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导游词(通用6篇)
扬州个园导游词 篇一
欢迎来到扬州个园!个园是扬州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位于扬州市东关大街,占地面积约8.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江南园林为特色的大型古典园林。
个园建于明代,最初是富商丁家三代的宅院,后来经过几次扩建和改造,成为了如今的规模。园内以水为主题,以精巧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著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个园的美丽吧!
首先,我们来到个园的正门。门楼高耸,上书“个园”两个大字。门内是一条宽敞的石板路,两旁种满了梅花树。每年的梅花季节,这里都是一片白雪皑皑,令人陶醉。
穿过门楼,我们来到了个园的主体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精美的亭台楼阁。这是个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名为“梦溪亭”。梦溪亭建于明代,是个园中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亭内有一座小桥,桥下流淌着碧水,水中倒映着亭台楼阁,美不胜收。
接着,我们来到了个园的湖泊区域。园内有一片面积较大的湖泊,名为“芳草湖”。湖泊四周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景色宜人。湖中有一座小岛,名为“福地”,是个园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小岛上有一座小亭子,名为“吴王亭”,亭内供奉着吴王孙权的塑像。
最后,我们来到了个园的花园区域。这里是个园的重要景点之一,被誉为“花的海洋”。花园内种植了各种花卉,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开。春天是桃花、樱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是荷花、牡丹竞相绽放的季节;秋天是菊花、秋海棠争奇斗艳的季节;冬天则是梅花、梅兰竞相开放的季节。无论何时来到这里,都能欣赏到不同的花朵美景。
扬州个园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的古典园林。它以精巧的建筑、精美的景观和浓郁的江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无论是在梦溪亭品茗,还是在芳草湖畔漫步,都能感受到扬州的独特魅力。欢迎大家来到个园,一起领略这座江南园林的魅力!
扬州个园导游词 篇二
欢迎来到扬州个园!个园是扬州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位于扬州市东关大街,占地面积约8.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江南园林为特色的大型古典园林。
个园建于明代,最初是富商丁家三代的宅院,后来经过几次扩建和改造,成为了如今的规模。园内以水为主题,以精巧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著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个园的美丽吧!
首先,我们来到个园的正门。门楼高耸,上书“个园”两个大字。门内是一条宽敞的石板路,两旁种满了梅花树。每年的梅花季节,这里都是一片白雪皑皑,令人陶醉。
穿过门楼,我们来到了个园的主体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精美的亭台楼阁。这是个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名为“梦溪亭”。梦溪亭建于明代,是个园中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亭内有一座小桥,桥下流淌着碧水,水中倒映着亭台楼阁,美不胜收。
接着,我们来到了个园的湖泊区域。园内有一片面积较大的湖泊,名为“芳草湖”。湖泊四周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景色宜人。湖中有一座小岛,名为“福地”,是个园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小岛上有一座小亭子,名为“吴王亭”,亭内供奉着吴王孙权的塑像。
最后,我们来到了个园的花园区域。这里是个园的重要景点之一,被誉为“花的海洋”。花园内种植了各种花卉,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开。春天是桃花、樱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是荷花、牡丹竞相绽放的季节;秋天是菊花、秋海棠争奇斗艳的季节;冬天则是梅花、梅兰竞相开放的季节。无论何时来到这里,都能欣赏到不同的花朵美景。
扬州个园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的古典园林。它以精巧的建筑、精美的景观和浓郁的江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无论是在梦溪亭品茗,还是在芳草湖畔漫步,都能感受到扬州的独特魅力。欢迎大家来到个园,一起领略这座江南园林的魅力!
扬州个园导游词 篇三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与那几颗琼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 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个园的历史与著名的“扬州八怪”几乎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此园品位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扬州市政府正在准备将个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扬州个园导游词 篇四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扬州个园导游词 篇五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
此园南为入口,中部有二池:东池以小桥划水域为二,池南桂花厅,面阔三间,单檐歇山,是园中主要建筑,池北有六角亭一处;西池较小,北岸砌有湖石假山,南岸为竹林。园北有长达十一间的二层园林建筑。
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沿花墙布置石笋,似春竹出土,又竹林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夏景在园的西北,湖面假山临池,涧谷幽邃,秀木紫荫,水声潺潺,清幽无比。秋景是黄石假山,拔地数仞,悬崖峭壁,洞中设置登道,盘旋而上,步异景变,引人入胜。山顶置亭,形成全园的最高景点。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雪石),犹如白雪皑皑未消,又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果,成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而就在小庭院的西墙上又开一圆洞空窗,可以看到春山景处的翠竹、茶花,又如严冬已过,美好的春天已经来临。这种构思设想,使园林空间的变化极具新意。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扬州个园导游词 篇六
汉学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高踞盐商总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喜。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的笔触,传神刻画了一介书生甘苦自尝的简单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来挂在汉学堂内便有了更多的含义,为黄氏耕读传家、好学重教的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成分。
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彰显出古朴雄浑的台阁气象。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
太师壁两边是木刻落地罩阁,走进罩阁可见两个扇面拓片,一是工笔花鸟,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为黄至筠。
现在大家看到一个三间两厢的院落,是为中路中进。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中堂是《四时读书歌》,配以篆书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用竹林的露珠磨墨,专心圈点着唐诗,细品着梅花之清香,静心研读着《晋书》。竹露、梅花,让寒窗苦读多了份静逸与从容。用漫研竹露、细嚼梅花来形容读书,有滋有味。
黄奭是清代的辑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清史列传》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完全不同于其他盐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主要著作有《清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等等,共计数百卷。至此我们也就清楚了黄家主厅汉学堂的陈设布置为什么尽显儒雅之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