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经典6篇)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一

分数与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分数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分数和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一道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板书等方式,详细介绍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分数运算练习,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 拓展活动:提供一些分数与除法的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分数与除法的重要概念和运算规则。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包括分数与除法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的讲解。

2. 实例练习题:提供一系列分数与除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问题:提供一些与分数和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合作探究和拓展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二

分数与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分数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分数和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小组合作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详细介绍分数与除法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分数与除法的练习,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 拓展活动:提供一些分数与除法的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分数与除法的重要概念和运算规则。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包括分数与除法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的讲解。

2. 实例练习题:提供一系列分数与除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问题:提供一些与分数和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合作探究和拓展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65-6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目标:

  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具准备】:

  圆形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剪刀、直尺、圆形纸、彩笔。

  【课前游戏】:

  1、IQ题。

  (1)毛毛很怕打针,但今天医生替他打针时,他觉得屁股不痛了,为什么?

  (2)一只山羊,在它的左边放一块牛肉,在它的右边放一块鱼肉,请问它会吃哪一块?

  2、玩相反游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0分钟)

  1、师:林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有哪位同学准备要过生日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边学数学,一边跟这位同学庆祝生日好吗?

  师:同学们请看,林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8个蛋糕)

  2、师:如果要把这8个蛋糕平均分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里面的4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

  师指名由那名生日的同学回答。

  生:2个,8÷4=2(个)(师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3分钟)

  (1)课件出示例1。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将8个小蛋糕变成1个大蛋糕,把这个大蛋糕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个呢?现在请每个同学用手上的圆折一折,分一分,然后同位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板书)

  (2)学生议论,教师巡视。(巡视时找一组同位汇报)

  (3)生1:1÷4=0.25(个)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就要算1÷4得多少。

  生2:1÷4= (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第1个学生说得不好,再找第二个)

  (4)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吃,就是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其中的1份,这1份占这1个蛋糕的 ,也就是 个蛋糕。

  (5)师:请同学们拿着你们手上的圆,自己说一次分的过程。

  (6)补充练习: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看谁学得最棒,老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平均分给7个人呢?(师提问时指着板书说)

  生回答,师同时板书。

  (7)引出课题。

  师:两个数相除,商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究竟怎样准确地用分数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2、教学例2。(7分钟)

  (1)把例1变例2。

  师:刚才老师带了1个蛋糕平均分给你们4个人,今天我们跟这位同学庆祝生日,请问你愿意带1个蛋糕来吗?(生:愿意),你呢?你呢?好,现在有3个蛋糕。

  教师在四人小组身边说完后,先改正板书,再用课件出示3个蛋糕。

  师:现在将他们带来的3个蛋糕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怎样列式呢?

  生:3÷4

  师:你能猜想一下它的结果吗?

  生:3÷4= (个)(板书: (个)?)(?号用红色粉笔板书)

  师:大家的猜想都是这样吗?

  (2)师:他的猜想对不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四人小组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合作来分一分,剪一剪,并讨论这两个问题。(课件出示)

  1、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蛋糕?

  2、你是怎样分的?

  (3)学生动手剪拼,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9分钟)

  (教师可用激励语言:这个小组合作得很好)

  (4)学生汇报,集体探究。(14分钟)

  生1:一个一个分,把每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1份就是1个蛋糕的 ,每人可分得3个 个蛋糕,就是 个蛋糕。

  (学生汇报分时,教师站在讲台与学生之间,听请学生的汇报,特别是“平均分”三字,教师订正时注意把圆摆正。)

  师:小组的另外几个同学有补充吗?其他同学对于这种分法有补充非吗?对,这个小组1个1个地分。其它小组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把3个蛋糕摞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这1份占这三个蛋糕的 ,相当于一个蛋糕的 ,就是 个蛋糕。

  师:小组的另外几个同学有补充吗?其他同学对于这种分法有补充非吗?对,这个小组很聪明,三个一起分。

  生3:先把2个蛋糕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得4个 个蛋糕,再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 个和 个蛋糕拼在一起,就是就是 个蛋糕。

  生4: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 个蛋糕,3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3个 个蛋糕,就是 个蛋糕。

  (教师不可重复学生的汇报,注意引导)

  (5)课件演示分饼过程:

  师:刚才两个小组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分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种方法:一个一个地分,把每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1份就是1个蛋糕的 ,每人可分得3个 个蛋糕,就是 个蛋糕;第2种方法:把3个蛋糕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每份占这三个蛋糕的 ,相当于一个蛋糕的 ,就是 个蛋糕。

  师:全班齐读这句话。

  生:3个蛋糕的 ,就是1个蛋糕的 。

  师:其实3个蛋糕的 ,就是 个蛋糕,而1个蛋糕的 也是 个蛋糕。(师指着投影说)

  (6)师:通过我们的合作,证明这个同学的猜想是对的。3÷4= (个),但要记得答数。

  师:请同学们完成书中的填空并指着例2的过程图说一说分这3个蛋糕的过程。

  (7)补充练习: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出2道题考考大家,把5个蛋糕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学生口答:5÷7= (个)。

  师:如果把7个蛋糕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又分得多少个呢?

  学生口答:7÷9= (个)。

  (分别请2名学生回答,师同时板书))

  3、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20分钟)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请独立观察思考。

  (2)师:请同位交流。

  (3)学生同位交流讨论。

  (4)生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让学生拿着棒指着黑板的数字说)

  (学生能够说出“相当于”教师要表扬,学生没有说出“相当于”,

教师待学生说完后订正)

  师板书:相当于。

  师:再请1个同学说一说。

  生2: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学生汇报时教师划线,板书时把第2、3组算式往下移)

  (5)师小结:请每个同学看着这些算式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板书)

  师:我们能不能反过来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什么?

  生: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师在板书上把另一端箭头补上)(激励)

  (6)师: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谁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种关系。

  生: ,b≠0(师板书: )

  师:为什么b≠0?

  生: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在b不能为0。

  师:这位同学非常细心。对,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0。(师板书b≠0)

  4、质疑问难。(24分钟)

  (1)师:请同学们看课本65和66页,画出重点知识,再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生1:如果商是整数,可不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一下这位同学?

  生:可以,但我觉得用整数表示比较合适。

  师:对,像8÷4,它的商可以怎样表示?(板书: )

  (3)生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知道?

  生:分数是一个数,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运算,而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你真棒,掌声鼓励。我们在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要用“相当于”来说。

  (教师不要问:懂吗?)

  (4)生3:如果被除数大于除数,商应该怎样表示?

  师:谁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生:同样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比如9÷7,商应该用 表示。

  三、扎实训练,活用新知。

  1、课本P66做一做:第1题。(27分钟)

  (1)师:刚才同学们带来很多好吃的东西让我们共同分享,同学们都很团结,合作。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有什么生日愿望呢?

  生:我希望得到很多不同的礼物。

  师:现在这里有4份礼物,我们先看看第1份礼物是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完成66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学生在课本中独立完成。

  (3)师指名回答。(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

  (4)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仿照这3道题,自己写出几道等式。

  (5)师:请同位互相检查,选其中1题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6)用钥匙打开礼物。

  2、课本P67练习十二:第1题。(31分钟)

  (1)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打开第2份礼物,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课本P67页练习十二第1题。(课件出示)

  (2)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题目。

  (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4)师:如果现在有2千克葡萄干,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个袋重多少千克?(课件出示)

  生:2÷3= (千克)(课件出示答案)

  (5)用钥匙打开礼物。

  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33分钟)

  (1)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再看第3份礼物,先看看这道题。

  (2)课件出示题目: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1、9÷16= ( )

  2、 =13÷10 ( )

  3、把4块月饼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 块月饼。 ( )

  (3)学生抢答,及时订正。

  (第2小题,判断后改为正确的)

  (第3小题,判断后要求说出正确的一句话)

  (4)用钥匙打开礼物。

  4、综合练习。

  (1)师:现在打开最后1份礼物,其实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课件出示)

  (2)出示题目:

  小明和小红都用包装带包装礼物,小明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1段,而小红用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3段,谁用的包装带长一些呢?

  (3)教师指名回答。

  (4)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把3米长的包装带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1段,就是 米,而把1米长的包装带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3段,也是 米,所以两个人用的包装带是一样长的。

  (教师不要问超过2个人,第2个学生答不出师就引导)

  (5)教师课件演示小结。

  (6)师:每个同学自己说说这句话:3米的 与1米的 同样长。

  (7)用钥匙打开礼物。

  四、全课总结,拓展新知。(39分钟)

  1、师:大家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学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要求学生具体说)

  师:今天我们跟你庆祝生日,你感觉怎样?

  2、师: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怎样?你觉得同学们的表现怎样?你觉得老师表现怎样?课堂上你高兴吗?

  3、唱生日歌。

  五、时间调控性练习:课本P67:练习十二第2题。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难点: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复习:76是()数,它表示()。10/7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观察:5÷8=4÷9=这两道题能得到整数商吗?

  3、谈话:同学们,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会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分数的意义怎样解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这个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

  (4)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2、教学例2、

  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1)平均分同样可以列式为:3÷4。

  (2)小组合作探究: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

  (3)通过进一步探究,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了吗?

  师生共同小结: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a÷b=ba(b≠0)想一想:为什么要注明b≠0?

  三、拓展应用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cm,它的边长是周长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会对假分数与带分数进行正确互化。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出示例1:我想调查一下,最近那位同学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师:同学们愿意帮xxx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生:愿意!

  师:出示蛋糕,接着出示例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

  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

  生:3(1)

  师:对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1/3表示了。

  即:1÷3=3(1)(个)

  答:每人分得3(1) 个。

  活动二:剪一间,拼一拼。

  师:“六一”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班主任刘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生:想!

  师:出示例2 :把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这里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量?用什么方法分?有哪些分法?(让同学们充分考虑好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课件显示3张饼]

  ②剪一剪:下面我们用事先准备好的3个圆形表示这3张饼,请同学们以小组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摆在桌子上。[课件显示把3张饼分成了4份]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每份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课件显示拼好后的3/4个饼]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3÷4= 4(3)(张)

  答:每人分得4(3) 张。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3(1) 3÷4= 4(3)

  讨论、感知关系

  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这里的b≠0

  师: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

  活动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活动四:课堂检测(一)

  1、填空:课本P39试一试1。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4= 3÷4= 8÷3= 7÷3=

  1÷7= 13÷4= 5÷2= 4÷9=

  活动五:假分数带分数互化。

  师:观察练习2中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如何将这些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呢?

  生:小组讨论思考

  师:以7/3为例讲解,课本P39 T 2、3

  师生共同总结互化方法。

  1、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分母所得整数为带分数左边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

  2、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分母不变,用整数部分与分母的乘积再加原分子的和作为分子。

  活动六:课堂检测(二)

  课本P40 练一练 的2、3。

  课后作业

  用一张16开的纸设计一张数学报,说说各栏目所占的篇幅约占这张报纸的几分之几。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构筑探索交流的平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4张同样大小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例题

  口答题

  1、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2、把4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3、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怎样列式?板书3÷4

  引导: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

  不满1块那该怎么表示呢?

  生:小数或分数

  二、实践操作探索研究

  师:那怎样用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片,把它看作3块饼,按题目的要求把它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怎样的想的,当学生表述比较好时,教师有选择的把圆片贴在黑板上,等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接下来我们请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研究所得结果。

  (生讲述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总结:(1)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所以就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分得1/4块,现在一共有3块饼干,每人就可得到3个1/4块,就是3/4块。

  (2)如果把三块饼干放在一起分,每人就可以分得3块的1/4,就是3/4块。

  总结: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3/4块

  板书:3÷4=3/4(块)

  师:如果我想把3块饼干分给5个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理由。板书:3÷5

  师:想想该怎么去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下。

  指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板书:3÷5=3/5(块)

  师:如果分给7个小朋友呢?

  学生口述3÷7=3/7(块)

  三、归纳总结,围绕主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和除法算式之间有和联系?这也正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生相互交流。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师:除法算式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生补充: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又可怎么写?

  生:a÷b=a/b

  师:这里的a和b可以取任何数吗?为什么?

  生:除数不能为0。

  师: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吗?

  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到第45页,马上完成“练一练”的第一小题。

  集体校对。

  师引导:比较上下两行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用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两个数相除。

  师:接下来请大家独立完成“试一试”两小题。

  然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师: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生:7÷10=7/10(米)

  师:第二个呢?

  生:23÷60=23/60(时)

  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

  集体讲评校对。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口答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三题

  学生在书本上完成,

  教师追问: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把2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的第二题

相关文章

母鸡教学设计【推荐4篇】

《母鸡》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母鸡》教学设计,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母鸡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
教学资料2017-02-09
母鸡教学设计【推荐4篇】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精简3篇)

  导语:《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
教学资料2016-09-05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精简3篇)

《搭配中的学问》公开课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搭配中的学问》公开课教学...
教学资料2011-04-02
《搭配中的学问》公开课教学设计(最新6篇)

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优选3篇】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
教学资料2018-04-07
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优选3篇】

楼兰之死教学设计【经典3篇】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共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学生都是附近农村的,父母虽然都在身边,但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 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
教学资料2019-07-09
楼兰之死教学设计【经典3篇】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推荐6篇】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11.(1)课文朗读动漫。(2)小鸡、小鸭的相关知识。(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2.了解小鸡、小鸭。(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1.谈话导...
教学资料2015-09-07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推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