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精彩3篇)

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 篇一

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保护储户的存款安全而设立的一项制度。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最新的解读存款保险制度,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和机遇呢?

首先,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强调了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存款保险制度将扩大覆盖范围,包括个人存款、企业存款、金融机构存款等。这意味着无论是个人储户还是企业储户,都可以享受到存款保险的保障,从而提高了储户的信心和安全感。

其次,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加强了风险防控措施。为了应对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挑战,存款保险制度将加强风险防控,提高储户的资金安全。各金融机构将被要求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监管,确保储户的资金安全。同时,存款保险基金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最后,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注重了储户权益保护。在过去的存款保险制度中,储户的权益保护相对薄弱,容易受到损失。而最新的解读存款保险制度将加强储户的权益保护,确保储户的利益不受侵害。储户可以通过存款保险制度获得及时的赔付和补偿,从而提高了储户的信心和满意度。

总之,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保障。储户可以更加安心地将资金存入银行,享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同时,金融机构也将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和储户权益保护,提高了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希望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我们的金融市场将更加健康、稳定。

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 篇二

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储户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最新的解读存款保险制度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新的看点和启示呢?

首先,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明确了保险责任的承担方式。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存款保险制度将由银行、存款保险机构以及存款保险基金共同承担保险责任。这种多方共同承担的方式,可以分散风险,提高保险制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存款保险机构和存款保险基金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储户提供更好的保障。

其次,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强调了信息公开和储户知情权的保护。存款保险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对于储户来说非常重要。最新的解读存款保险制度将加强信息公开,确保储户能够及时了解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运行情况。同时,储户还享有知情权,可以主动了解自己的存款保险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和机构。

最后,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提出了强化监管和执法的重要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管和执法机构的支持。最新的解读存款保险制度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执法,确保存款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同时,通过加强监管和执法,可以减少违规行为,保护储户的权益和利益。

综上所述,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新思路和启示。通过多方共同承担保险责任、加强信息公开和储户知情权保护以及强化监管和执法,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保护储户的利益和权益。希望未来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不断完善和优化,为我们的金融市场注入更多的稳定和信心。

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 篇三

最新解读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有利于非银金融机构,或使部分存款转而流入保险、券商等非银机构,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解读存款保险制度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一、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桥头堡,对金融改革意义重大

  从学术研究的文献来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有弊:

  存款保险的优势在于能给储户信心保证,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在防止银行挤兑和金融风险蔓延上作用显著。存款保险不是单纯的“付款箱”,而是一种保

持金融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增强储户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夯实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银行机构一旦发生倒闭,存款保险制度的存款清偿机制可以增强储户资产的安全性,防止部分银行危机肆意蔓延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但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也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显性存款保险体制下,由于储户存款保险受到保护,储户不必根据银行资质来选择存款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保证了其存款的安全性,存款利率高低就成为储户选择银行的唯一标准。逆向选择表现在经营更冒险的银行自然愿意提供更高利率,能够吸收更多的存款,而稳健经营的银行反而会被市场淘汰。道德风险表现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银行几乎不会受到储户的监督,因而将大量信贷资产配置于高风险投资之中,以获取高额的回报。

  但中国国情存在一定特殊性,与欧美情况不同的地方在于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将过去政府对存款隐性担保显性化了。推出存款保险的意义反而是为了打破刚性兑付,弱化政府担保。可见,存款保险是利率市场化的桥头堡,对金融改革意义重大。

  从影响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使得大额存款部分向经营稳健的大行和其他理财、信托、保险产品分流。小行只能选择将资产质量下沉、发展中间业务或者直接面对利差收窄的事实。

  二、存款保险制度设计:如何规避道德风险是核心

  存款保险制度条例,是围绕着如何确定投保机构范围、设定适当的保险限额、合理融资设计和存款保险定价以竟可能发挥存款保险优势,规避道德风险展开的。

  投保金融机构范围是全覆盖。从条例看,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存款保险的投保机构将做到全部覆盖。

  建立存款保险的初衷就是为了保障储户的利益,而没有四大行的存款保险制度很难切实保障储户的利益。四大国有银行存款占据整个银行体系的半壁江山,没有四大行的参与很难筹集到充足的存款保险基金,无法有效发挥存款保险基金处理银行危机的能力。如果仅将特定金融机构纳入存款保险体系,比如仅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公司。但专门针对其他银行建立存款保险会向市场发出不利的信号,储户会认为该类银行经营风险较大才选择被存款保险制度庇护。

  所有的银行都被强制纳入存款保险体系,经营稳健的银行就有动力去监督经营激进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也能筹集到充足的基金,提高公众对存款保险的信心。

  储户存款账户是限额保险。所谓限额保险,即是确定存款赔付的上限。从条例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和国际经验一样,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6.2147, 0.0062,0.10%)50万元。

  但50万元的赔付标准可能对储户过度“保险”。中国人均GDP约为4.2万元,国际上主要国家最高保险限额约为人均GDP的.4-5倍左右,该指标在亚洲的平均数为4.5。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和中国直接融资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相对滞后,按照6估计,合理的中国保险限额约为20-25万元左右。根据央行[微博]数据,50万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存款能够得到全额保障,不会受到损失。此外,即使个别小存款银行破产,央行支持其他金融机构对出现问题的存款银行“接盘”,存款将转移到其他银行继续得到全面保障。

  有利必有弊。利:更好的保障储户利益,若赔付限额太低,恐引发存款从中小金融机构大量流出,立即引发金融风险,更高的赔付上限也是为中小金融机构和日后的民营银行发展挪腾更大的空间。弊:补贴了经营激进的银行,引发逆向选择。此外,全额保险或过高的限额保险也弱化了储户和金融机构风险自担的市场化约束,易引发道德风险。

  当然,正如条例所说,最高保险限额并非一直不变。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规模和最高保险限额能够覆盖的存款账户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另一方面,银行危机期间,政府会考虑暂时性扩大最高保险限额以增强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存款保险公司资金来源是由投保金融机构出资。从国际经验看,存款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政府出资,或者由中央银行提供再贷款;第二类是向投保的金融机构融资,比如通过征收保费或由存款保险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等。

  从条例上看,投保机构交纳的保费的范围为:在投保机构清算中分配的财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获得的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可见,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将主要以投保机构缴纳的保费为主。

  政府出资的存款保险制度会使得存款保险制度将风险转移给纳税人,投保的金融机构无须为其高风险经营导致的失败付出额外成本,引发道德风险。而来源于投保金融机构的融资安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高风险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行为的形成硬约束。

  当然,政府也不可能完全袖手旁观。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还是选择了政府融资与投保金融机构融资结合的混合融资制度。一方面,政府出资有助于提高公众信心,减少挤兑风险,此外,政府出资的存款保险公司在特殊时期会有足额的资金保障储户存款的偿付,防止危机肆意蔓延。另一方面,在存款保险公司成立之初,为了避免金融机构面临太大的经营压力,央行可能会提供流动性支持,定向或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在上升。

  存款保险费率是差别费率。所谓单一保费制度就是对所有投保的金融机构都采用统一的保费水平。而差别费率机制,是根据投保金融机构特征收差异保费。

  从条例上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将采用差别费率。第九条指出,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存款结构情况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累积水平等因素制定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预计我国会推出以基于风险的(可能的监管指标是资本充足率)差额费率。有两种类别差别费率机制:一类是基于投保银行类别简单确定差别费率,比如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确定不同的费率;另一类是根据资本充足率或多种监管指标设计的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前者还是没有消除道德风险问题,同一类别的银行的风险和资质区别较大,仍会导致同一类别内的“好”的银行补贴“坏”的银行;后者为投保银行稳健经营提供了正向激励,对投保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行为形成约束。

  但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也并非完美。一方面,风险高的投保金融机构将承担过多成本,可能使该金融机构经营加剧恶化。另一方面,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可能加大金融的不稳定性,在银行业繁荣发展时自动减少保费,而在银行业低迷与危机时自动增加保费。

  赔付时间限定为7个工作日。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在前款规定情形发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足额偿付存款,比原来征求意见稿中的“及时”更为明确,储户更加放心。

  三、存款保险制度的后续影响

  对银行利润的影响。2014年年底,商业银行净利润总计为1.5万亿元,我们测算的一般性存款余额约为105万亿元,税率以25%计。若平均费率在0.04%-0.08%的区间,对整个银行业的净利润影响约为2.5%-5%。由于一般性存款余额较大,因此,缴纳保费对银行利润有一定冲击。

  对不同金融机构的影响。存款保险从隐性到显性,实际上增大了存款风险,大额存款可能会流向国有银行,中小银行会负债成本上升,但50万的赔付上限还是为日后的民营银行的推出和发展挪腾了空间。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和未来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深耕资产收益率更高的小微企业的银行会受益。

  对股市和债市的影响。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短期对股市偏多(银行股除外),对债市偏空。

  对债市来说,首先,不存在存款保险公司成立,有了更多配债资金一说。存款保险公司的资金基本源于银行的超储,如果央行无降准或其他宽松措施应对,那么只是发生超储转移,不存在配债资金增多的逻辑。

  当然,更重要的是,存款保险制度推出预示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在经济总需求既定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行业内竞争加剧,负债成本上升,倒逼整个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向上,金融机构会要求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对利率短期是利空。

  如果单论银行股,不一定是利好。存款保险制度并没有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但正如前文所述,存款保险制度将存款担保由隐性变为显性,大户对存款仅部分担保的担忧反而会抬高小行负债成本,银行负债端成本竞争加剧导致息差收窄。另外,存款保险制度需要银行缴纳保费,有点类似提高存款准备金,对银行净利润会产生负向冲击。

  对整体股市来说,存款保险制度可能是一利好。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有利于非银金融机构,或使部分存款转而流入保险、券商等非银机构,对于原先的储蓄大户,会将部分资金配置于理财产品、股票和信托产品。从这点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股市增量资金入场。

相关文章

培训学校管理制度【推荐6篇】

在当下社会,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训学校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办公文秘2018-07-02
培训学校管理制度【推荐6篇】

员工激励的方案(精选3篇)

导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激励员工的7种方案,希望能帮到您。那么请和小编一起往下看! 员工激励的方案 1、信任激励法 一个社会的运行必须以人与人的基本信任做润滑剂,不然,社会就无法正常有序地运转。信任是...
办公文秘2011-09-03
员工激励的方案(精选3篇)

饭店卫生管理制度(实用6篇)

在生活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饭店卫生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饭店卫生管理制度11.餐...
办公文秘2011-04-05
饭店卫生管理制度(实用6篇)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经典6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希...
办公文秘2011-04-05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经典6篇)

工程资料管理管理制度(推荐6篇)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程资料管理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工程资料...
办公文秘2014-06-02
工程资料管理管理制度(推荐6篇)

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优秀6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办公文秘2017-03-09
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