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优秀6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授《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和练习等,以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数学原理。然而,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听取他们的反馈,我意识到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首先,我发现在讲解这一概念时,我过于着重于给出具体的例子,而忽略了对这一原理的深入解释。我在板书上示范了一些乘法分配律的例子,但没有详细说明其中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例子,而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规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解释,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其次,我发现在演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通常是在黑板上进行演示,而学生则只是被动地观看和听讲。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和厌烦的感觉,而且也无法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小组活动和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此外,我还发现在练习环节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进度。有些学生可能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比较困难,而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这一概念。因此,我在布置练习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也要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和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对《乘法分配律》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深入解释和理解这一原理的基本概念,增加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进度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目。相信通过这些改进,学生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将会更加深入和牢固。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授《乘法分配律》这一数学原理时,我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然而,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听取他们的反馈,我意识到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首先,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先前的学习经验。在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我假设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没有提前进行知识的复习和概念的铺垫。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障碍。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先前知识的回顾,并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他们建立起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概念和思维框架。

其次,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利用举例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我主要通过公式的演练和讲解来介绍这一概念,但没有给出足够多的实际例子来让学生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实例的引入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理解和应用乘法分配律。

此外,我还发现在练习环节中,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进度。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机会来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而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这一概念并需要更高难度的练习。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化地设置练习内容和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对《乘法分配律》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先前的学习经验,加强举例和实例的引入,同时个性化地设置练习内容和难度。相信通过这些改进,学生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会有所提高。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三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结论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1.上课一开始,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订校服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解决非常熟悉的生活问题、

  2.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请你再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3.本节课有一定的亮点,但其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预想中那么高。可能与我相对缺乏激励性语言有关。也有可能今天的题材学生不太感兴趣。

  4.以后注意,学生不感兴趣的材料,教师应该想办法使呈现的这个材料变得能让学生感兴趣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难点。在理解、掌握和运用上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上好这一课,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好它?我觉得要注重形式上的认识,更要注重意义上的理解。因为单从形式上去记住乘法分配律是有局限性的,以后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时候,遇到一些变式如:99×24+24会变得难以解决。注重意义的理解,能让学生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乘法分配律,那么将来无论形式上怎么变化,学生都能轻松运用乘法分配律。

  北师大版的教材注重学生的探索活动,在探索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规律,才能让他们真正地理解。本课是“探索与发现”的第三节课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完全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活动在进行。

  总体上我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抽象——具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学习中大胆放手,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表示规律,归纳规律,应用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虽然本节课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还不够,因此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学生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另外还有部分学困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等。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四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节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的教学中,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很难学好。

  我认为其中的不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其一,例题仅仅是分配律的一点知识,在课下的练习题中还存在不少乘法分配律类型的题(不过,这好像也是新课改后教材的表现)。如果让学生仅仅学会例题,可以说,你也只是学到了乘法分配律的皮毛;其二,乘法分配律只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的应用,所有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试题,用一般的方法完全都可以计算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不用乘法分配律,学生完全可以计算出结果来,只不过不能符合简便计算的要求罢了,问题是学生已学过一般的方法,学生在计算时想的最多的还是一般的计算方法;其三,本节课的教学灵活性比较大,并没有死板板的模式可以来死记硬背,就是学生记住了定律,在运用时,运用错了,也是很大的麻烦,从题目的分析到应用定律都需要学生的认真分析及灵活运用。

  针对以上自己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从以下两个方面时行教学:

  第一,以书本为依托,学好基础知识。

  有一句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虽然课下还有多种类型题,但它们都与书上的例题有着亲密的联系,所以教学还是要以书本为依托。在教学中,我引导生通过观察两个不同的算式,得出乘法分配律的用字母表示数:a×b+a×c=a×(b+c),在引导学生经过练习之后,我还强调学生,要做到:a×(b+c)=a×b+a×c。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能走出去,还要走回来。再次经过练习,在学生掌握差不多时,简单变换一下样式:(a+b)×c=a×c+b×c,走回来:a×c+b×c=(a+b)×c。如此以来,学生算是对乘法分配律有了个初步的认识,知道是怎么回事,具体的运用还差很远,因为还有很多的类型学生并不知道。于是我就在第二节课进行了第二个方面的教学。

  第二,以练习为载体,系统巩固知识。

  针对乘法分配律还有多种类型,例题中也没讲到的情况,我上网查资料,加上并时的一些认识,把乘法分配律分为五类,并对每类进行简单的分析提示,附以相应的练习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练习。

  类型一:(a+b)×c a×(b-c)

  例:A (40+8)×25 B 15×(40-8)

  类型二:a×b+a×c a×b-a×c

  例:A 36×34+36×66 B 325×113-325×13

  类型三:100+1或80+1

  例:A 78×102 B 125×81

  类型四:100-1或40-1

  例:A 45×98 B 25×39

  类型五:+1或-1

  例:A 83+83×99 B 91×31-91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五

  这两天学习乘法分配律,孩子们的普遍感觉是比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起来难一些。作业中的错误也很多,主要错在一下几点:

  1、78×(100+5)

  =78×100+5…………这种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教好的理解

  乘法分配律:括号外面的数要分别乘括号内的两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

  2、85×99+85

  =85×(99+85)…………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个别孩子

  对式子中的数据理解不好,不明白加号后面的

  85表示的是1个85,可以看成85×1。

  3、104×25

  =(100+4)×25

  =104×25…………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有的孩子对乘法分配律的引用不熟练,变式之后又按照顺序进行计算,回到了原式。

  4、76×54+76×47-76

  =76×(54+47)-76…………有这种做法的孩子属于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不够灵活,当遇到部分积较多的时候,不能较好的应用分配律进行简便算。

  5、25×32×125

  =(25×4)+(8×125)…………个别学生在做题时有一种惯性,学完乘法分配律之后,所有的题目都用分配律进行计算,不能灵活的选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综合学生出现的错误之处,可见大部分孩子对运算律能够较

  好的理解,只是在应用时不能够灵活的应用。直接应用规律进行简便算的能准确理解,而需要变式的题目则不能较好的应用,也有个别孩子因为理解不清而不会应用。根据学生的情况,我采用相应的措施,以便让孩子们真正理解,灵活应用。

  一、个别指导。

  对分配律不理解的孩子,我进行个别的指导。具体是举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孩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在解题、比较的基础上理解两部分积表示的意义,理解括号外的数要分别乘括号内两个数的道理,这样借助具体事例,形象的进行理解、概括,有助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

  二、对比练习。

  针对有的孩子把分配律和结合律混淆的情况,我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孩子在练习中记性比较、分析,从而掌握。如:

  25×3×17×4 25×3+17×25

  比较两个算式的不同之处,说说算是中分别有什么运算,运用什么运算律才能简便计算,这样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慢慢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不同,继而再灵活应用规律进行计算。

  三、针对练习。

  针对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问题,我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孩子在练习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比一比怎么计算更加简便,这样在比较、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如:125×48

  因为刚学过乘法分配律,学生在计算125×48时,也应用分配律:125×40+125×8,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让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简便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125×8×6,再比一比:哪种方法更简便?这样在比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时,一定要先观察题目中各个数的特点,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简便与正确。

  通过对孩子错因的分析与相应的指导、练习,孩子们对乘法的运算律理解掌握也越来越好,作业的错误明显减少。看来,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引导,只要我们对孩子有耐心、有信心,孩子们就一定能够学会、学好!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六

  《乘法分配律》是本章的难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在设计本教案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试图寻找一种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参与共同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不同的人的数学水平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方式。结合自己所教案例,对本节课教学策略进行以下几点简要分析:

  一、教师要深入了解各层次学生思维实际,提供充分的信息,为各层次学生参与探索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不会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师若不了解学生实际,一下子把学习目标定得很高,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观望,失去信心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以往教学该课时都是以计算引入,有复习旧知,也有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开场。我想是不是可以抛开计算,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课堂,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这样所设的起点较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出来的算式就比较开放。学生能自由发挥,对所学内容很感兴趣,气氛热烈。到通过计算发现两个形式不一样的算式,结果却是一样的。这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是来自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的。

  三、总体上我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抽象——具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老师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四、在学习中大胆放手,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表示规律,归纳规律,应用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虽然本节课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还不够,因此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学生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另外还有部分学困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等。

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绘本教学:蜈蚣叔叔的袜子【精简3篇】

中班数学绘本教学:蜈蚣叔叔的袜子...
教学资料2013-09-06
中班数学绘本教学:蜈蚣叔叔的袜子【精简3篇】

《“番茄太阳”》教学设计【精简6篇】

《“番茄太阳”》教学设计1一、课前问候:师:同学们好!生:……(学生的声音很小,参差不齐)师:该怎么称呼,怎么问候?生:……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喜欢帮助别人,帮张老师一个忙。一日,我去郊游,一虫子飞...
教学资料2014-05-02
《“番茄太阳”》教学设计【精简6篇】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优选3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记得我小时候也学过,现在的教材依然编排在内,所以我跟孩子们说,可见这篇课文有着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它与《富饶的西沙群岛》有着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就是...
教学资料2013-07-08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优选3篇】

英语教学手段有哪些【优质3篇】

敖惭еΓ笤谛奈颍皇┙讨Γ谟谟盏肌I扑荚虻茫朴赵蛲ǎ挥账冀蝗冢倭冻筛帧!苯萄且幻趴蒲В灰颐强舷鹿Ψ蜓芯浚嵴业浇饩龈髦治侍獾耐黄瓶诘摹!霸谟⒂锝萄е校Φ被购⒆用撬档娜ɡH妹裰飨褚蛔...
教学资料2014-04-08
英语教学手段有哪些【优质3篇】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经典3篇】

导语:编写教学设计,依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师更好把握课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地理教学设计:与同学们谈地理,供大家阅读与参考。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 教材分析 作为中学地理的开篇...
教学资料2013-08-04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经典3篇】

元日教学设计(优秀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元日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教学资料2018-08-01
元日教学设计(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