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的说课稿(优秀3篇)
幼儿园大班的说课稿 篇一
主题:感知世界——认识水果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2. 能够通过观察、品尝等方式感知水果的外观、口感和味道;
3. 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兴趣,增加其对水果的了解和喜爱。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水果的名称;
2. 观察水果的外观;
3. 通过品尝水果来感知其口感和味道。
三、教学准备:
1. 展示板:贴有各类水果的图片;
2. 实物水果: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3. 音乐:《水果歌》;
4. 幻灯片:展示水果名称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水果歌》。引导幼儿与音乐一起做动作,如摇摆、跳跃等,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呈现水果图片:展示板上贴有各类水果的图片,教师逐一指向图片并说出水果的名称,鼓励幼儿一起跟读。
3. 观察水果外观:教师拿出实物水果,让幼儿仔细观察水果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并引导幼儿描述。
4. 品尝水果:教师将水果切成小块,分发给每个幼儿,引导幼儿品尝并表达对水果口感和味道的感受。
5. 游戏互动:分组进行水果接力比赛,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接受教师提问,回答正确后可以选择一个水果作为奖励。
6. 总结:幼儿围坐在一起,教师带领他们回顾今天学到的水果名称和特征,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喜爱的水果。
五、教学延伸:
1. 绘本阅读:选择与水果相关的绘本,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水果的故事和营养价值。
2. 角色扮演:设置水果摊位,让幼儿扮演水果摊主和顾客,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感知水果的价值和用途。
幼儿园大班的说课稿 篇二
主题:动物世界——认识动物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 能够通过观察、听音等方式感知动物的外貌、叫声和特点;
3.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加其对动物的了解和喜爱。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常见动物的名称;
2. 观察动物的外貌;
3. 听音辨认动物的叫声。
三、教学准备:
1. 展示板:贴有各类动物的图片;
2. 实物或图片:猫、狗、鸟、鱼等;
3. 音乐:《动物园之歌》;
4. 幻灯片:展示动物名称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动物园之歌》。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叫声,如狗叫、鸟叫等,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呈现动物图片:展示板上贴有各类动物的图片,教师逐一指向图片并说出动物的名称,鼓励幼儿一起跟读。
3. 观察动物外貌: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如毛发、羽毛、鳞片等,并引导幼儿描述。
4. 听音辨认叫声: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录音,让幼儿听音辨认动物,并配合手势模仿动物的动作。
5. 游戏互动:分组进行动物接力比赛,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接受教师提问,回答正确后可以选择一个动物作为奖励。
6. 总结:幼儿围坐在一起,教师带领他们回顾今天学到的动物名称和特征,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喜爱的动物和原因。
五、教学延伸:
1.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动物,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进一步认识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野外考察: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农场,亲身接触动物,增加对动物的感知和认识。
幼儿园大班的说课稿 篇三
幼儿园大班的说课稿
一、说活动教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习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3、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习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习,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环节一: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此环节起到引题并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作用。)
环 节二: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环节三: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环节四: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大班《排序》说课稿,
活动延伸: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说活动特色
首先,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以布置新家引题,让孩子作为幼儿园的小主人布置新家,因为孩子都有参与装修自己的家的经验,所以孩子的兴趣很快被激发。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才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其次,教师注重在引发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在活动中,幼儿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按照颜色、数量、长短、宽窄、高矮等特征进行排序,幼儿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幼儿寻找操作材料的过程,并视之是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幼儿在排序操作中,从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中筛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体现了数学知识自身的严密性和关系变化的复杂性,并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与变通性。
最后,创设开展多种排序活动,帮助幼儿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综合了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数量的递增递减规律的排序,帮助幼儿从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作用。(执笔人:王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