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活动设计【优质3篇】
幼儿户外活动设计 篇一
幼儿户外活动设计是为了满足幼儿身体、智力和情感的发展需求,通过在户外环境中进行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为大家设计一款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
活动名称:探险小宝藏
活动目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用年龄:3-5岁
所需材料:小宝藏(一些小玩具、糖果等)、纸条、笔、篮子、小团队旗帜。
活动过程:
1. 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团队,每个小团队由3-5人组成。每个小团队都有一个小旗帜作为标识。
2. 将小宝藏隐藏在户外环境中,确保安全和易于发现。每个宝藏附带一张纸条,上面写有线索。
3. 将纸条分发给每个小团队,他们必须仔细阅读线索,并找到相应的宝藏。线索可能包括方向、颜色、形状等。
4. 小团队开始寻找宝藏,并将找到的宝藏放入篮子中。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尽可能多的宝藏。
5. 时间到后,小团队将篮子中的宝藏带回集合点。集合点设立一个桌子,上面放有每个小团队的标识。
6. 每个小团队将自己找到的宝藏放在桌子上,并在旁边写下线索的解答。他们还可以分享找宝藏的经历和团队合作的体验。
7. 最后,组织者根据线索解答的准确性和找到的宝藏数量评选出最佳小团队。
此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户外环境中进行探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团队合作,幼儿们能够学会相互协作,共同寻找宝藏,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这种户外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幼儿户外活动设计 篇二
幼儿户外活动设计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发展。本文将为大家设计一款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
活动名称:自然观察日
活动目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
适用年龄:3-6岁
所需材料:放大镜、小笔记本、铅笔、水果、动物识别卡片。
活动过程:
1. 将幼儿带到一个自然环境丰富的户外场所,如公园或花园。
2.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放大镜、一个小笔记本和一个铅笔,让他们准备好观察和记录。
3.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物体,如花朵、树叶、昆虫等。鼓励他们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用铅笔在小笔记本上画出他们看到的东西。
4. 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给幼儿,并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动物识别卡片。幼儿需要根据卡片上的图片,在环境中找到相应的植物或动物。
5. 鼓励幼儿与自然互动,让他们触摸、闻、感受自然物体的特性。
6. 在活动结束时,组织一个小型讨论会,让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事物,并互相学习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户外活动,幼儿能够接触到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幼儿们将学会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细节,并通过绘画和记录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幼儿户外活动设计 篇三
幼儿户外活动设计
主题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我们的周围有农田、
有橘园、有菜地……,可以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性活动,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植物中的蔬菜产生了兴趣,提出了蔬菜的种植、蔬菜的买卖等,可活动刚开始就产生了许多问题,于是,我们利用家长、周边的资源再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了《爷爷奶奶的菜地》的主题活动。通过带孩子们参观菜地,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绿色菜篮子,从中知道蔬菜的知识和统计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自助配菜,使孩子们了解样样食物都有营养,帮助孩子们改掉挑食的坏习惯,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交往,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农民伯伯种菜的辛劳,激发幼儿对主题活动探究的兴趣。
2、让幼儿通过看看、做做、尝尝等亲自经历过程中,萌发喜欢蔬菜的情感,让幼儿懂得蔬菜是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好朋友。
环境创设:
1、师幼共同创设的主题墙,墙上张贴小朋友参观菜园地拍摄的照片和记录的蔬菜的品种及价格;幼儿带来的各种蔬菜的图片等。
2、自然角中也投放一些常见的蔬菜实物进行发芽的实验;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蔬菜造型——洋葱娃娃、萝卜小船等。
家园联系:
1、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主题探究活动的内容、范围及意义。
2、通过“家园之窗”,让家长了解在主题活动中可能需要配合的活动。如:带幼儿到超市去看蔬菜、选购蔬菜、拓宽幼儿对蔬菜的了解等。
3、书写通知,告诉家长孩子们的探究进程,求得家长的协助。
4、每位幼儿带蔬菜的种子或秧苗来丰富自然角。
主题小结:
“爷爷奶奶的菜地”这一主题以幼儿天天食用的蔬菜为核心,通过参观菜地,看爷爷奶奶种菜、与爷爷奶奶一起收菜卖菜并亲手实践做蔬菜沙拉、蔬菜造型、榨菜汁等活动,以及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农民伯伯种菜的辛劳,从而喜欢吃蔬菜,与蔬菜成为好朋友。
在实施主题过程中,首先我们带幼儿到的蔬菜特征进行了记录;第二天又去参观了菜场,鼓励孩子通过询问卖菜的阿姨、奶奶,知道一些他们不认识的蔬菜的名称、食用方法、食用部位、以及蔬菜的价格等等;从而认识了更多的.蔬菜宝宝。
在教室里,我们创设了一个给予幼儿自由观察认识蔬菜的环境,如:师幼共同布置的主题墙,墙上张贴小朋友参观菜园地拍摄的照片、记录和一些常见蔬菜的图片等;自然角中也投放一些常见的蔬菜实物、种子发芽的实验,另外还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蔬菜造型——洋葱娃娃、萝卜小船等。然后在区角中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材料,如:蔬菜拓印、蔬菜变变变、奶奶的菜篮子、什么部位能吃?健康宝塔等;还自制了蔬菜玩具投放于蔬菜超市,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与蔬菜进一步接触、认识。与此同时我们还抓住小朋友午餐时机随机教育,如:由老师或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当天吃的蔬菜名称、烹饪方法、营养价值等,提醒小朋友爱吃各种蔬菜。当然,我们更围绕“蔬菜”这一主题源层层展开线索,开展了“蔬菜变变变”、“蔬菜沙拉”、“蔬菜品尝会”、“配菜”、“运菜忙”、“菜地里的歌”、“彩色点心”等主题式教学活动。
通过本主题的实施,小朋友认识了许多蔬菜,了解了蔬菜的不同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了菜农种菜的辛劳,并通过做做吃吃“彩色点心”,进一步了解了蔬菜的广泛用途,发展了幼儿实践操作能力,逐步纠正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幼儿喜欢吃蔬菜,与蔬菜成为好朋友。活动开展以后,小朋友的家长纷纷反映孩子回家后都比以前喜欢吃蔬菜了,还嚷着要自己做冷菜,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也是活动想要达到的目的,家长说:孩子最近的话题总离不开蔬菜,而且问题很多,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积极性,因为他们都喜欢,都有话可说。
对于“爷爷奶奶的菜地”这个主题,由于比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而且随处能捕捉到,开展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孩子的投入也比较积极,通过带孩子到野外去亲自感受、通过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孩子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包括语言的表达、思维的碰撞、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所以说,离开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是枯燥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