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通用6篇)

篇一: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下面将分步骤详细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应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的描述。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行性和可测性,并与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和特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指导教学的开展。

第二步: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

第三步: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步: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应具有逻辑性、连贯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包括引入、展开和总结等环节。

第五步: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估和反馈。教学评价应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及时性,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讨论、实验等不同的评价方式,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和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能力。

篇二: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下面将分步骤详细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应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的描述。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行性和可测性,并与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和特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指导教学的开展。

第二步: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

第三步: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步: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应具有逻辑性、连贯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包括引入、展开和总结等环节。

第五步: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估和反馈。教学评价应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及时性,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讨论、实验等不同的评价方式,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和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能力。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 篇三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

  (1)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研究对象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与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就是:

  ①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②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③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④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3)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假设的学生(即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假设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无不例外地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另外,以往的那种重教而轻学的研究是不可取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内部学习过程自己完成的,学习的结果将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

  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处于教学的劣势上,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可以说,教学设计具有个别化教学的特征。

  (4)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和教的双边活动,教学设计是以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为依据,探索教学规律,从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媒体及方法策略的体系。

  因此,必须以研究学和教基本规律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作为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决策的科学依据,有了成功的教学设计,优化的教学效果才有保证。

  (5)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

  (6)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对设计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2、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首先进行“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然后进行“学习目标的阐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接着依次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论对教学设计的前期工作进行修改完善。

  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要素。

  (1) 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

  (2) 教师需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行学生特征分析,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考察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关于学习内容具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即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

  (3) 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

  (4) 确定教学策略,考虑如何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的途径,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

  (5)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在行为评价时,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作重新审查,特别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对于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理解,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将整体性的教学设计过程分解为诸多要素,主要是为了便于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掌握和发展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技术。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和整体功能出发,保证“目标、学生、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

  二是应该认识到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过程,涉及到的如环境、学生、老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在利用模式设计教学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决定设计步骤,确定从何入手,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工作。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 篇四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和简单的事实推理;

  3、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意见。教学重点:找出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打过电话吗?付过电话费吗?你们付的电话费是怎样计费的?

  (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后,出示下表):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20xx年调整后的201卡普通国内长话资费标准:

  师:你能理解这个表格吗?根据这个表格,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请举例说明。

  (这里的问题是开放性的,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估计学生会说一些比如:调整后在09:00~18:00时间段内打了15分钟电话,就可以算出话费为9元,等等,然后老师给出下面问题)

  问题:某人在21:00时拨打一个从杭州到上海的电话,如果调整前的话费为3.4元,那么这个电话在调整后的话费是多少?

  [这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打电话”“付电话费”,给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师:请找出本题涉及哪几个量,又有哪些等量关系?(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组发言,互相补充,得出以下结论:)

  1、涉及到通话时间、话费标准和话费三个基本量;

  2、基本关系:通话时间×话费标准=话费;

  3、调整前或调整后这个电话的通话的时间不变。

  [这一层次及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组讨论,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尝试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利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找出典型的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评) 解:设所求的话费为x元, 3.40(×6=510秒〈3600秒,说明这个电话始终在20:00-22:0.0400时间段内〉由题意得:3.40x×6=×6 0.040.03解这个方程得:x=2.55(元)答:这个电话在调整后的话费是2.55元。

  说明:

  ①括号内部分估计多数学生不会想到,或已经想到但没有写出来,所以老师在讲评时,也先不出示这部分,然后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补充完整;

  ②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同形式的方程,但只要学生得到的方程是合理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应用与拓展〉:

  (1) 如果在21:00时拨打的这个电话,通话时间为75分钟,则调整前后的话费分别是多少?调整前:调整后:0.04+×0.03=24+4.5=28.5(元) 6×0.03=22.5(元)[说明:此题可先让学生思考后得出应该分段计算]

  (2) 如果本例中调整前的话费为30元,则调整后的话费是多少?解:设调整后的话费为x元,0. 04×60×60÷6=24元〈30元,说明通话时间超过1小时,由题意得: 3600+0.03x×6=0.03×6解得:x=24(元)答:调整后的话费为24元。

  [说明:此题应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补充,最后组织学生完成这个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认真细致的精神。]归纳小结:师:通过刚才对此例的问题解决,请大家认真回顾,细细体会,说出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归纳总结出以下步骤,屏幕显示)

  1、 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意思,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词汇的含义;分清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等; 制订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 和方法拟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执行计划:把已制订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 回顾: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反思,也包括检验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思考对原来的解法进行改进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等。

  师:在解决问题时,通常就按上面的四个步骤来进行,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另一种类型的问题(出示下例)例2、七年级二班有45人报名参加了文学社或书画社,已知参加文学社的人数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多5人,两个社都参加的有20人,问参加书画社的有多少人?1、理解问题: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让学生理解问题;

  2、制订计划:教师提出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可采用圆来比较直观地找到等量关系,让学生指出图中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从中找出等量关系:参加文学社的人数+参加书画社的人数-两个社都参加的人数=全班总人数45人。

  3、 执行计划:设参加书画社的有x人,那么参加文学社的有(x+5)人,由题意得:(x+5)+x-20=45解这个方程得:x=30(人)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为30人。

  4、回顾:

  ①把30代入方程,左边=右边,说明解方程正确,显然也符合题意;

  ②应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常用如本例的图示法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并建立方程;

  ③分小组请设计一个可以用类似本例的图示法来解决的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设计得比较好的,让全班学生来共同分享)(第134页的课内练习有时间的话在课堂内完成,时间不够,就课外完成)

  三、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惟有总结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认知水平,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

  四、布置作业:

见课本P134-P135,按学生的情况分层布置。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 篇五

  基本步骤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7.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8.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等,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的视野对教学设计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学习理论是四种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尽管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种类繁多,但通过对其理论基础(尤其是学习理论)进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面向教师教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传统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媒体;

  (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二、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

  (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

  (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自王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则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

  (4)学习情境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客与策略进行调整。

  在环节(3)中已涵盖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设计;在环节(4)和在环节(5)中则包括了情境创设和资源提供的要求。传统教学设计通常也称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

  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按这样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来的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全面打好各学科知识基础是有利的;不足之处是由于长期“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且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想像力。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也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这无疑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却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近年来,随着blending learning新概念逐渐被国际教育技术界所接受。愈来愈多的教师认识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有自己的突出优点(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也有自身的缺陷(不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恰好与之相反。

  若能将两者有机结合,正好可以优势互补。结合以后的教学设计,我们称之为“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步骤 篇六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或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实现整体优化,以求系统获得最大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

  即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要求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必须匹配、相容,且达到最优组合,使产生最大功能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故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系统各要素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加以配置、组合的过程。

  ②有序性:

  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系统的有序性,不仅包括知识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而且包括能力、情意教学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这不

仅表现在教师的教的活动上而且也表现在学生本身的学习中,不仅要贯穿课堂教学之中,也要贯穿于其它教学活动之中,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③最优化:

  最优化系指系统整体功能最优,而不是系统的要素“样样都好”。最优化强调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设计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大可能的产出的工作方案。最优化的实现,还要依赖于不断完善的改进工作来达到。

  3.教育效能观

  三、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学生与教学内容(教材)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学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并把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转化为个体的能力和智力,把蕴含于知识中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的观念和心理品质,逐步完成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的教育、教养和发展的任务。

  2.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过程的辩证统一。

  一种是杜威的“学生中心论”,强调学习过程学生内因的作用,忽视外因的作用;一种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观,在我国至今仍相当普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认知的主体;而教师则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当前,应当注意屏弃“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及“唯师至上”、“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智”的教学理念。正确的做法是:既注重教师教的设计,也注重学生学的设计。

  3.教学过程是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的统一,心理学认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意向活动,另一部分是认识活动。人的认识活动的心理特点称为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人的意向活动的心理特点称为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情感、动机、意志、兴趣、爱好;非智力因素构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条件。

  有学者研究证明:①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业成绩呈正相关;②越是低年级,相关系数越大;③智力水平中,下等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教学设计既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重视调动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教学过程是知识、技能、情意的内化和外显的统一。内化即把外部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主体的东西。内化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贮存的过程。知识的内化即外部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内的认知结构(方式:同化、顺应);技能的内化即外部的实际操作转化为学生头脑内的智力操作。情意的内化即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技能的内化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意的内化。教学过程忽视情意的内化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外显即把内部主体的东西转化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即信息的提取、运用和迁移。教学过程的外显实质上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情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忽视外显的教学,就无法获得反馈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反馈与调控。内化与外显的关系是:内化是外显的基础,外显是内化的反映。教学设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认识轻意向”、“重主导轻主体”、“重内化轻外显”的偏向。注: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1.要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2.要从教学环境的实际出发;3.要从教师自身条件的实际出发。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学过程结构具有整体优化的品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抓住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方式,使教学过程各要素达到有机的配合,才能使教学得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每一个要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力,但导致最后教学效果的力并不是各要素的力的简单加和,而是各要素关系之间构成的“合力”。这是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理。

  善于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争取最大合力,这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3.教学活动的系统有序原理

  教学活动的系统有序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有序不但包括知识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而且包括能力、情意教学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

  教学有序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教的活动上,而且也要体现在学生本身的学习上。不仅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而且也要贯穿于其它教学活动中,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4.反馈控制原理

  为使教学过程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采取补救的措施。

  教学设计中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方法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前置反馈、即时反馈、延时反馈)进行。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八个基本要素。

  1.教学对象分析

  分析要点:

  ①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水平,为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②分析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包括情感、动机、兴趣和意志等心理因素,以及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的水平,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③分析社会背景,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对教学可能产生的正负面效应,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补救措施。

  2.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要点:

  ①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重点与难点,以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③分析蕴含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

  3.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主要描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学,预期产生的思想、情意和行为的变化。

  ⑴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别要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可操作性和适切性三大特征

  ①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是指教学目标必须包含:①教育性目标;②教养性目标;③发展性目标。(三维目标)

  ②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是指教学目标中的认知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操作的或是可计量的。

  例如:常用的认知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

  ③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⑵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

  ①对象和行为的表述;

  ②标准和约束条件的表述。

  注意:①教学目标要逐级分解(如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

  ②要区别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不同。

  4.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思考、策划和谋略。

  教学策略因着眼点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

  具体的教学策略有:

  ①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策略;

  ②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策略;

  ③斯金纳的程序法教学策略;

  ④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⑤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策略;

  ⑥提问教学策略;

  ⑦创设情景教学策略;

  ⑧反馈和矫正教学策略,等等。

  教学策略的设计具体包括:

  ①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

  ②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③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5.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①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

  ②教学内容的容量、深度和广度要恰当;

  ③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明确,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

  ④教学内容的难点也要明确,并要设计好解决、检查难点的方法;

  ⑤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既要按知识的逻辑结构排列,又要按学生的认知次序来排列。

  ⑥精心设计练习的量和质,以及练习的方式方法。

  6.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选择

  一般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①集体授课;

  ②小组学习;

  ③个别化教学。

  一般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讲练法、讲演法、练习法、实验法、图示法、比较法、启发法、提问法、类比法、程序法、掌握学习法、发现法、讨论法、探究法、自主法等等。

  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主要要依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设备和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条件等而定。

  7.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

  教学媒体指传播知识或技能过程中显示信息的手段或工具。

  传统教学媒体有:书本、语言、黑板和图片;

  现代教学媒体有:录音、录象、投影、电脑、多媒体课件等。

  合理运用组合媒体,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措施。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媒体的运用要求是:

  ①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必须有机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②媒体的运用必须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有效。

  8.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设计

  1.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目的是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使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形成性评价一般有:提问、讨论、练习、小测验、问卷、观察、个别谈话等。

  2.总结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也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到达度。

  总结性评价一般有:单元考试、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给出成绩或等级)。

相关文章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优选6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
教学资料2013-09-03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优选6篇)

二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日月潭》(最新3篇)

  教材分析:  《日月潭》描绘了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
教学资料2012-05-07
二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日月潭》(最新3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推荐6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
教学资料2016-05-04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推荐6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鸟岛》教学设计【精简3篇】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鸟岛》这篇课文,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掌握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纸,完成老师给出了几道练习。 1、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筑(zhù zù)巢...
教学资料2018-08-04
二年级语文下册《鸟岛》教学设计【精简3篇】

《生命生命》优秀教学设计【实用4篇】

《生命生命》通过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三个事例“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身的心跳声”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考虑,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文章结尾直抒胸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
教学资料2011-09-02
《生命生命》优秀教学设计【实用4篇】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3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写数、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善于比较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经历比较、整理的过程,掌握复习的方法。...
教学资料2013-03-09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