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的秘密》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精彩6篇】
《颜色的秘密》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 篇一
活动名称:探索颜色的世界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颜色,并了解每种颜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提高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
3. 通过亲身参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 不同颜色的纸张、颜料和画笔。
2. 彩色水彩笔和彩色铅笔。
3. 彩色石块、彩色玻璃球等装饰物品。
4. 彩虹拼图、颜色卡片等教具。
5. 彩色绳子和彩色珠子。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 展示一些彩色物品,引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 与幼儿讨论不同颜色的物品和他们喜欢的颜色。
- 引导幼儿思考颜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探索颜色(20分钟):
- 准备不同颜色的纸张和颜料,让幼儿用画笔和手指在纸上涂抹,观察颜色的变化。
-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不同颜色的特点,例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 通过观察彩色石块、彩色玻璃球等装饰物品,让幼儿感受不同颜色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3. 创造彩虹(20分钟):
- 分发彩虹拼图和颜色卡片,引导幼儿按照颜色顺序拼凑出彩虹。
- 引导幼儿讨论彩虹的形状和颜色变化。
- 鼓励幼儿用彩色绳子和彩色珠子制作属于自己的彩虹手链或项链。
4. 彩色游戏(20分钟):
- 室内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颜色,通过找寻教室中相同颜色的物品,比赛找到最多的物品。
- 室外游戏:在操场上绘制彩色的跳格子游戏,幼儿按照颜色顺序跳跃,锻炼身体协调性。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 展示幼儿的彩虹手链或项链,并请幼儿介绍自己选择的颜色和理由。
活动延伸:
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索颜色的世界,在家中寻找不同颜色的物品,制作彩色画册或彩色展板。
2. 观察自然:带领幼儿到花园或公园中观察自然界中的丰富色彩,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对颜色的感受。
通过这个主题活动,幼儿不仅能够认识不同的颜色,还能了解到每种颜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同时,通过亲身参与各种探索活动,幼儿的观察力、辨别能力和色彩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幼儿还通过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培养,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颜色的秘密》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 篇三
主题总目标:
获取光与色的有关经验,了解光和色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主题内容:
学习活动:
一、多彩的颜色
1、七彩的风
2、兔香蕉兔青草兔萝卜
3、耳朵上的绿星
4、鲜花送妈妈
5、颜色大风吹
二、会变的颜色
1、绿色的世界
2、亲亲绿色
3、我想……
4、蓝宝宝黄宝宝
5、颜色变变变
三、光宝宝和颜色做游戏
1、奇妙的七色光
2、调皮的七色光
3、多彩的泡泡
4、七彩光和果娃娃
5、光线宝宝该回家了
运动活动:
自抛自接球小兔找家摘苹果大型运动器械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颜色的秘密》
游戏活动:
语言区:
1、自制各色颜色小书
2、有关颜色的图画书
美工区:
1、提供各色纸供幼儿折纸
2、提供油泥土,工具,供幼儿塑型
益智区:
1、提供色彩丰富的拼图
2、各色建构玩具供幼儿自由配色,造型
探索区:彩色陀螺,万花筒
生活活动:学系鞋带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颜色的秘密》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传记的写法,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课文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的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学习居里夫妇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熠熠闪光。她的一生伟大而美丽,正如她发现的镭一样,放射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这光芒照射了百年,并且越来越光彩夺目。今天,我们就走进居里夫人的世界,感受她那伟大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07),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04年出生在巴黎。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的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给予她巨大的影响。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背景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三、检查预习
生字和新词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微妙 燥热 沥青 骤雨 窒息 吹嘘 荧光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四、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读出声音。朗读时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居里夫人是在什么条件下提炼镭的?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总写玛丽·居里“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第二部分为第2-14自然段,写玛丽·居里在上木屋里提炼镭那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第三部分为15-25自然段,写玛丽·居里和丈夫终于提炼出镭时的愉快与幸福情景。)
(二)请学生看书上插图。居里夫妇。
五、精读课文
(一)请第一、二组同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领起全文,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请第三组同学读课文第2、3、4自然段;第四组同学读第5、6、7自然段;第五组同学读第9、10、11自然段;第六组同学读第12、13、14自然段。
1、如何理解在此恶劣环境下的“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这几年里,尽管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是“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2、“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从这里同学们看出了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简陋,工作环境不好,但是居里夫人还是坚持工作。
3、“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拟人法。将镭人格化,形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非常艰难。使语言生动、活泼。
4、“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如何理解“反自然”?
“反自然”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工作环境差,超出人的身体极限。表现出作者欣赏父母两人工作的密切配合和感情的和谐,对父母在科学实验期间的协调的共同生活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请同学们再次看书上的插图。
(三)、请男生读第15-20自然段,请女生读第21-25自然段。
品析“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这句话。
”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这句话表现了居里夫妇早已把艰苦的提炼镭的过程当成一种美好的追求,一种美丽的梦境,衬托出他们乐观、坚定、执着的品质。
(四)文章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请同学们快速读一遍课文,体会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找2个同学在全班交流。
文章对残破的棚屋的描写: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简陋的设备等角度进行细致的描写,反映出条件的艰苦,衬托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对人物深入细致的描写: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感觉、神态等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人物的伟大性格。
六、总结
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读者仿佛置身于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在叙事中,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学过本课以后,同这们要学习居里夫妇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读一读《居里夫人传》,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学贡献。
《颜色的秘密》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原色和间色的概念,尝试运用三原色调配不同的色彩,并能够运用不同的色彩大胆表现生活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联系生活等方法,感受三原色的色相特点;通过教师示范、自主体验、对比分析,学习色彩调配的方法,提高感受色彩、调配色彩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色彩的色相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大胆使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三原色调配色彩方法,感受色相的丰富性,并进行大胆创作。
【难点】
选择合适的色相,能够恰当的表现主题。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色彩丰富的自然景观系列图片和各种有着绚丽色彩的民族服装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讨论:你喜欢这些颜色吗?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顺势引出课题《魔幻的颜色》。
环节二:观察分析,直观感知
1.教师创设实验“色彩碰碰碰”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并提问盛水的烧杯中色彩融合产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颜色发生了变化,色相产生了改变。
2.继续追问:烧杯中加入了哪些颜色?三原色指的是哪几种颜色?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烧杯中加入了红色、蓝色等颜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基础色,又称三原色。
环节三:对比观察,探究学习
1.教师紧接着向同学们出示色卡,引导学生认识上面的颜色,并提问色卡中的颜色与实验中的颜色有怎样的不同?它们是怎样得来的?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实验中的颜色纯度降低。它们是通过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两两相互混合,产生的间色。
2.教师将展示不同色相的风景图片,组织学生欣赏并思考:图片中都有哪些色相?这些色相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总结:春——绿色、夏——红色、秋——黄色、冬——蓝色。
3.教师继续展示作品《色彩的魅力》,请学生观察并讨论: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色相?给人的视觉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在淡紫、微红、灰蓝、黄的灰色调中,色彩的运用十分丰富,表达了一种对比强烈的视觉感受。
环节四:实践练习,大胆创作
教师课件出示实践任务:用三原色的色彩,画一幅自由命题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色彩要大胆丰富;可以选择多种工具和多种形式进行创新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创作。
环节五:讨论交流,展示评价
学生创作完成之后,鼓励学生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肯定学生们的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创新意识。同时给予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夸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增强自信,摆脱自卑心理。
环节六:小结作业,拓展提高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带领学生再次领略色彩的魅力。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下节课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颜色的秘密》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 篇六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通过儿歌学习,会认读课文生字,会读写课文一类字。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观察身边事物,抓住事物的颜色特点。能背诵课文,自己给诗歌补充一个小节。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意境,边读边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知道作者喜爱那几种颜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和阅读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
通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来认识生字和熟记它们。通过反复诵读,从形式上分析句子的整齐美与参差美;从语言风格上分析不加修饰的质朴美。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和表演,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和提高朗诵兴趣。通过开展“我们来做小诗人”的竞赛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能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些美丽的颜色,生活才变得美好。你爱什么颜色?原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看看作者喜欢什么颜色。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把握。
1、小组合作,试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两到三遍,认生字,把诗歌读流利,读准确。”
(出示生词)
2、教师提问:这些词语都认识了吗?
指名读生词:你是怎么认识它的?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来记住它?看谁的办法最好。
碧蔚辽将战乘威武
强调:朝阳乘风破浪武士碧绿
3、玩游戏,书写并熟记生字。
第二课时
4、教师谈话:
生词都认好了,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那么怎么才算是读好了这首诗呢?(板书:读)
(预测——
生:要有感情的读。
生:要读出问题。
生: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不光要读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读我们就叫“品读”。(板书:品)
你们看这个“品”字,三个口字,不正是让大家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读吗?
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品读一番吧!
三、品读诗歌。
1、第一节(教师引导)
指名分节读全文,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正音。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节。
我爱碧绿的颜色,
因为----
禾苗是碧绿的,
小草是碧绿的,
我生活在农村,
连我的梦
也是碧绿的。
引疑:当你们读这一段的时候,心里有问题吗?
(一起讨论解决学生的问题,帮他们感受农村的自然风景的美,热爱家乡的情感,再推进到“连我的梦,也是碧绿的”,你们感觉美吗?
生:我们觉得很美。
教师:那我们就把这种美的感受读进去。
(生再读。)
嗯真的很美啊。
2、第二节(学生自学)
谁来读第二节?应该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我爱火红的'颜色,
因为--
朝阳是火红的,
枫叶是火红的,
我是一个少先队员,
我们的队旗,我的心,
也是火红的。
教师积极评价,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满怀骄傲。
全体练读(配乐)。
3、第三节(学生自学)
我爱蔚蓝的颜色,
因为--
辽阔的天空是蔚蓝的,
无边的大海是蔚蓝的,
将来我要当一名海军战士,
乘风破浪,保卫海疆。
我穿的那身威武的军装
也将是蔚蓝的。
自由读:你们认为怎样才能读好?
学生读完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4、诵读全篇。
5、小组合作练习诵读,表演方式自定,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配乐)。
第三课时
你喜欢什么颜色?请你仿照诗歌再编一段。
1、教师引导,激起创作兴趣,开展“我们班的小诗人”活动。
2、小组自由创作,交换作品。
3、每位同学自己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