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担保管理制度(最新3篇)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 篇一
对外担保是指企业或个人以自己的信用为基础,为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责任。为了规范和管理对外担保行为,维护金融秩序,各国纷纷建立了对外担保管理制度。我国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成为常态,而担保作为一种常见的合作方式,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可能会导致乱象的出现。一些企业可能滥用担保行为,超出其承受能力,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通过建立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担保行为,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和审查,有效防止信贷风险的发生。
其次,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机构作为一种专业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其对外担保行为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稳健经营。通过建立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可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发生。同时,对外担保管理制度还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担保行为,防止其为了追求利润而滥用担保,保护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最后,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护借款人的利益。在担保过程中,借款人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容易受到担保人的不当干预和侵害。通过建立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借款人的权益和义务,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对外担保管理制度还可以规范担保合同的内容和履行方式,提高借款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借款人在担保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综上所述,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担保行为,加强风险管理,保护借款人利益,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维护市场秩序,促进金融稳定。因此,应加强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研究和实施,不断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对外担保行为的合法、规范和有效。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 篇二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是一套涉及各方利益的规章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对外担保行为,以维护金融秩序和保护各方利益。在我国,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以解决和应对。
首先,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对外担保行为中,往往存在着规避制度、违规操作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于制度的遵守和执行程度不高。因此,应加强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制度的有效实施。
其次,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在适应新形势下的金融创新与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金融业务形式和担保方式层出不穷,这给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对于一些新兴金融业务形式和担保方式,我国的对外担保管理制度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和指导,这导致一些金融创新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监管和管理。因此,应加强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研究和改进,及时跟进金融创新的发展,完善制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最后,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在保护借款人利益方面仍有待加强。在对外担保过程中,借款人常常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容易受到担保人的不当干预和侵害。然而,目前我国的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在保护借款人利益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借款人的信息披露和知情权的保护不够充分。因此,应加强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对借款人权益的保护,确保借款人在担保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以解决和应对。应加强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推动制度的有效实施;加强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研究和改进,完善制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强对借款人利益的保护,确保借款人在担保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作用,推动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 篇三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 有效控制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维护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证券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对外担保是指公司为他人提供的担保,包括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公司
子公司发生的对外担保,按照本制度执行。第四条 公司对担保事项实行统一管理。未经公司批准,子公司不得对外提供担保,不得相互提供担保,也不得请外单位为其提供担保。
第五条 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视同公司行为,其对外担保应执行本制度。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应在其董事会或股东会做出决议后及时通知公司履行有关信息披露义务。
第六条 公司对外担保应当遵循合法、审慎、互利、安全的原则,严格控制担保风险。
第七条 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应当采取反担保等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反担保的提供方应具备实际承担能力。
第二章 对外担保的对象、决策权限及审议程序
第八条 公司可以为具有法人资格的法人提供担保,不得为任何非法人单位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由公司提供担保的法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因公司业务需要与公司有相互担保关系法人或与公司有现实或潜在的重要业务关系的法人;
(二)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和良好的资信状况。
第九条 虽不符合前条所列条件,但公司认为需要发展与其业务往来和合作关系的被担保人,但保风险较小的,经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同意,可以提供担保。
第十条 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权限:
(一)担保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以下的对外担保,由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由董事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必须经出席董事会的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审议通过并做出决议。
(二)担保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以上的对外担保,由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三)公司为关联人提供担保的,不论数额大小,均应当在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第十一条 应由股东大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必须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提交股东大会审批。
须经股东大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
(一)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以后提供的任何担保;
(二)为资产负债率超过 70%的担保对象提供的担保;
(三)单笔担保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的担保;
(四)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
(五)按照担保金额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计算原则,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 30%的担保。
股东大会在审议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议案时,该股东或受该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与该项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股东大会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
上述第 (五) 项担保,应当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三章 对外担保的审查
第十二条 公司接到被担保方提出的担保申请后,公司总经理指定有关部门对被担保方的资信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和评估,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公司经理层审定后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 董事会根据有关资料,认真审查申请担保人的情况,对不符合公司对外担保条件的,不得为其提供担保。
第十三条 申请担保人提供的反担保或其他有效防范风险的措施,必须与公司担保的数额相对应。申请担保人设定反担保的财产为法律、法规禁止流通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的,不得为其担保。
第四章 担保合同的签订
第十四条 担保合同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范,合同事项明确。担保合同需由公司法律顾问审查,必要时交由公司聘请的律师事务所审阅或出具法律意见书。
第十五条 公司在接受反担保抵押、反担保质押时,由公司财务部会同公司法律顾问(或公司聘请的律师),完善有关法律手续,特别是包括及时办理抵押或质押登记的手续。
第十六条 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由公司董事长或授权代表签订。
第十七条 公司财务部负责担保事项的登记与注销。相关合同签订后,经办部门应将合同副本交至公司财务部进行登记管理,将合同复印件送给公司董事会秘书处。
第五章 对外担保的.风险管理
第十八条 公司有关部门应在担保期内,对被担保方的经营情况及债务清偿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任何担保均应订立书面合同。担保合同应按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妥善保管,若发现未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程序批准的异常合同,要及时通报监事会、董事会秘书和财务部门。
(二)公司财务部门为公司担保的日常管理部门。财务部应指定专人对公司提供担保的借款企业建立分户台帐,及时跟踪借款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并定期向公司经理报告公司担保的实施情况。
(三)公司财务部门应持续关注被担保人的情况,收集被担保人最近一期的财务资料和审计报告,定期分析其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关注其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对外担保以及分立合并、法定代表人变化等情况,建立相关财务档案,定期向董事会报告。
如发现被担保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或发生公司解散、分立等重大事项的,有关责任人应及时报告董事会。董事会有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出现被担保人债务到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未履行还款义务,或是被担保人破产、清算、债权人主张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等情况,公司财务部应及时了解被担保人的债务偿还情况,并告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由公司在知悉后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五)公司对外担保发生诉讼等突发情况,公司有关部门(人员)、被担保企业应在得知情况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内向公司财务部、总经理报告情况,必要时总经理可指派有关部门(人员)协助处理。
(六)公司为债务人履行担保义务后,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向债务人追偿,并将追偿情况及时披露。
第十九条 被担保方不能履约,担保债权人对公司主张债权时,公司应立即启动反担保追偿程序。
第二十条 公司作为一般保证人时,在担保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及债务人财产经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以前,公司不得对债务人先行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十一条 人 民法 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有关责任人应当提请公司参加破产财产分配,预先行使追偿权。
第二十二条 保证合同中保证人为二人以上的且与债权人约定按份额承担保证责任的,公司应当拒绝承担超出公司份额外的保证责任。
第六章 对外担保的信息披露
第二十三条 公司董事会应当在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对公司对外担保事项作出决议后,按《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要求,将有关文件及时报送上海交易所并在指定信息披露报刊上进行信息披露。
第二十四条 对于已披露的担保事项,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在出现下列情形时应及时告知董事会秘书处,以便公司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一)被担保人于债务到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未履行还款义务的;
(二)被担保人出现破产、清算及其它严重影响还款能力情形的。
第二十五条 公司独立董事应当在年度报告中,对公司累计和当期对外担保情况、执行上述规定情况进行专项说明,并发表独立意见。
第七章 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六条 公司董事会视公司的损失、风险的大小、情节的轻重决定给予予责任人相应的处分。
第二十七条 公司相关人员未按本制度规定程序擅自越权签订担保合同,应当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 责任人违反法律规定或本制度规定,无视风险擅自对外担保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责任人怠于行使其职责,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法律规定保证人无须承担责任的,责任人未经公司董事会同意擅自承担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三十一条 担保过程中,责任人违反 刑法 规定的,由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依照国家有关证券法律法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制度所称“以上”、“超过”均含本数。
第三十四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制度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