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与来历作文(优质6篇)
家乡风俗与来历作文 篇一
家乡的风俗是我们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代表着我们的传统和历史。我来自一个美丽的小镇,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每一项风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来历。
一项我特别喜爱的家乡风俗是元宵节的灯笼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我们的小镇就会举行盛大的灯笼节活动。这一习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小镇曾经受到怪兽的困扰。怪兽在每个月的十五日晚上出现,吃掉村民的孩子。村民们十分担心,于是请来了一位智者。智者告诉村民,在怪兽来袭的那天晚上,村民们应该在家门口挂上红灯笼,并在院子里放上烛光,使怪兽望而却步。村民们照做了,结果怪兽再也没有出现。自此以后,村民们每年都会在元宵节挂灯笼,以纪念这段历史。
另一项我喜欢的风俗是清明节的扫墓习俗。每年清明节,家人们会一起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祭祖。这个习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相信死后的灵魂需要得到家人的祭祀才能得到安宁。因此,每年清明节,人们会给祖先上香、烧纸钱、搬运祭品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这一习俗已经传承了几百年,成为了家乡的传统。
除了这些,家乡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习惯,比如农历年初一的拜年、七夕情人节的牵牛织女传说等等。每个风俗习惯都有着它独特的来历,它们见证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我深深热爱我的家乡风俗,它们让我感到亲切和自豪。这些风俗习惯不仅是家乡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身份认同的象征。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习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家乡风俗与来历作文 篇二
家乡的风俗习惯是我们独特的文化瑰宝,它们承载着家乡的历史和传统。我来自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这里有着许多有趣的风俗习惯,每一项习俗都有着它独特的来历。
其中一项我特别喜欢的风俗是端午节的龙舟赛。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我们的小镇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活动。这项习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相传,古代的楚国大臣屈原因遭到诬陷而投江自尽。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他,纷纷划船下水,试图打捞出他的遗体,以免被鱼虾吞食。后来,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开始在端午节划龙舟,并在船上放入粽子,以驱赶恶鬼。这样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项我喜欢的风俗是中秋节的赏月习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这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这项习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古代的后羿成功射下了十个太阳,拯救了人民。为了感谢后羿的功绩,人们在中秋节的时候聚在一起,仰望明月,祈愿家庭团圆、幸福安康。同时,人们还会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除了这些,家乡还有许多其他的风俗习惯,比如春节的舞狮和放鞭炮、婚礼上的过大门等等。每个风俗习惯都有着它独特的来历,它们见证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家乡风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这些风俗习惯是我们独特的文化符号,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些风俗,让它们永远在我们心中绽放。
家乡风俗与来历作文 篇三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但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能够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 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务必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此刻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信息拜年、打电 话拜年。完美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期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情绪,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期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风俗与来历作文 篇四
今天,我坐在老爸的车里,窗外景色迷人,但我无心欣赏,只回味着昨晚看到的奇特的“游神”仪式。
所谓“游神”,简单地说,就是抬着菩萨的雕塑满大街的走。小时候只是听爸爸妈妈说“游神”只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得到神的帮助保佑,是封建迷信,没什么好看的。但我好奇心就是那么强,没有亲眼见到过“游神”我就心痒痒,今年的初十晚上,我终于见到了!
正所谓“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我家乡的“游神”会怎样的与众不同呢?想着想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左顾右盼起来,越来越近的锣鼓声引来我的一阵欢悦,太好了,“神”快游来了!慢慢地,“神”“游”了过来,我也看清了大致形状。
两个人拿着铜的锣和皮做的鼓在整个列队的最前面吹吹打打,四个人抬着类似于古代花轿的轿子,里面坐着一尊菩萨,后面还有两个人拿着喇叭在吹。花轿前面的下方挂着两个筒,里面插满了香。我还注意到,四个人很有默契,抬花轿的肩膀都是一起一落,上下起伏的,菩萨在中间摇晃。菩萨雕塑也随着轿子一起一落的,远看就像真人一样。四周都是静悄悄的,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庄重二字,这种逼迫感倒让我这个小孩子不知所措了。我无意间把目光放在了菩萨身上,我发现,菩萨的脸竟然是红的!那也难怪,世人做了那么多违反天理的事,菩萨不生气才怪呢。菩萨的眼睛就和普通人的眼睛差不多大,脸上都没有一丝表情,嘴唇微抿着,好像还为世人犯错的事情耿耿于怀呢。菩萨他昂首挺胸,左手优雅地放在大腿上,右手拿着一把铁锤。这把铁锤,仿佛可以把世间所有的坏人锤死,仿佛可以把冤枉好人的铁笼锤破。正在浮想联翩之间,猛地感觉……有人推了推我,我结束了我的联想。
我睁着茫然的大眼睛,不解地看向了打扰我的人。妈妈笑着说:“我看你一直睁着眼看着窗外,还不眨眼,以为你和鱼一样可以不用闭眼睡觉嘞。”听完后我哈哈大笑,对妈妈解释说:“我在回想昨天晚上的“游神”呢。”“喔……”妈妈似乎也沉淀在回忆之中。
家乡风俗与来历作文 篇五
我的老家在歙县许村,许村是以许家为“核心”的一个古村落,我就是许家的后代。
许家习俗中,最著名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许家中的“力之霸王”们,便举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许家怎样会有这种习俗呢?这个节日又是怎样被许家设立的呢?
这要从唐代的开始说起,那时候,有一位许家的首领,名叫许远。他精通兵法,智勇双全,并创立了许家刀法。安史叛乱时,许远与援军主帅张巡一齐奋勇xxx,保家卫国。他的许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一次战斗中,许远身先士卒,身杀千人,最终因寡不敌众,与张巡一齐英勇牺牲。为了让许家刀法不失传,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许村人都要舞大刀,这个习俗一向流传到此刻。
哦,差点儿忘了说正月十五傍晚时分的情景了,午时五时许,看热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阳桥、大观亭、五马坊一带。大约半小时后,叽叽喳喳的人群突然静了下来,只见一把红色的大刀“砍”过来!密密麻麻的人群立即“砍”出一条道路,随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兴奋的人群一齐涌到河边的一块宽阔的场地上,精彩的演出开始了:各部门准备就绪,跟京剧差不多的音调响起,只见四个肌肉发达的壮汉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绳子,大刀开始倾斜,并迅速地转动,像有人在挥舞一般。一会儿,他们又将大刀挥上挥下,有时横割,有时斜砍,还有时来个“暴劈”。四米多长的大刀在他们手上真是“举重若轻”,在刀光闪闪中,我仿佛看到了许远当年挥舞大刀,杀敌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刀”又要转移演出,可惜妈妈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刀”。
家乡风俗与来历作文 篇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还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不仅有利于传递亲情、尊崇孝道、弘扬正能量,而且有利于传承文化习俗。所以,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辈。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家人一起去扫墓时,经常看到人们在烧香、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大量焚烧纸钱造成灰烬遍地,浓烟纷纷,甚至引发了不少山林火灾。这样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还能好吗?
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在国家的号召下,在新闻媒体的宣传下,在学校的教育下,家乡的祭扫习俗悄然发生着变化。
清明节快到了,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活动。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花,齐唱歌曲《烈士墓前》,缅怀烈士们抛头颅、撒热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镜头二:绿色祭扫
清明节这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带着我们去祭扫祖宗。在祭扫时,我却发现,周围的人都没有什么人在烧纸钱、烧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问爸爸:“今年怎么跟以前不一样啦?”爸爸笑着说:“过去,人们上坟烧纸、燃放鞭炮,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现在,不是都在提倡绿色祭扫吗?大家都很自觉配合啊。”说着,爸爸在爷爷的坟前敬了一杯酒,妈妈把一束鲜花摆放在坟前。接着,爸爸给我们讲起了爷爷生前的故事,我们听得入了迷,心里对爷爷充满了敬重与怀念。最后,全家人一起动手,在爷爷的坟前种了一棵树,爸爸说:“明年我们再来的时候,这棵树就长大了。”离开时,我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爷爷,小树,明年再见……”
网上祭祀、绿色祭扫,真好!家乡的绿色习俗,我为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