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精简3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篇一
在物理学中,楞次定律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定律。它描述了电磁感应现象中电动势的产生和方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楞次定律,下面我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2. 掌握利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阶段:
1. 通过实例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例如一个导体环中的磁场发生变化时,在环中会产生电流。
2.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理论讲解阶段:
1. 介绍楞次定律的表达方式:当一个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该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其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相反。
2. 解释楞次定律的物理意义: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电动势的方向使得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相反,从而产生一个抗拒磁通量变化的效应。
实验操作阶段:
1. 设计实验:使用一个螺线管和一个磁铁,当磁铁在螺线管附近运动时,观察螺线管中是否会产生电流。
2. 进行实验: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楞次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
4. 讨论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楞次定律的应用和意义,并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拓展应用阶段:
1. 引导学生思考楞次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电磁感应发电、变压器等。
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利用楞次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评价与反馈:
1.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2.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评价。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同时,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篇二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楞次定律,下面我将介绍一种基于实践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公式表达。
2. 掌握楞次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阶段:
1. 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实际应用,例如电磁感应发电和电磁铁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与楞次定律的关系。
实验操作阶段:
1. 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与楞次定律相关的实验,例如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或方向来观察感应电动势的变化。
2. 进行实验: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楞次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并分析实验结果。
4. 讨论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楞次定律的应用和意义,并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应用拓展阶段:
1. 引导学生思考楞次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电磁感应发电、电动车等。
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利用楞次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评价与反馈:
1.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2.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评价。
通过基于实践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过程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原理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设计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篇三
导语: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2第4章第3节《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这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
3、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4、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对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和“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1、计算机、电视机(或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
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电脑演示例题:请同学回忆右手定则的内容,并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引入:
电脑设置新情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变磁通量,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新课教学
(一)、通过旧知识给出新结论:
即利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给出结果:
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二)、学生实验:实验内容见附表一.
实验准备
1、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搞清螺线管导线的绕向.
2、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电脑的演示,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现在,我们再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由于电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场方向是有确定的规律的,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便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附表:
动作
原磁场 方向
(向上、向下)
原磁通量 变化情况
(增大、减小)
感应电流方向
(俯视:顺、逆时针)
感应电流磁场 方向
(向上、向下)
与 方向的关系 (相同、相反)
极向下插入
极不动
极向上抽出
极向下插入
极不动
极向上抽出
(三)、楞次定律内容的教学部分:
1、通过前人所做实验的大量性来说明此结论的普遍性.
2、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进一步分析实验的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的规律,请学生得出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加以叙述,教师予以评价、修正,在此基础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这里的“阻碍”体现为: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
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增加;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少;当回路中的磁通量不变时,则没有“变化”需要阻碍,故此时没有感应电流的磁场,也就没有感应电流.(四)、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部分:
通过软件教学模拟实验过程,并加以引导,使学生独立思考:
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练习部分:
⑴ 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从左到右穿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⑵ 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旁有一个矩形线圈,当线圈远离直导线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⑶ A、B两个线圈套在一起,线圈A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当线圈A中的电流突然增强时,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五)、定律的深化部分:
1、楞次定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电脑软件的演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3、深化: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上看:电磁感应的效果是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螺线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 极,这个 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因此,楞次定理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
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感应电流方向与用楞次定理判断得出的方向相反,则螺线管的磁场将与条形磁铁相互吸引,这样条形磁铁的速度会愈来愈大.也就是说在电路获得电能的同时,磁铁的动能也增加了.这时,对于电路和磁铁组成的系统来说,它将找不到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电能和动能是凭空产生了,这显然与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
(六)、小结:
总结楞次定律的三种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表述二: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表述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电流的变化;
作业: 书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