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坊导游词范文(优质6篇)

下马坊导游词范文 篇一

下马坊导游词范文

大家好,欢迎来到下马坊!我是今天的导游,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地方。

下马坊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胡同区,也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胡同之一。这里曾经是明清两代的皇家马厩,因此得名下马坊。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北京古老街巷的风貌,领略到传统胡同文化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到下马坊的入口处。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牌坊,上面镶嵌着黄色琉璃瓦,气势非凡。牌坊的上方刻有“下马坊”三个大字,字体古朴而端庄,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穿过牌坊,我们就进入了下马坊的内部。

在这里,你会看到一条宽敞而干净的胡同,两边是保存良好的传统四合院。这些四合院建筑,大多数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是北京古老建筑的典范。它们由庭院、厢房和主房组成,布局合理,充满了古代建筑的韵味。在这些四合院中,还有一些特色的小店,出售着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你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老北京文化氛围,品尝到地道的北京小吃,购买到独特的纪念品。

除了四合院,下马坊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景点。比如说,下马坊的钟楼,它是下马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钟楼高约15米,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每天整点时分,钟楼上会响起悠扬的钟声,传达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北京的胡同风景,俯瞰整个下马坊的美丽景色。

此外,下马坊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名为观音庙。观音庙建于明朝,是一座规模较小而精致的庙宇。庙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是许多信徒前来祈福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体验到宁静和平和的氛围。

下马坊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地方,它承载着北京的记忆和传统。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北京的过去,感受到北京的魅力。希望大家在下马坊的游览中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谢谢大家!

下马坊导游词范文 篇二

下马坊导游词范文

大家好,欢迎来到下马坊!我是今天的导游,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下马坊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胡同之一。这里曾经是明清两代的皇家马厩,因此得名下马坊。下马坊的胡同呈现出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式建筑,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和古朴的胡同风貌,令人流连忘返。

首先,让我们来到下马坊的入口处。这里有一座巍峨壮观的牌坊,上面镶嵌着琉璃瓦,金碧辉煌,给人一种庄重而华丽的感觉。牌坊上方刻有“下马坊”三个大字,字体古朴而端庄,彰显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穿过牌坊,我们就进入了下马坊的内部。

在这里,你会看到一条宽敞而整洁的胡同,两边是保存完好的传统四合院。这些四合院建筑大多数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北京古老建筑的典范。它们由庭院、厢房和主房组成,布局合理,充满了古代建筑的韵味。走进这些四合院,你会发现每个院子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有的院子种满了花草,绿意盎然;有的院子悬挂着红灯笼,喜气洋洋。在这些四合院中,还有一些特色的小店,出售着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你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老北京文化氛围,品尝到地道的北京小吃,购买到独特的纪念品。

除了四合院,下马坊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景点。比如说,下马坊的钟楼,它是下马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钟楼高约15米,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每天整点时分,钟楼上会响起悠扬的钟声,传达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登上钟楼,你可以俯瞰整个下马坊的美丽景色,欣赏到北京的胡同风光。

此外,下马坊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名为观音庙。观音庙建于明朝,是一座规模较小而精致的庙宇。庙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是许多信徒前来祈福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体验到宁静和平和的氛围。

下马坊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地方,它承载着北京的记忆和传统。希望大家在下马坊的游览中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谢谢大家!

下马坊导游词范文 篇三

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选址经过—营建过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然后同时公开。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在独龙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筹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当时,动用大量民工,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自东晋、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因此南京寺庙林立。东晋时,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侣达10万之众。唐代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当年南京佛寺兴盛的写照。除了迁寺之外,甚至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但当要迁走三国时孙权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时,朱元津说了一句话:“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守门。”才没被迁走。洪武十五年(1382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马皇后去世,朱元津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灵枢葬人陵墓,封她为“孝慈皇后”,陵墓的名称也由此而来。1383年,孝陵的主体工程大殿建成。 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葬在孝陵东,称为东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工程历时多年。朱元津临终前,曾留下遗命;“丧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三口皆释服,无妨嫁娶。”这显然是朱元璋收买人心的把戏。整座明孝陵建筑范围,东起孝陵卫,南到卫岗下马坊,西抵城墙边,北达独龙岗半山腰,方圆20多公里,可谓规模恢宏。在漫长的工程建设中,耗尽了民脂民膏。当时墓区内植树万株,养鹿千头,派守的卫兵多达5700人。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见的。而且朱元津下葬时,有40位嫔妃殉葬,其中2人葬在孝陵东、西两侧,38人从葬于孝陵。这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忍,他们不仅生前要享受荣华富豪,死后仍要“虽死犹生”,实行厚葬,不惜百姓性命。

【明孝陵引导建筑:下马坊—大金门—神动圣德碑—御河桥—神道—石象路—华表—翁仲路】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华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其实原先的华表与我们现在见到的不一样,它是一根木柱,后来演变为在靠近木柱顶部安上短的横木或木板,把它竖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让人书写谏言,或是起到表识作用。这种表柱也叫柜表,因为远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时候花与华是相通的,所以又叫华表。墓前立华表始于战国时的燕昭王,到西汉时已很盛行,但当时也都是木制的。用石柱作华表,直到东汉才盛行,东汉时的石柱周围有瓜棱形直纹,柱上还题刻着“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现了莲花纹因盖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础、柱顶出现了卷草纹雕饰。宋陵石柱通体都刻有龙纹。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柱顶端也逐渐演变成承露盘和立在上面的望天犼。华表上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华表上的犼头朝里,表示望君出。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华表又称“望柱”。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明孝陵神道到这对华表为止改变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线排列。据说这是为了绕开孙权陵墓,遵守朱元津不迁孙陵,让他为朱元津看守大门的诺言,所以使神道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每到初春时分,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过了华表,这由南往北排列着的是8个石人,其中4个文臣,4个武将,人们也把它们叫做石翁仲,因此这段路又叫翁仲路。传说翁件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镇服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铸了阮翁仲铜像,立在咸阳官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远看见这尊铜像,都畏惧不敢靠近。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铜像、石像通称为“翁仲”了。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威武雄壮。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兽同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明孝陵主体建筑:金水桥—文武坊门—碑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宝顶】

走完3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接着请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参观明孝陵的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了金水桥前,金水桥为三孔石桥,桥面设有栏杆。从金水桥直到方城、宝顶,方向为正南北,建筑按中轴线对称配置。

从金水桥向北200米,顺坡而上,这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名叫文武坊门。门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宽米,高米,阴刻馏金“明孝陵”3个大宇,为曾国藩所题,边饰云龙花纹。现在的大门等建筑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高米,宽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内容是保护明孝陵的告示。这块碑是清宣统元年(1920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

进人文武坊正门,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5块,中间一块最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这块碑高米,宽米,碑下有座。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米的御道。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3。11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殿xxx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穿过内红门,走过大石桥,一座全部用大条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方城。它前高米,后高民13米,东西长米,南北宽31米,东西两侧有八字墙。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54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楼所在。

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南面开拱门3个,东、西、北三面各开拱门一个,楼内地面用方砖铺地。明楼原来是有顶的,现仅存四壁。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又夹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方城之后就是宝顶,也叫宝城,只见正面的石壁上横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楷书大字。据说,它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提问。宝城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小丘,直径约325米到400米,四周围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约7米,墙顶厚度米。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据说,这地宫完全按南京明故宫前朝后寝形式建造。根据专家考证,据陵墓地面建筑的规模估计,这座地下宫殿必定大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发掘的第十个陵墓“定陵”。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曾得到发掘,一旦发掘,必将又是一大奇观。

各位游客,明孝陵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将尽量满足你们。现在清随我一起上车,去游览下一个景点。

下马坊导游词范文 篇四

全市共有著名的风景名胜点50多处,文物古迹近200处。可分为十大风景区,即钟山风景区、秦淮风光带、城西风景区、大江风貌区、栖霞山风景区、南郊风景区、汤山古文化旅游区、两湖风景区(含溧水无想寺旅游度假区)、两浦风景区(含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城中风景点。

钟山风景区是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是xxx公布的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南京东北郊,全区包括50多个可供观光游览的景点,以中山陵和玄武湖为中心,中有紫金山、玄武湖、明代城垣等,具有山、水、城、林、楼浑然一体的多层次景观,景色优美,气势磅礴。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xxx先生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第二峰的南麓。1925年3月12日xxx先生在北京逝世,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于1929年6月1日安葬于此。除陵墓的主体建筑外,在其四周还有一些纪念性的建筑物,是由当时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为缅怀xxx而投资修建的。

音乐台在中山陵广场东南侧,建于1932年,台面为半圆形,高约3米,台后大壁高米,宽米,用以汇集音响。观众席为扇形,建筑布局为我国首见。

美龄宫位于明孝陵四方城以东200米处的小红山上,1933年竣工,原定为国民主席的寓所,后改作去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的休息室。1947年,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后,此处为xxx官邸,因蒋常与xxx来此休息和度假,被称作美龄宫。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邻中山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孝陵布局宏伟,规制严谨,孝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且影响了明清两代。现存下马坊、碑亭、石兽、望柱、翁仲石人、“治隆唐宋”碑殿、方城和宝城等古迹,纵深公里。

灵谷寺位于钟山东南麓,原址在钟山西麓独龙阜上,始建于南朝梁代(515年),为埋葬名僧宝志大师遗骨法函所建,“灵谷寺”一名,是由朱元璋亲自拟定的,

下马坊导游词范文 篇五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xxx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年3月12日,xxx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为xxx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xxx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xxx亲笔书写的>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xxx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xxx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xxx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下马坊导游词范文 篇六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各位游客: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华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其实原先的华表与我们现在见到的不一样,它是一根木柱,后来演变为在靠近木柱顶部安上短的横木或木板,把它竖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让人书写谏言,或是起到表识作用。这种表柱也叫柜表,因为远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时候花与华是相通的,所以又叫华表。墓前立华表始于战国时的燕昭王,到西汉时已很盛行,但当时也都是木制的。用石柱作华表,直到东汉才盛行,东汉时的石柱周围有瓜棱形直纹,柱上还题刻着“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现了莲花纹因盖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础、柱顶出现了卷草纹雕饰。宋陵石柱通体都刻有龙纹。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柱顶端也逐渐演变成承露盘和立在上面的望天犼。华表上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华表上的犼头朝里,表示望君出。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华表又称“望柱”。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明孝陵神道到这对华表为止改变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线排列。据说这是为了绕开孙权陵墓,遵守朱元璋不迁孙陵,让他为朱元璋看守大门的诺言,所以使神道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每到初春时分,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过了华表,这由南往北排列着的是8个石人,其中4个文臣,4个武将,人们也把它们叫做石翁仲,因此这段路又叫翁仲路。传说翁件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镇服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铸了阮翁仲铜像,立在咸阳官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远看见这尊铜像,都畏惧不敢靠近。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铜像、石像通称为“翁仲”了。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威武雄壮。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兽同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明孝陵主体建筑:金水桥—文武坊门—碑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宝顶】

走完3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接着请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参观明孝陵的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了金水桥前,金水桥为三孔石桥,桥面设有栏杆。从金水桥直到方城、宝顶,方向为正南北,建筑按中轴线对称配置。

从金水桥向北200米,顺坡而上,这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名叫文武坊门。门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宽米,高米,阴刻馏金“明孝陵”3个大宇,为曾国藩所题,边饰云龙花纹。现在的大门等建筑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高米,宽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内容是保护明孝陵的告示。这块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

进人文武坊正门,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5块,中间一块最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这块碑高米,宽米,碑下有座。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1.6米的御道。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殿xxx着的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穿过内红门,走过大石桥,一座全部用大条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方城。它前高米,后高民13米,东西长米,南北宽31米,东西两侧有八字墙。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54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楼所在。

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南面开拱门3个,东、西、北三面各开拱门一个,楼内地面用方砖铺地。明楼原来是有顶的,现仅存四壁。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又夹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方城之后就是宝顶,也叫宝城,只见正面的石壁上横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楷书大字。据说,它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提问。宝城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小丘,直径约325米到400米,四周围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约7米,墙顶厚度米。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据说,这地宫完全按南京明故宫前朝后寝形式建造。根据专家考证,据陵墓地面建筑的规模估计,这座地下宫殿必定大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发掘的第十个陵墓“定陵”。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曾得到发掘,一旦发掘,必将又是一大奇观。

各位游客:明孝陵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将尽量满足你们。现在清随我一起上车,去游览下一个景点。

相关文章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精彩6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
导游词2014-04-01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精彩6篇】

介绍烟台的海导游词(精简4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介绍烟台的海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介...
导游词2019-08-06
介绍烟台的海导游词(精简4篇)

贵州景点旅游导游词【经典6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贵州景点旅游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贵州景点...
导游词2013-02-06
贵州景点旅游导游词【经典6篇】

英语导游词(精简6篇)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英语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英语导游词1Vi...
导游词2013-09-01
英语导游词(精简6篇)

理想当导游作文(精选6篇)

理想当导游作文400字 第一篇各位旅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家乡——宜兴。现在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宜兴吧!宜兴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其中以紫砂壶历史悠久而举世闻名。因此,宜兴素有“陶都”的美誉。它会...
导游词2017-08-04
理想当导游作文(精选6篇)

名胜孤山寨导游词【精简3篇】

名胜孤山寨导游词 编辑:周钊南  发布时间:2017-10-08   手机版 ...
导游词2012-07-03
名胜孤山寨导游词【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