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管理的要素有哪些(精简3篇)
网络安全管理的要素有哪些 篇一
网络安全管理的要素是指在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和实施的关键要素,它们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以下是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要素:
1. 网络安全政策:网络安全政策是指组织或企业为保护其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指导方针。网络安全政策应包括对网络安全目标、风险评估、安全控制措施和责任分配等方面的明确规定,以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2. 网络安全组织:网络安全组织是指负责网络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一个有效的网络安全组织应包括网络安全管理部门、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网络安全管理委员会等。网络安全组织的职责是制定和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监测和评估网络安全状况,及时响应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3. 网络安全教育与培训: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针对员工的网络安全培训,可以使员工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4.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指用于保护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安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网络安全技术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网络安全技术,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抵御各种网络安全威胁。
5. 网络安全管理措施:网络安全管理措施是指各种管理手段和措施,用于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审计、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通过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管理的要素有哪些 篇二
网络安全管理的要素是指在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和实施的关键要素,它们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以下是网络安全管理的其他要素:
6.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通过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可以确定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威胁,为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7. 网络安全监测与响应:网络安全监测与响应是指对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响应的过程。通过网络安全监测和响应,可以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防止网络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8. 网络安全法规和标准:网络安全法规和标准是指国家和行业组织为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制定的强制性或自愿性的规定。网络安全法规和标准的遵守可以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保护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
9. 网络安全审计:网络安全审计是指对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通过网络安全审计,可以发现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10.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是指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组织或企业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措施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理的计划。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障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在遭受安全威胁时的快速恢复和保护。
总之,网络安全管理的要素包括网络安全政策、网络安全组织、网络安全教育与培训、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管理措施、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网络安全监测与响应、网络安全法规和标准、网络安全审计和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要素,可以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
网络安全管理的要素有哪些 篇三
网络安全管理的要素有哪些
在网络安全领域,要通过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网络安全管理的要素,一起来看看吧!
一、是要提高硬件建设水平
加大技防投资力度;二是要提高管理人员水平,从建立领导组织体系、落实内控制度、强化日常操作管理入手,管理好网络系统,使被保护信息的价值与保护成本达到平衡。
通常,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包括实体安全、信息安全、运行安全和人员安全。对于有关单位网络而言,在其安全体系架构过程中,由于有关单位业务、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加上攻击手段层出不穷,使得对于网络系统安全风险点的分析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对局域网的管理不到位,掉线、网络堵塞、无法快速上网、受攻击等问题将屡屡出现,将对网络整体安全构成巨大隐患,进一步加强网络管理十分必要。安全规划和整体策略框架的确定比较困难,因此应遵循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对于任何信息系统来说,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对系统面临的威胁及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然后制定规范并确定安全策略,使被保护信息的价值与保护成本达到平衡。
应该建立具有一个多重保护功能的安全系统,各层保护相互补充,当一层保护被攻破时,其他层保护仍可保护信息的安全。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的系统安全,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而保护网络的信息安全是最终目的。就网络信息安全而言,首先是信息的保密性,其次是信息的完整性。
二、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在局域网建设中存在重建轻管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不强、管理硬件不到位、网络疏于管理等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人行局域网的正确使用的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 建立领导组织体系。要将计算机网络管理及风险防范纳入行长的工作日程,就必须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明确权利责任,做好对网络安全运行领导、检查和监督工作。要研究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找出易发问题的部位和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大对计算机网络风险管理力度。
2 落实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网络要害岗位管理,建立和不断补充完善要害岗位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严禁系统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程序开发人员和前台操作人员混岗、代岗或一人多岗,做到专机专用、专人专管、各负其责。
3 强化日常操作管理。加强网管操作人员权限和密码管理。对访问数据库的所有用户要科学的分配权限,实现权限等级管理,严禁越权操作,密码强制定期修改,数据输入检查严密,尽量减少人工操作机会,防止非法使用网络系统资源。严禁在网络上放置和发布与业务系统无关信息,及时清除各种垃圾文件,对一切操作要有记录,以防误操作损坏网络系统或业务数据。做好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对运行主要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要做到双机备份,双机备份要求主机型号必须相同,每套系统控制外设的能力要一致;数据传输、保存过程中对涉及机密的数据信息首先要加密,然后再传输、存储。
三、完善网络安全认证体系
首先表现为安全服务系统的建立。
第一,身份认证。身份认证作为访问控制的基础,是解决主动攻击威胁的重要防御措施之一。因为验证身份的方式一般采用网络进行的模式而不是直接参与,而且常规验证身份的方式在网络上也不是十分地适用,同时大量的黑客还会随时随地以冒名顶替的身份向网络渗透,所以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特别复杂,而“身份认证如果想要做到准确无误地对来访者进行辨别,同时还必须提供双向的认证”1,必须采用高强度的密码技术来进行身份认证的建立与完善。
第二,访问控制。进行访问控制是为了达到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的目的,实质上是针对越权使用资源的一种防御措施。而访问控制的种类亦可从方式上分为自主式访问控制和强制式访问控制两类。实现的机制可以是通过对访问属性控制的访问控制表的控制,也可以是根据安全标签、用户分类以及资源分档等三类控制实现的多级控制。
第三,数据保密。数据保密是为了防止信息泄露所采取的防御措施。数据加密是最为常见的确保通信安全的手段,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加密方法不断地被用户以及黑客们破译,所以不得不加强对更高强度的加密算法的研究,以实现最终的数据保密的目的.。
第四,数据完整性。所谓的数据完整性是针对那些非法篡改信息、文件及业务流等威胁而采取的较为有效的防范措施。实质上就是保护网上所传输的数据防以免其被修改、替换、删除、插入或重发,从而全面保护合法用户在接收和使用该数据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五、使用安全路由器
(FW、IPS、QoS)——路由器在大多数网络中几乎到处都有。按照惯例,它们只是被用来作为监控流量的交通警察而已。但是现代的路由器能够做的事情比这多多了。路由器具备了完备的安全功能,有时候甚至要比防火墙的功能还全。今天的大多数路由器都具备了健壮的防火墙功能,还有一些有用的IDS/IPS功能,健壮的QoS和流量管理工具,当然还有很强大的数据加密功能。这样的功能列表还可以列出很多。现代的路由器完全有能力为你的网络增加安全性。而利用现代的技术,它可以相当简单地为企业WAN上的所有数据流进行加密,却不必为此增加入手。有些人还可充分利用到它的一些非典型用途,比如防火墙功能和IPS功能。打开路由器,你就能看到安全状况改善了很多。
六、隐藏IP地址
黑客经常利用一些网络探测技术来查看我们的主机信息,主要目的就是得到网络中主机的IP地址。IP地址在网络安全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攻击者知道了你的IP地址,等于为他的攻击准备好了目标,他可以向这个IP发动各种进攻,如dos(拒绝服务)攻击、Floop溢出攻击等。隐藏IP地址的主要方法是使用代理服务器。
与直接连接到Interet相比,使用代理服务器能保护上网用户的IP地址,从而保障上网安全。代理服务器的原理是在客户机(用户上网的计算机)和远程服务器(如用户想访问远端WWW服务器)之间架设一个“中转站”,当客户机向远程服务
器提出服务要求后,代理服务器首先截取用户的请求,然后代理服务器将服务请求转交远程服务器,从而实现客户机和远程服务器之间的联系。很显然,使用代理服务器后,其它用户只能探测到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户的IP地址,这就实现了隐藏用户IP地址的目的,保障了用户上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