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玻璃瓶里的小老鼠》【通用4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篇一

音乐教案名称:《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

教案时长:45分钟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的录音设备。

2. 玻璃瓶和小老鼠的图片或道具。

3. 小鼓和木琴等简易乐器。

4. 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回忆上一堂课学过的音乐知识,如节奏打拍、音符的长度等。

2. 听音乐(10分钟):

播放音乐《玻璃瓶里的小老鼠》,让幼儿静静地听音乐,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3. 观察图片(5分钟):

准备好玻璃瓶和小老鼠的图片或道具,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导他们想象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的样子和动作。

4. 表演活动(15分钟):

将小鼓和木琴等简易乐器分发给幼儿,教他们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模仿小老鼠在玻璃瓶里的动作,如跳跃、翻滚等。

5. 创作活动(10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画纸和彩色笔,让他们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目中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6. 结束(5分钟):

请几位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全班一起欣赏音乐《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教学反思:

通过《玻璃瓶里的小老鼠》这首音乐的教学,幼儿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还可以通过模仿小老鼠的动作和创作画作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通过集中注意力聆听音乐,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篇二

音乐教案名称:《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

教案时长:45分钟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的录音设备。

2. 玻璃瓶和小老鼠的图片或道具。

3. 小鼓和木琴等简易乐器。

4. 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回忆上一堂课学过的音乐知识,如节奏打拍、音符的长度等。

2. 听音乐(10分钟):

播放音乐《玻璃瓶里的小老鼠》,让幼儿静静地听音乐,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3. 观察图片(5分钟):

准备好玻璃瓶和小老鼠的图片或道具,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导他们想象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的样子和动作。

4. 表演活动(15分钟):

将小鼓和木琴等简易乐器分发给幼儿,教他们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模仿小老鼠在玻璃瓶里的动作,如跳跃、翻滚等。

5. 创作活动(10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画纸和彩色笔,让他们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目中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6. 结束(5分钟):

请几位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全班一起欣赏音乐《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教学反思:

通过《玻璃瓶里的小老鼠》这首音乐的教学,幼儿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还可以通过模仿小老鼠的动作和创作画作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通过集中注意力聆听音乐,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篇三

  设计思路:

  1、音乐欣赏活动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小动物的形象比较适合幼儿的品味,能加深幼儿对乐曲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老鼠它给人以一种好动的感受,幼儿他本身就具有好动,好模仿的特点,活动也比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以往的音乐欣赏活动,基本是论幼儿反复听音乐,了解其结构为主,这无意中,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配以故事、形象生动的画面,直观而形象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儿对活动过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根据老师的讲述,初步理解"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的内容

  2.听辩音乐ABA段结构,能根据音乐创编出小老鼠跳舞,吃东西,着急的样子发展想象力与创编能力。

  3.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自己的动作。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铃鼓。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跟随教师听着欢快的音乐进场。

  (注:带给幼儿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欣赏故事,并能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你们知道猫最爱干什么?(抓老鼠)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老鼠的故事。"

  (注:小朋友对于猫和老鼠并不陌生,而且还比较感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提问:"小老鼠在草地上干什么?它们看到了什么?小老鼠怎么会钻到玻璃瓶里去的?小老鼠为什么会钻不出来?"(注:《玻璃瓶里的小老鼠》这个故事比较有趣,幼儿第一遍听这个故事会感到好奇,因此为下面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2.再次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配以画面。

  教师出示多媒体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注:运用多媒体教学富有吸引力,能够让幼儿紧紧的跟着活动思路走。)

  三、要求幼儿听辩音乐ABA段结构。

  教师:"老师给这个故事配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后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乐曲有几段?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1.欣赏乐曲

  (注:这里音乐出现,让幼儿初次感受乐曲的旋律。)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ABA段。

  教师:"第一和第三段一样,我们就用小老鼠做游戏的图片来表示,第二段就用小老鼠钻进瓶出不来的图片来表示。"

  (注:形象的图片更加能够帮助幼儿形象记忆。)

  3.结合图片再次欣赏。

  四、根据音乐创编出小老鼠跳舞,吃东西,着急的动作。

  1.幼儿创编出小老鼠在草地上做游戏、跳舞的动作。

  (注:这一环节,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创编动作。一方面让幼儿再次感受A段音乐,另一方面,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学会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自己的动作。

  教师:"小朋友把小凳子反过来当作小瓶。"

  3.幼儿在"瓶子"里创编小老鼠吃东西,着急的动作。

  4.听到铃鼓声表示瓶子破了,小老鼠从小凳子里跳出来,做跳舞动作。

  (注:让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做到面向全体,同时也让幼儿感受了B段音乐,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

  五、合着音乐完整的进行表演。

  (注:进一步完整的熟悉乐曲,要求幼儿适当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和情感。)

  六、结束部分

  放小猫的音乐,引导幼儿说一说小猫来了该怎么办。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篇四

  设计思路:

  1、音乐欣赏活动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小动物的形象比较适合幼儿的品味,能加深幼儿对乐曲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老鼠它给人以一种好动的感受,幼儿他本身就具有好动,好模仿的特点,活动也比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以往的音乐欣赏活动,基本是论幼儿反复听音乐,了解其结构为主,这无意中,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配以故事、形象生动的画面,直观而形象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儿对活动过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根据老师的讲述,初步理解"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的内容

  2.听辩音乐ABA段结构,能根据音乐创编出小老鼠跳舞,吃东西,着急的样子发展想象力与创编能力。

  3.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自己的动作。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铃鼓。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跟随教师听着欢快的音乐进场。

  (注:带给幼儿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欣赏故事,并能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你们知道猫最爱干什么?(抓老鼠)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老鼠的故事。"

  (注:小朋友对于猫和老鼠并不陌生,而且还比较感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玻璃瓶里的小老鼠》

  提问:"小老鼠在草地上干什么?它们看到了什么?小老鼠怎么会钻到玻璃瓶里去的?小老鼠为什么会钻不出来?"(注:《玻璃瓶里的小老鼠》这个故事比较有趣,幼儿第一遍听这个故事会感到好奇,因此为下面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2.再次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配以画面。

  教师出示多媒体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注:运用多媒体教学富有吸引力,能够让幼儿紧紧的跟着活动思路走。)

  三、要求幼儿听辩音乐ABA段结构。

  教师:"老师给这个故事配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后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乐曲有几段?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1.欣赏乐曲

  (注:这里音乐出现,让幼儿初次感受乐曲的旋律。)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ABA段。

  教师:"第一和第三段一样,我们就用小老鼠做游戏的图片来表示,第二段就用小老鼠钻进瓶出不来的图片来表示。"

  (注:形象的图片更加能够帮助幼儿形象记忆。)

  3.结合图片再次欣赏。

  四、根据音乐创编出小老鼠跳舞,吃东西,着急的动作。

  1.幼儿创编出小老鼠在草地上做游戏、跳舞的动作。

  (注:这一环节,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创编动作。一方面让幼儿再次感受A段音乐,另一方面,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学会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自己的动作。

  教师:"小朋友把小凳子反过来当作小瓶。"

  3.幼儿在"瓶子"里创编小老鼠吃东西,着急的动作。

  4.听到铃鼓声表示瓶子破了,小老鼠从小凳子里跳出来,做跳舞动作。

  (注:让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做到面向全体,同时也让幼儿感受了B段音乐,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

  五、合着音乐完整的进行表演。

  (注:进一步完整的熟悉乐曲,要求幼儿适当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和情感。)

  六、结束部分

  放小猫的音乐,引导幼儿说一说小猫来了该怎么办。

  活动反思:

  这节语言活动是学而乐中的一个故事,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一节幼儿游戏活动方案。通过活动,能过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故事里的对话,发展了语言,启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并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整个活动主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从幼儿的表现上看,本次活动的目标还是达到了,只是对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还是有待加强。

  教学过程中第一部分我改变以往故事教学的教师一人说,幼儿听,而是先让幼儿对这个故事有个自己的猜想,并且鼓励幼儿说跟别人不一样的,体现独创性。没有听故事内容之前,让幼儿通过看看,听听,想想,猜猜,说说,故事的内容,使幼儿对本次故事活动有个耳目一新的感觉,虽说幼儿不习惯这样,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给幼儿树立了自信:瞧,我也可以猜故事,说故事,编故事。

  通过幼儿边猜边说边看,理解故事的内容,哦,原来是这样的,同时说,谁和故事里一样,他们就会有种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和故事里的不一样我们更应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并且鼓励他们的想法。

  通过层层推进,幼儿已经能复述整个故事内容,不仅开动了脑筋,还从故事里学习了规范正确的语言。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第二大部分是游戏,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满足了想说的欲望,创造了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说,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果让我再重上这一次这节课,我会鼓励幼儿更大胆地说,大胆地演,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

性思维,快乐每一节课,开心每一天。

相关文章

浅谈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经典3篇】

保证幼儿安全是办好幼儿园的前提。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如果孩子们从小就能懂得安全常识,具备了基本的生存、生活能力,必将会受益终生。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成...
幼教资料2014-07-01
浅谈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经典3篇】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认识椭圆形》教案【精简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公开课《认识椭圆形》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教资料2015-04-02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认识椭圆形》教案【精简4篇】

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最新3篇)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
幼教资料2017-02-07
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最新3篇)

幼儿园教师教育要有爱(精彩3篇)

幼儿园处于孩子成长的懵懂期,调皮、好动、想象力丰富,但理解力有限,幼儿园教师教育要有爱。照顾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了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要有无限的爱,否则,还真容易被孩子的不听...
幼教资料2013-03-02
幼儿园教师教育要有爱(精彩3篇)

幼儿教育专家谈英语教育经验【精简3篇】

1、在幼儿一岁半到两岁之间(大概在16-24个月),幼儿的语汇会突然快速而大量地增加,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作“命名爆炸(NamingExplosion)”时期。因此幼儿的“命名爆炸”时期是幼教英语不容错过...
幼教资料2011-01-09
幼儿教育专家谈英语教育经验【精简3篇】

逛公园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优选3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三种颜色有规律地进行接龙,感知接龙的特点。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3、愿意参加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创设情景:布置公园情景,装饰公园的龙灯(...
幼教资料2014-07-05
逛公园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