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设计(推荐3篇)
《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芙蓉楼送辛渐》背景和作者辛弃疾;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分析辛弃疾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分析辛弃疾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与《芙蓉楼送辛渐》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与理解(10分钟)
1.让学生阅读《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并解读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理解辛弃疾的写作手法。
思考与探究(15分钟)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与辛弃疾的生活经历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分享给全班。
创作与表达(20分钟)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以《芙蓉楼送辛渐》为题材的诗歌或散文。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
归纳与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总结课堂上学到的关于《芙蓉楼送辛渐》的知识和理解。
2.回顾辛弃疾的写作手法和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拓展与延伸(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探究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芙蓉楼送辛渐》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2.分析辛弃疾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2.分析辛弃疾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理解辛弃疾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与《芙蓉楼送辛渐》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与理解(10分钟)
1.让学生阅读《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并解读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理解辛弃疾的写作手法。
思考与探究(15分钟)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与辛弃疾的生活经历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并分享给全班。
创作与表达(20分钟)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以《芙蓉楼送辛渐》为题材的散文或评论。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
归纳与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总结课堂上学到的关于《芙蓉楼送辛渐》的知识和理解。
2.回顾辛弃疾的写作手法和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拓展与延伸(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探究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设计 篇三
《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书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首诗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同学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
片检查生字认读:吴孤洛壶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三、指导自学
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的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
解字词(借助注释、查工具书)解诗句(串词串句)
解全诗(串句连诗)
朗读(体会感情,有语气朗读)
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按学法汇报)
“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景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入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们还需要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这是我们这节课增加的学法之一。
1、介绍作者王昌龄及背景。
2、了解作者、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了解了背景,理解了诗句,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背一二句写友情的句子)
(2)体会诗人表达他和辛渐之间的深厚感情的。
3、深入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你能把作者与友人深深的离别之情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不仅理解了诗句,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我们可以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注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理环境。雨后的清晨,天气初晴,青山滴翠,孤山兀立。一个“孤”字,也形象地传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写的是诗人对辛渐的叮咛和托付之语。意思是说:你到达洛阳后,假如有亲戚朋友询问我遭贬后的近况,你可以告诉他们,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这两句诗并不仅仅是诗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诗人以凛然的姿态对小人诽谤所进行的驳击,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