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的作文(精选6篇)
戒尺的作文 篇一
戒尺的作文
作为学生,我们时常会遇到老师拿起戒尺敲打桌子的情景。戒尺,是老师用来纠正学生错误行为的工具。然而,在我看来,戒尺不仅仅是一种惩罚工具,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首先,戒尺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当我们犯错时,老师用戒尺敲打桌子,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准则。例如,当我在课堂上随意说话时,老师会拿起戒尺敲桌子,这时我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以后会尽量克制自己,不再随意说话。
其次,戒尺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和纪律意识。当老师拿起戒尺敲打桌子时,这种声音会让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学生们会意识到老师的严肃态度和纪律要求。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自觉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不会轻易打扰到他人。对于我来说,老师用戒尺敲打桌子时,我会立即停止不当行为,保持教室的安静和秩序。
最后,戒尺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进取心。当我们犯错误时,老师会拿起戒尺敲打桌子,这种声音会让我们感到惋惜和羞愧。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克服自己的不足,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我来说,老师用戒尺敲打桌子时,我会立即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下决心加倍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戒尺不仅仅是一种惩罚工具,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律和纪律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进取心。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戒尺,并从中汲取教育的力量,成为更好的人。
戒尺的作文 篇二
戒尺的作文
戒尺,是我们学生们心中的恐惧。每当老师拿起戒尺敲打桌子时,我们都会感到一阵寒意。然而,在我看来,戒尺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首先,戒尺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和恐惧心理。当学生犯错时,老师拿起戒尺敲打桌子,这种声音会让我们感到害怕。我们会因为害怕而停止不当行为,但这只是暂时的结果。长期下来,我们会对老师和学校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甚至影响我们对学习的兴趣。例如,我曾经因为老师用戒尺敲打桌子而感到恐惧,导致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再对学习产生兴趣。
其次,戒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当学生犯错时,老师用戒尺敲打桌子,这只是一种表面的惩罚,而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戒尺只能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不能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和改正错误。例如,当我在课堂上随意说话时,老师用戒尺敲打桌子,我只是停止了不当行为,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对他人的不尊重。这样的惩罚方式只会让我更加抵触老师和学校。
最后,戒尺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当老师拿起戒尺敲打桌子时,这种声音会让学生感到痛苦和羞耻。学生会因为这样的惩罚而对自己产生自卑和焦虑的情绪,甚至导致心理健康的问题。例如,我曾经因为老师用戒尺敲打桌子而产生了自卑感,导致我在学习和社交方面都遇到了困难。
总的来说,戒尺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它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和恐惧心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并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摒弃戒尺这种教育方式,寻找更加温和和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成为更好的人。
戒尺的作文 篇三
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算一把合格的戒尺:又短又粗。现在的它已经光荣退休,安静地躺在书橱的一角。我下意识的抚摸手心那两道已残缺的红印,心上的疤痕又在隐隐作痛。
贪吃的年龄,永远是在不知饥饱地吃,看着我日益壮大的身材,妈妈甚是头痛。于是,我们“约法一章”:我在妈妈的管理下控制饮食,坚持一个月可获得一份“神秘大礼”。
为了得到妈妈口中的神秘大礼,我暗暗下定决心,捍卫自己的底线。在此后的一个月,望着橱窗里美味的烤翅,我只是咽咽口水;看着摆柜里芳香的蛋糕,我只是抹抹嘴唇。在煎熬中,一个月过去了……
第三十二天时,妈妈一脸神秘的把我拉到一边,用更神秘的语气说:“下楼帮妈取个快递。不过,不许偷看。”我两眼茫然,见我走神,妈妈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不许偷看!戒尺可不在意你是谁。”我回过神来,木然地应了应,飞也似地离开。余光瞥了一眼戒尺,它还是静静地躺着,阳光有些跳跃地洒在它身上。
拿到快递后,如妈妈所担心的,那个黑色的盒子大大的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究竟是什么呢?泛着金色的光晕,那个盒子显得愈加神秘。看?不看?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怀着极为复杂的心理,小心而又兴奋地打开了那个让我纠结的盒子。哇!竟然是我最爱的棒棒糖。但是,妈妈不是一直反对我吃它吗?满肚子的疑惑触动了我的神经。哦!我想起来了,今天是妈妈兑换神秘大礼的日子,难怪呢!看着诱人的糖果,想起我这一个月的艰难,索性席地而坐,抛开形象开始享受美食。
天边由金色的麦浪换成打翻了的葡萄酒,沉浸在糖果世界中的我丝毫没有发现在一棵树下站了很久的妈妈。待到吃完最后一颗糖,我猛然抬头,正好撞上妈妈的背影。没发现我吧?我心虚的想,同时手脚麻利地收拾好满地的垃圾,故作轻松的向妈妈跑去。
回到家,妈妈漫不经心地问:“去取快递怎么这么长时间呀?”我心一惊,以为妈妈发现了什么,同时又觉得不可能,我明明隐藏的那么好,便想撒个娇混过去:“哎呀,只是玩了一会儿。”“只是玩了一会儿?”“那当然。”妈妈,莫非已经看穿了我的谎言?
当我还在思考时,一股强大的气流猛然袭来,妈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起戒尺握住我的手“啪啪”就是两下。我懵了,随后疼痛使我“哇”的一声哭出来。“哭?你哭什么哭?走的时候怎么答应的?连最基本的诚实守信都做不到了吗?”我愣了一下,泪水接着又涌出来。这次,更多的是自责与内疚。瞥向那把戒尺,它依旧是那样。“仁、义、礼、智、信”几个字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那把戒尺仍静静的躺着,落了些灰尘使它光泽不再。那次以后,它再也没有被拿出来。值得庆幸是的是,我终于长大了。
戒尺的作文 篇四
课前,我们用英语跟苏老师互相问好。这时候,所有的人都屏息凝神,一边听他说话,一边惶惶地看着讲桌上的那一把戒尺。谁也无法预料,今天的霉运又
要在哪个人的头顶降临!
那把木尺,苏老师上课必带,木质,两个边缘薄厚不一,上面还有简单的刻度记号。可能经历了不短的时间,棱角不在,印记模糊,留有被手指长期抚弄过的光滑。我上初中的第一天,刚从环县一中调回的苏老师就拿着这把尺子跟我们见了面,并特别强调了它将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担当的重要角色。如果偷懒、耍滑头,先要征得它的同意!他扬了扬手中的尺子,眼里的“寒光”扫遍我们每一个同学。
苏老师身材高大瘦削,走起路来上身挺得笔直,目不斜视,苍白的脸很难看到温情的微笑,尤其是说话时习惯地用牙轻咬下嘴唇的经典动作,第一眼就让胆小的我恐慌,对英语这门功课不知所措。不过,也许是勤奋,也许是爱好,也不排除那把躺在讲桌边上的戒尺发挥了功效,在班里我的英语学得还好,常常得到苏老师的表扬,并成为唯一一个在三年的光阴中没有被那把尺子亲密接触过的学生。那时候对于逆反心理的幼苗刚探出土皮的我们,更是打心眼里反感戒尺惩罚。但是他的不怒自威的神情,又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用最好的状态应对他和他的英语课。
后来渐渐发现,苏老师的戒尺正如他自己所说,只跟那些偷懒、耍滑头的人“打交道”。真正不懂的学生,他会在课堂上留出更多阅读、背诵以及回答问题的机会,还安排对差生进行针对性帮扶,从不无故地在他们的手掌上留下歧视和蛮横的戒尺痕迹,这一点,逐渐改变了我们私下里对他的态度。
苏老师的口头禅是“严师出高徒”,他几乎在每一次讲课时都会提起。但他否定了“高徒”的“高”不单单是成绩优异,更重要的是品行端正,注重内心修养,否则再出众的成绩也无法让一个歪曲的灵魂站得笔直。他对学生德育的重视让我们心中最初的“暴君”形象终于淡化直至消失。
走出校门以后每每想起先前的老师,他的形象总是第一个跃进脑海,尽管漫长的三年里我们曾经谈“尺”色变,若干年后却依旧能清楚地记得他的种种的好,心底倏忽升腾的坚定的力量久久不散。
几年前惊闻苏老师染病,我去看望,他脸色更显苍白。见我来,却现出相当和善的笑容,拉住我的手说了许多话,还教育我生在天地间,就要活出人样来,勤奋、坚持,不妒人先,不居人后。
临出门,我惊奇地在桌子上又看到了那把木尺,静静地躺在一摞书的上面,仍是当年的深灰、粗糙的质纹。三年戒诲,终生警示,一瞬间往事涌上心头,眼窝发热,倍感亲切。
终于明白,那把木尺其实一直搁在我的心里,厚重而醒目。
戒尺的作文 篇五
从古到今,戒尺都是先生手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工具。其用途有两个,一是威慑,二是惩罚。古时多少才子文豪,或金榜题名献功勋于朝堂,或隐于山林留美名于青史。或多或少都得益于戒尺之两大功效。可见,戒尺对于教育可谓是有功而无过也。
可曾记得三尺讲台上的那道被粉笔染白了头发的身影?曾经那唠唠叨叨的声音是否还在你的耳边环绕?在那个老教室里,是否还能听到那戒尺的拍打声?
一年的时光匆匆而去,一学期的校园生活随着时光消散了,只留下那满满的回忆和怀念的泪水。总想起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和老师的批评教育,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班主任那长长的戒尺。
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女老师,年轻的她鼻梁上架着一副粉红色边框的眼镜,显得温文尔雅,乌黑的秀发披在肩上,显得端庄优雅,衬着她那白皙的皮肤,真是漂亮极了!
班主任有把戒尺,大约有半米长,棕色色中微微有些黄色,上面刻着论语和孔老夫子的像,使人看到就敬畏它,以至于我们班没有人去碰这把戒尺。
也正是因为这把戒尺,我变得不再浮躁。
记得有一次考试:刚刚考完试,自我感觉考得非常好,所以当成绩出来时我没有去看,可是班主任却找我了。当时我想:班主任找我干嘛?一定是我这次考得非常好,要夸我啊!我禁不住沾沾自喜。可是,“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我挨训了!
我高兴地走进办公室,班主任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把成绩单摔在桌子上,我紧张起来,忐忐忑忑的伸出手拿成绩单,我迅速的找到了自己,顿时,我仿佛遇到了晴天霹雳:这是我考的吗?生物这是怎么回事?我不相信啊!
“怎么样?生物还行吧?”班主任板着脸问我,我不敢吭声,“知道为什么这样低吗?因为你没涂答题卡!四五十分就这么没了!你知道中考的时候一分是什么概念吗?就是一二十个名次啊!这可是四五十分啊!跟你说别浮躁,你听过吗?原来一出成绩你都是第一个来问的,可是这次呢?还要我找你,觉得考得很好吧?可是事实呢!你就是太浮躁了!”班主任从来没有发过火,可是因为我的错误,班主任发火了!我真的好懊悔,我当时为什么没有好好检查呢?可是现在却晚了。
之后,班主任用那把戒尺打了我,但是我谢谢我的班主任,她让我变得不浮躁了,虽然很痛,但是把这件事给我深深的印在心里,让我得到了教训。可是现在,这件事虽然印在了心里,可戒尺却离我远去了。
这一学期像流水一样迅速没有了,班主任也不再是我的班主任,戒尺也不会再打到我的手上了,多么怀她念,可是她不会再是班主任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戒尺的拍打声淡漠在时间里……
戒尺的作文 篇六
记忆中,我对“戒尺”一直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或许是源于我背起书包要上学的那一天,奶奶就对我说:“在学校要好好听话,不听话老师的戒尺是要打手心的。”“戒尺?”我充满了疑惑和担忧。“是啊,那是一条长长宽宽的棒子,哪个学生不听话或者做错了事手心都是要挨板子。有一次,我因为照顾弟弟妹妹而忘记做作业了,第二天先生的戒尺就‘啪、啪’地落到了我的手心,疼啊……”奶奶继续着她的回忆,而我早已听得毛骨悚然了。懵懂的我心里怕极了,也因此不敢再有什么调皮的举动。可是,我还是看到了老师带着“戒尺”走进了教室,我不敢去正视它,就像我不敢去接受它的惩罚。
老师把它轻轻地放到了讲台上,我才小心翼翼地去打谅它,虽然它不像奶奶说的那样宽,但它比奶奶说的要长。又细又长的竹棒打在手上是不是会更疼呢?我的心跳越来越快了。“ɑ”,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拼音,然后不假思索地拿出了“戒尺”,点着这个字亲切地说:“同学们,请跟我读‘ɑ’。”我好紧张,是不是读得不好,“戒尺”就会落到我的身上呢?整整一节课,“戒尺”都没有落到任何一个同学的身上,倒是让我们学会了好几个拼音。回到家,我不无疑惑地问妈妈,奶奶说的“戒尺”怎么不会打手心呢?妈妈笑着说:“傻孩子,那是传授知识的‘教鞭’啊!”在教鞭的引导下,我学会了拼音,学会了汉字,学会了数学,也由一个无知的孩子长成了青春少年。在我的青春里有困惑,有求知,有感悟,更有着快乐和精彩,渐渐地我就把“戒尺”给淡忘了。
七年级的时候学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其中写到鲁迅的先生有一条戒尺,这又引发了我对它的遐想。我仿佛又看到了老先生拿着戒尺在摇头读书的学童身旁踱来踱去,稍有松懈就会在他们的桌上点点敲敲,若有敢捣蛋戒尺必是无情的。可是这些年我又何曾见过戒尺呢?那条曾被我误认为戒尺的教鞭也早已被多媒体取而代之了。而我这些年是否因为没有戒尺的威严而荒了岁月呢?是否因为没有教鞭的引导而疏了学业呢?没有。那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引导着我,在鞭策着我呢?我依稀记得有一次因为睡过了头而迟到了,走进学校老师早已在教室门口等候了,她关切地问我迟到的原因,听完我的解释以后,她只是微笑着给我讲了一个鲁迅刻“早”字的故事。我因为害怕跑800米而中途退场,老师看见了,跑了过来,在我身边默默助跑,直到终点。
有一年因为爸爸妈妈出门做生意,我被“留守”了,每到双休日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不是看电视就是出门找朋友玩,作业效果常常是不理想,老师知道后总是隔三差五地向我推荐一些名著,还时不时地打电话给我,与我大谈读后心得……当我上学不再迟到,当我能独立跑到终点,当我懂得了自律,我才明白其实每个老师手中都有一把“戒尺”,这是一把无形的“戒尺”,而这把“戒尺”的名字叫“师德”。当“戒尺”成为一种传说,而“师德”在我面前屹然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