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雷神教案【优质3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雷神教案 篇一

引言: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才华,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雷神教案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音乐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园学生。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在大班幼儿园中开展雷神音乐活动,并展示其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评估方法。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园大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提高幼儿园大班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

1. 引入活动:介绍雷神教案的背景和目的。向学生们展示雷神音乐的影片或演示,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2. 学习音乐:给学生们播放雷神音乐,并让他们用身体语言或乐器模拟出音乐中的不同元素,如雷声、风声等。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来表达音乐的感觉。

3. 分组合作: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雷神音乐,并编排出一段舞蹈或表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来设计舞蹈动作,展示音乐的情感。

4. 探索创意: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用乐器模拟雷声,并尝试创作自己的雷神音乐。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音乐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5. 展示成果:在幼儿园内或家长见面会上,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舞蹈表演和音乐作品。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赞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音乐表达能力。

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来评估他们的社交技能。

3. 收集学生们的舞蹈表演和音乐作品,评估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结论:

雷神教案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音乐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园学生。通过参与雷神音乐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这种教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大班音乐雷神教案 篇二

引言: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雷神教案是一种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音乐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园学生。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在大班幼儿园中开展雷神音乐活动,并探讨其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活动设计与实施:

1. 引导学生:通过播放雷神音乐和观看雷神相关的影片或图片,引导学生们进入活动的氛围,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音乐元素:通过让学生们模仿雷声、风声等音乐元素,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并通过身体语言或乐器表达出来。

3. 创造舞蹈动作: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雷神音乐,并编排出一段舞蹈。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设计舞蹈动作,展示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4. 探索创意:鼓励学生们用乐器模拟雷声,并尝试创作自己的雷神音乐。通过分享和互相欣赏,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展示成果:在幼儿园内或家长见面会上,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舞蹈表演和音乐作品。通过赞美和鼓励,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育意义:

1.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参与雷神音乐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音乐表达能力。

2. 提高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雷神教案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设计舞蹈动作和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促进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学会了沟通、合作和共同努力,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结论:

雷神教案是一种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音乐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园学生。通过参与雷神音乐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这种教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大班音乐雷神教案 篇三

幼儿园大班音乐雷神教案

  设计意图:

  《雷神》即为英国作曲家爱尔加所作的雄壮有力的《威风凛凛进行曲》,是大班打击乐演奏活动,这首进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全曲速度虽然过快,但是曲调是大调式,节奏也为较简单的2∕4拍。乐曲分为三个部分,是ABA结构,幼儿较能掌握。本活动是按照第二教时设计,它需要幼儿在运用身体动作和乐器演奏的同时尝试为乐曲配器和指挥。活动重点是根据节奏朗诵内容匹配相应声势动作,如:摇手、拍腿、拍肩、拍手、拍头等动作,在熟练掌握节奏的基础上,根据所提供乐器的特点进行匹配演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分段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理解、表现音乐,用动作让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和表现。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及性质,学习语音总谱和身体动作。

  2.能根据总谱的结构及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进行节奏表演。

  3.表演中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使自己的节奏与同伴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1.《雷神》图片、乐曲图谱。

  2.乐曲《雷神》。

  3.幼儿人手一个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雷神》的两幅画面场景,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儿:闪电、打雷、下雨……教师:那打雷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学念句子:雷声轰隆隆。

  教师:下过了雨,天又会变得怎样?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儿:开心、高兴……教师小结:有一首乐曲讲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评析:通过两张简单的图片,在幼儿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然后直接进入主题,引出《雷神》这首乐曲。)

  (二)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雷神》。

  教师配上说词和身体动作表演。

  (评析: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幼儿对乐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采用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通过大的图谱,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三)理解A段音乐,尝试用语言图谱和身体动作来表演。

  1.教师配乐念图谱。

  教师:乐曲中都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卡,并逐句练习。)(评析:这一环节教师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下一环节幼儿跟念做好了铺垫。)

  2.幼儿跟着音乐念图谱。

  教师:小朋友也一起跟着乐曲说一说吧。(播放音乐,幼儿集体念语音图谱1-2遍。)

  3.教师示范身体动作。

  教师:现在小手也想来参加呢!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示范动作。)教师:刚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动作?

  幼儿:摇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我们来试试看。(教师可用夸张的动作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转换部分。)

  4.幼儿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评析:本环节教师结合谱图通过自身的示范,幼儿模仿并创编多种方式的节奏表现形式,既避免了幼儿单调的节奏练习,同时又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理解B段音乐,并练习身体动作。

  1.倾听B段音乐,猜测故事情节。

  教师:轰隆隆的雷声过后下雨了,雨滴会滴在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呢?雷声又会在什么时候再次响起呢,我们从第二段音乐中听一听,找一找。

  教师:从这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找出雨滴落到的身体部位,雷声响起的节奏点)

  2.幼儿尝试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我们把这段音乐也用小手表演一下,雨点落在头上我们做什么动作?落在肩上做什么动作?落在腿上做什么动作?落在全身又做什么动作?雷声响起做什么动作?(引导幼儿分别用拍头、拍肩、拍腿、拍手等动作来表示。)

  3.难点过渡句练习。

  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雷声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前面两次打雷分别发出一声,后面的两次打雷分别发出两声。)教师:听一听,前面两次从闪电第几声开始打雷,后面两次从闪电第几声开始打雷。(教师动作示范,引出前面两次从闪电第四声开始打雷,后面两次从闪电第二声开始打雷。)教师:我们来用小手试一试。重点练习。

  (评析:这个环节是一个难点,教师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表现音乐,用动作让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定的情境也使幼儿在学习起来能保持良好的兴趣,通过细致的引导帮助幼儿辨别和记忆雷声的不同。)

  (五)教师出示C段图谱,引导幼儿学习语音谱C段和身体动作。

  1.教师朗诵语音图谱。

  教师:雷声停了,天气终于放晴了。我们听听第三段音乐说的就是这件事。(教师配乐朗诵图谱。)

  2.幼儿跟着音乐朗读图谱。

  3.幼儿自主看图谱做身体动作。

  教师:你们能看着图谱动作提示,让小手也参加第三段的表演吗?("陶陶"这个地方用什么动作表演,拍手。)教师分别问:这是什么动作?

  (评析:本环节比较简单,幼儿有一定的

前期经验,因此主要让幼儿在自主看图谱进行学习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炼和总结,既是对前面经验的一次巩固,又是本环节的一个练习。)

  (六)教师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来感知整首乐曲。

  教师:现在我们把A、B、C三段的音乐连起来,把打雷、下雨、雨停都说进去。

  (评析:这个环节是将分段式的学习进行汇总,让幼儿进行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指导,掌握的好的继续巩固,掌握不够的教师进行再次引导,这样有利于幼儿接下来的分组表演。)(七)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表演《雷神》。

  1.教师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做身体动作,幼儿分成三大组。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做得很熟练了。现在小朋友分成三组进行练习,第一组做手部动作(摇手、拍头动作由这一组完成)、第二组做腿部动作、第三组做肩部动作,拍手动作我们一起来。图中有几次需要我们一起演奏的地方。(重点引导幼儿说出三个地方需要幼儿共同演奏。)

  2.不听音乐,空手进行练习,熟悉各自的演奏内容。

  3.听音乐,教师指挥,分部进行练习。

  教师:刚才在演奏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可以怎样解决?

  (评析: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不听音乐先空手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避免了乐器合作演奏时的杂乱现象。)

  (八)配上乐器一起演奏《雷神》。

  1.教师指挥,幼儿分三大组、三种乐器演奏。

  教师:现在就请出我们的乐器一起来演奏吧!准备好了,一边看老师的指挥,一边跟上节奏,整齐的演奏才好听呢!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演奏乐器中的困难。

  教师:在刚才的演奏中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有困难?谁能帮助他?

  当幼儿感觉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可以放慢速度,用哼唱方式带领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

  (评析:在幼儿徒手练习情况已经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幼儿配上乐器,就能看着老师的指挥较为熟练的进行演奏,这样的方式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使得孩子都能体验到合作演奏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其信心,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打击乐的演奏兴趣。)

  活动延伸:

  1.音乐活动:幼儿交换乐器,再次进行演奏。

  2.区角游戏:小舞台表演中增加次节目,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练习。

相关文章

像爸爸一样幼儿园小班亲子教案【优选3篇】

活动目标: 1、能和爸爸一起阅读,理解绘本,尝试大胆讲述狮子宝宝和狮子爸爸长相、本领的不同之处。 2、感受狮子宝宝对狮子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激发宝宝对自己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融洽父子(女)之情。...
幼教资料2012-07-04
像爸爸一样幼儿园小班亲子教案【优选3篇】

《大小标记》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优选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小标记》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大小标记》幼儿...
幼教资料2013-03-04
《大小标记》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优选5篇】

幼儿园英语大班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英语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
幼教资料2015-08-02
幼儿园英语大班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大班识字游戏种类(精彩3篇)

幼儿园大班识字游戏:找位置 目的: 1.教孩子学会将象棋子摆在棋盘的固定位置上,认记读象棋上的字。 2.培养幼儿初步的空间感知力。 准备:32枚与棋子一样大的圆形纸板,将原象棋上所有的字,用红绿两色笔...
幼教资料2016-06-08
幼儿园大班识字游戏种类(精彩3篇)

幼师的幼儿游戏(精简3篇)

幼师们应该准备一些小游戏给学生们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10个幼师必备的幼儿游戏,幼师们快点收藏吧。 幼师必备的幼儿游戏 1.卡片接力赛 准备用具:两组一样的闪卡 游戏解析:将全班分成两队,在教室的一...
幼教资料2012-09-07
幼师的幼儿游戏(精简3篇)

美术民族包的幼儿园教案【最新3篇】

正文:民族包(美术) 活动目标: 1、学习民族包的装饰方法。 2、大胆用不同的材料、颜色进行装饰。 3、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美工制作的乐趣。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2 准备:各种民族...
幼教资料2016-08-06
美术民族包的幼儿园教案【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