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还原问题经典例题(最新3篇)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经典例题 篇一
在小学奥数中,还原问题是一类非常经典的题型。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信息,推理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一道经典的小学奥数还原问题例题:
题目:小明家有三个花瓶,分别装有5朵、7朵和9朵花。如果把这些花瓶的花都平均分给小明的两个朋友,每人能得到多少朵花?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总共有多少朵花:5 + 7 + 9 = 21朵花。然后,我们将这21朵花平均分给小明的两个朋友。由于21除以2等于10余1,所以每个朋友可以得到10朵花,还剩下1朵花。
这道题目考察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将问题分解为多个步骤,然后进行计算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小学奥数中的还原问题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解决还原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奥数中的还原问题是一类非常经典的题型。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还原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经典例题 篇二
在小学奥数中,还原问题是一类非常经典的题型。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信息,推理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另一道经典的小学奥数还原问题例题:
题目:某校有80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400人,女生有300人,其他性别的学生有多少人?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已知的男生和女生的总人数:400 + 300 = 700人。然后,我们将这个总人数与总的学生人数800相减,得到其他性别的学生人数:800 - 700 = 100人。
这道题目考察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将问题分解为多个步骤,然后进行计算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小学奥数中的还原问题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解决还原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奥数中的还原问题是一类非常经典的题型。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还原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经典例题 篇三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经典例题
高鸟飞,海阔鱼跃,学习这舞台,秀出你独特的精彩用好分秒时间,积累点滴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举一反三。下面小编整理了小学奥数还原问题经典例题,供大家参阅。
【第一篇:挑砖】
【例】有26块砖,兄弟2人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刚摆好砖,哥哥赶来了。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拿来一半给自己。弟弟觉得自己能行,又
从哥哥那里拿来一半。哥哥不让,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这样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分析】我们得先算出最后哥哥、弟弟各挑多少块。只要解一个“和差问题”就知道:哥哥挑“(26+2)÷2=14”块,弟弟挑“26-14=12”块。
提示:解还原问题所作的相应的“逆运算”是指:加法用减法还原,减法用加法还原,乘法用除法还原,除法用乘法还原,并且原来是加(减)几,还原时应为减(加)几,原来是乘(除)以几,还原时应为除(乘)以几。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还原问题,要学会列表,借助表格倒推,既能理清数量关系,又便于验算。
【第二篇:存取款】
【例】某人去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多50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多100元。这时他的存折上还剩1250元。他原有存款多少元?
【分析】从上面那个“重新包装”的事例中,我们应受到启发:要想还原,就得反过来做(倒推)。由“第二次取余下的一半多100元”可知,“余下的.一半少100元”是1250元,从而“余下的一半”是1250+100=1350(元)
余下的钱(余下一半钱的2倍)是:1350×2=2700(元)
用同样道理可算出“存款的一半”和“原有存款”。综合算式是:
[(1250+100)×2+50]×2=5500(元)
还原问题的一般特点是:已知对某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施行四则运算的结果,或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增加或减少的结
果,要求最初(运算前或增减变化前)的数量。解还原问题,通常应当按照与运算或增减变化相反的顺序,进行相应的逆运算。【第三篇:还原问题解析】
1.甲、乙、丙三人各有连环画若干本.如果甲给乙5本,乙给丙lO本,丙给甲15本,那么三人所有的连环画都是35本.他们原来各有多少本?
分析:因为丙给甲15本,则之前丙有35+15=50(本),在这之前,乙给丙10本,则丙原有50-10=40(本);乙给丙10本,则之前乙有35+10=45(本),在这之前,甲给乙5本,则乙原有45-5=40(本);那么,甲原有35×3-40-40,计算即可.
解答:解:丙原有:
35+15-10=40(本);
乙原有:
35+10-5=40(本);
甲原有:
35×3-40-40,
=105-80,
=25(本);
答:原来甲有25本,乙有40本,丙有40本.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逆推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算,根据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