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会飞的娃娃教案【优秀3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会飞的娃娃教案 篇一
引言:
社会会飞的娃娃是一种适合幼儿园大班的教具,它能够通过遥控器控制飞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使用这种教具,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本篇教案将介绍如何在幼儿园大班中使用社会会飞的娃娃进行教学活动。
一、目标:
1.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播放有关飞行器的视频,引起幼儿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2. 介绍社会会飞的娃娃:向幼儿们展示社会会飞的娃娃,并解释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分组活动:将幼儿们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只社会会飞的娃娃和一个遥控器。让幼儿们学会操作遥控器控制娃娃的飞行。
4. 比赛活动:安排比赛活动,让幼儿们在指定的时间内通过操控娃娃完成任务,例如穿越障碍物、飞行到指定的地点等。
5. 团队合作活动:安排幼儿们进行团队合作活动,让他们学会分工合作,共同控制娃娃完成任务。
三、教学重点:
1.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操作娃娃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2. 观察幼儿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情况。
幼儿园大班社会会飞的娃娃教案 篇二
引言:
社会会飞的娃娃是一种能够飞行的教具,它可以帮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培养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并激发他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本篇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社会会飞的娃娃进行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活动。
一、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2. 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介绍数学与飞行器相关的视频,引起幼儿们对数学的兴趣。
2. 数学观察活动:将幼儿们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只社会会飞的娃娃和一个遥控器。让幼儿们观察娃娃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飞行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数学操作活动:利用社会会飞的娃娃进行数学操作活动,例如让幼儿们通过控制娃娃的飞行高度和速度,观察并记录下娃娃飞行轨迹的数学特征。
4. 数学游戏活动:设计数学游戏,让幼儿们利用社会会飞的娃娃进行游戏,例如让他们通过控制娃娃的飞行轨迹,找到其中的数学规律或解决数学问题。
5. 数学应用活动: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让幼儿们通过控制娃娃的飞行高度和速度,计算娃娃到达指定地点所需的时间和距离。
三、教学重点: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2. 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操作娃娃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2. 观察幼儿在数学游戏和应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的提高情况。
幼儿园大班社会会飞的娃娃教案 篇三
幼儿园大班社会会飞的娃娃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热爱生活
的美好情感,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2、知道塑料袋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3、鼓励幼儿根据塑料袋的外形。用夸张的形式表现出人物或动物的.头部特征。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塑料袋、剪刀、即时贴、皱纹纸、双面胶。
2、勘儿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常见动物及人物的头部特征,会熟练运用剪刀。
3、活动室周围张贴人物和常见动物的图片及装饰过的塑料袋。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塑料袋,请幼儿说一说:塑料袋从哪里来?你们用过的塑料袋是怎么处理的?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塑料袋,说出形状、颜色,并了解塑料袋的用途及特征。(较轻,不易腐蚀)
2、观看录像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的录像。并分组讨论:用过的塑料袋该如何处理?如何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制作活动
(1)欣赏老师制作的塑料袋娃娃,说一说:娃娃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成的?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制作时充分考虑了袋子的大小、形状,以及提手的形状和位置等。
(2)幼儿自制塑料袋娃娃。教师鼓励幼儿用即时贴、皱纹纸等材料夸张地表现五官、发型等。
(3)交流作品,请幼儿说说制作的是什么,是怎么做成的。
4、户外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娃娃用绳子系上,手拿绳子跑起来,借助风让娃娃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