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跷跷板》教学设计【优秀4篇】

学生活动《跷跷板》教学设计 篇一

引言:

跷跷板作为一种常见的操场游戏设施,不仅可以带给孩子们乐趣,还能锻炼他们的平衡能力和协作能力。本篇文章将介绍一节关于跷跷板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学习平衡和合作。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如何保持平衡:学生能够通过跷跷板游戏的实践体验中,掌握如何调整身体的重心来保持平衡。

2. 培养合作精神:学生能够意识到在跷跷板游戏中需要与搭档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二、教学准备:

1. 跷跷板设备:确保跷跷板设备完好无损,安全可靠。

2.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游戏。

3. 安全措施:向学生们强调安全第一,提醒他们在游戏中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跷跷板的图片或者实物,向学生们介绍跷跷板的基本概念和玩法,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游戏规则说明:向学生们解释跷跷板的游戏规则,包括双方协作、平衡保持等要点。确保学生们理解规则,并能够独立操作。

3. 练习阶段: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两人,进行跷跷板游戏的练习。教师可以示范如何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鼓励学生们积极实践,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比赛阶段:在学生们掌握了基本技巧后,组织跷跷板比赛。可以设置不同的关卡或者挑战任务,让学生们在游戏中竞争,并通过合作取得胜利。

5. 总结:在游戏结束后,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整个游戏过程,总结学到的经验和教训。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保持平衡和合作,是否理解游戏规则,并能够独立操作。

2. 学生自评:给学生们提供一些问题,让他们自我评估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收获,以促进他们对学习的反思和提高。

结语:

通过跷跷板游戏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不仅能够锻炼平衡能力和协作能力,还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培养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勇于面对困难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又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跷跷板》教学设计 篇二

引言:

跷跷板是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操场游戏设施,它不仅可以带给孩子们快乐和乐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平衡能力、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本篇文章将介绍一节关于跷跷板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跷跷板游戏帮助学生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

1. 发展平衡能力:通过跷跷板游戏的实践体验中,帮助学生们掌握如何调整身体的重心来保持平衡。

2. 培养协作能力:学生能够在跷跷板游戏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搭档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3. 增强社交能力: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 跷跷板设备:确保跷跷板设备完好无损,安全可靠。

2.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三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游戏,并且有一个学生充当观察员。

3. 安全措施:向学生们强调安全第一,提醒他们在游戏中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段跷跷板游戏的视频或者实际演示,向学生们展示跷跷板游戏的乐趣和挑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游戏规则说明:向学生们介绍跷跷板游戏的规则和要点,包括平衡保持、协作配合和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学生们理解游戏规则,并能够独立操作。

3. 练习阶段: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跷跷板游戏的练习。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上跷跷板,另一名学生担任观察员,观察并记录他们的表现。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们指导和帮助,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4. 反思和改进:在练习结束后,观察员向学生们反馈他们的表现和改进意见。学生们通过观察员的反馈,自我评估和改进自己的表现。

5. 比赛阶段:在学生们掌握了基本技巧和改进意见后,组织跷跷板比赛。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级别或者挑战任务,让学生们在游戏中竞争,通过合作取得胜利。

6. 总结:在比赛结束后,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整个游戏过程,总结学到的经验和教训。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保持平衡、配合默契,并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观察员的反馈:观察员向学生们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帮助他们自我评估和提高。

结语:

通过跷跷板游戏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不仅能够锻炼平衡能力和协作能力,还能够培养自信心、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又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成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跷跷板》教学设计 篇三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2、学情分析

  “轻重”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

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3、重点难点

  对轻重的感知、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小实验,感受重量

  1、引入:让同学们把一支铅笔和铅笔盒分别放在两只手上,感受它们的差别。

  2、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板书课题:跷跷板)

  活动2

  【讲授】探究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1、看一看、说一说

  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1)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的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2)看第二幅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

  生:狮子比老虎重

  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

  (3)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或教室里哪些物品一看就知道谁重,谁轻活动3【活动】探究实践操作,体验轻重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铅笔盒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铅笔盒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再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活动4【活动】探究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3、猜一猜、称一称

  (1)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出示天平称一称)

  (2)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球让学生猜猜哪个轻,哪个重

  强调: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也不一定轻;轻重是相对而言的

  活动5【练习】实际应用拓展练习

  第23页第1——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让学生说出理由,如有必要教师可适当提示)总结延伸重申重点

  1、小朋友们,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学得愉快吗?老师也很高兴,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进步?(学生总结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教师强调轻重的相对性以及不一定大的物体就重)

  2、你认为我们班今天谁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你自己的表现呢?(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跷跷板

  看一看轻的上翘

  比轻重的方法:掂一掂重的下沉

  称一称

学生活动《跷跷板》教学设计 篇四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感受朗诵儿歌的'乐趣。

  2、初步感知高和低。

  活动准备

  挂图若干个跷跷板模型,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导入。

  师:刚才我们去哪里玩了?玩了什么?你们觉得好玩吗?

  二、教师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后提问:

  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跷跷板是怎么玩的?

  三、教师出示自制跷跷板,边摆弄跷跷板边示范念儿歌。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小的跷跷板,我们一看,这个跷跷板长得和我们玩的跷跷板一样吗?今天跷跷板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听听,跷跷板里的儿歌都说了些什么:“跷跷板,两边翘,翘一翘,翘一翘,高高低低真奇妙。”这首儿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跷跷板》,小朋友在玩跷跷板的时候是怎样子的?(一边高一边低)

  四、学念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后提问:

  师:儿歌叫什么名字?

  2、教师边摆弄跷跷板边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念这首跷跷板的儿歌吧!念儿歌的时候,老师大声念,请小朋友小声的跟着老师念,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3、教师边用手演示边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师:老师不仅带来了模型跷跷板,看,老师的手也能变成跷跷板哦,看看老师变成的跷跷板会不会念儿歌呢?我们一起它好吗?

  4、幼儿边模仿老师的动作边大声念儿歌。

  师:现在也请你们把自己的小手伸直,变成跷跷板,用好听的声音一起念儿歌吧。

  五、一边念儿歌,一边做《跷跷板》游戏。

  1、先请两名幼儿上来做示范。

  师:请大家想想:还可以怎么变跷跷板呢?(先请幼儿思考后教师再请一名幼儿上来做示范,边做边念儿歌)

  2、请幼儿自发找朋友,两个为一组,集体一起边做游戏边念儿歌。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两个一起上来做跷跷板的游戏吧,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做一边念儿歌。

  六、发给幼儿跷跷板模型,边玩边念儿歌。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很多跷跷板的模型,它们也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模型,一边玩一边和老师念儿歌吧。

  活动延伸

  刚才老师教给小朋友玩跷跷板的游戏,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出去外面玩跷跷板的游戏吧。

相关文章

树和喜鹊优秀教学设计【精简3篇】

树和喜鹊优秀教学怎么设计?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了解“只有”“孤单”“邻居”的意思,正确书写“快乐”一词。 2.发现句子内部的...
教学资料2012-04-02
树和喜鹊优秀教学设计【精简3篇】

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推荐3篇)

  导语: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下面是cnfla儿童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教...
教学资料2015-07-09
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推荐3篇)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打白骨精》教...
教学资料2016-06-07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课文《说木叶》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一、教学三维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教学资料2019-06-09
课文《说木叶》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实用3篇)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去。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
教学资料2011-09-04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实用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反思(优秀6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四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资料2013-01-01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反思(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