子,影子的长短、方向会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早晨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傍晚太阳在西影子在东。光和影子的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