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反思【经典6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通过反思和总结,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没有充分利用整十数的特点。他们往往采用逐位相加的方法,而没有意识到整十数的特殊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数之间相加的规律,比如两个整十数相加,只需要将个位数相加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解题,并且培养他们对数学规律的认知能力。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于进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一些较难的题目中,学生经常出现进位错误,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进位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进位的理解。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分析进位的原因,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忽略了问题中的关键信息。他们往往急于进行计算,而没有认真阅读问题,导致结果与问题不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教学中加强对问题分析的训练。我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问题,提取关键信息,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理解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避免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
最后,我认识到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我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性问题,让他们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学习表现将会有所提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反思和总结,得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没有掌握好进位的方法。他们往往只关注个位数的相加,而忽略了整十数和进位的计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教授进位的方法和技巧,比如通过十位数的加法来计算整十数的进位,以及如何将进位加到个位数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进位的计算方法,避免因为进位错误而导致的计算结果错误。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没有充分利用整十数的特点。他们往往采用逐位相加的方法,而没有意识到整十数的特殊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通过示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发现整十数之间相加的规律,比如两个整十数相加,只需要将个位数相加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解题,并且培养他们对数学规律的认知能力。
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忽略了问题中的关键信息。他们往往急于进行计算,而没有认真阅读问题,导致结果与问题不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教学中加强对问题分析的训练。我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问题,提取关键信息,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理解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避免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
最后,我认识到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我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性问题,让他们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学习表现将会有所提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6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下是我对于自己教学这一课后觉得满意的几点:
教学一开始,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两组口算题,创设比赛场境,让学生在比赛中复习旧知,使复习这个环节面貌全新,不单调;比赛结束,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得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知识重难点处故意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纠错,从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如:在教学35+3时,通过帮学生拨计数器时故意把3个珠子拨到十位上,下面的学生表示反对老师的拨法,这时我要学生说出反对的理由,学生经过自己的解说战胜老师,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向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9捆带9根)
教学方法: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填空:
3个一是();3个十是();3个十和5个一是( )。
2、口算练习:
30+30=5+3=30+4=50+20=
4+20=8+30=3+3=60+5=
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小朋友们当老师让你们在练习本上写字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肯定非常的高兴,因为你们又学会了写其它的字,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再写2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发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学习中。)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写2个字)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25+2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数数的方法得到结果,利用数的组成得到结果)
师作点评,重点讲解利用数的组成做计算题
师适时板书25+2=27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小结: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
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该怎样列式呢?
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同桌交流一下该怎么摆,结果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不摆小棒再说说25+20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25+20=45中25是两位数,20也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课题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
35+3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
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从而更好地进行运算。)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看谁算得快。给孩子们限定时间完成做一做。
3、解决问题。
我们班有20个女生,23名男生,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设计意图:上完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后反思:
优点
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
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缺点
多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我的反思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
通过学生的小结,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25+2=2725+20=45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五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把握知识呈现的层次性。在细微之处仍然体现出层次性。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虽然学生语言概括不到位,我认为他说到也够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其实在新授中也融入了练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通过学生谈注意点,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尤其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学习怎样的算式”,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提炼过程结构。在“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主动研究相关内容。
上完课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如:
蒋主任说本节课还是重心不够下移,学生的学习是钓鱼式的.的确,在教到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算什么?学生说来说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我很着急,又不知如何引导,就一个劲的一问一答理想想这和我平时在教学中一贯的做法有关,有时害怕学生不会,设计的问题过于细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中学会了知识,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一定要有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
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学完例1之后,看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快速进入例2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没能及时地把习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也没有沟通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同点,就觉得有些眼花了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此外,到结束也没能让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开始黑板上遗留的45+9就不了了之.要是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就是把知识贯通起来了吗.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由第一次执教,再在一起研讨,最后到再一次执教,这一系列活动让我感觉:没有研究之前感觉这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好研究的;研究了才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也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了,才有收获!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知识生长点是整十数加整十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一节我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通过复习唤醒孩子头脑中关于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
对于例题的处理,我直接呈现3辆车的信息,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提问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对于45+30的计算过程,和我预设的一样,刘远首先站起来回答:“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的确,这是大部分孩子对45+30计算方法的初始认识,家长们的确是这样教孩子们的。孩子就是孩子,尽管我已
经用心良苦地唤醒他们头脑中关于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旧知,但是他们依然毫不领情地搬出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于是,我引导:“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到呢。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很好,孩子想到了先把45分成4个十和5个一再进行计算。而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再计算45+3时,孩子们就很自觉从用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计算方法了。
这节课的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也就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异同。对于这个难点,我一直犹豫的是最后总结学生的发言时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们的异同表述清楚。一开始是这样表述的: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整十数,那么整十数就和两位数的整十数先相加,如果加的是一位数,一位数就和两位数的一位数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后来有琢磨了一番,改成了这样的表述: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几个十和几个一;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果加的是几个一,就要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呢?个人觉得,后一种“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更贴切一些,因为“十”和“一”是计数单位,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就在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其通分后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的缘由就是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
看来,数学语言需要三思而后说。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六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