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最新3篇)
三年级上册《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童年的朋友》情感教育设计
教材:三年级上册《童年的朋友》
目标:通过学习《童年的朋友》,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一、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情感,能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懂得分享。
2.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感谢他人的帮助和关爱。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并进行情感分析。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情感交流。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1. 情感认知的启发: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情感体验,通过回忆激发学生对童年友谊的情感认知。
2. 故事情感学习:
选择教材中的故事《小石头和小花》进行学习。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 情感表达的练习: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情感表达的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感主题(如友谊、感恩、自信等),通过角色扮演、情感对话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该主题的情感态度。
4. 情感分享的展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情感表达练习成果。全班同学可以进行互动交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情感表达练习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的情感分享,看是否能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是否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三年级上册《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童年的朋友》阅读与写作教学设计
教材:三年级上册《童年的朋友》
目标:通过学习《童年的朋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一、阅读目标:
1. 学会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能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等。
3. 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取关键信息。
二、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1. 阅读理解:
选择教材中的故事《我和小猫》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合作阅读,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并进行问题解答。
2. 人物特点分析:
让学生选择一个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观察故事中的插图和文字描述,分析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写作练习:
让学生以《童年的朋友》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童年朋友之间的故事或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给予写作指导,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
4. 作品分享:
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写的作品进行分享。全班同学可以进行互动交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训练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提取关键信息。
2. 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看是否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年级上册《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教学时应根据自传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同时还应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请大家说说,你在假期里见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的朋友,会是谁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样,写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吧!
二、作家简介
1、你了解到高尔基的哪些情况。(提问学生,先由学生先说一说)
2、教师补充说不到的情况。
三、课堂互动过程(一)
1、生字词语音检查(加点字注音)
先由教师出示卡片(或ppt课件),列出下面词语,提问学生。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
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
然后由课代表,教学生拼读这些词语,并当场听写出“噗噗”“发绺”“兜起来”“马鬃”“诅咒”这几个词语。
2、各学习小组根据课文,各提出一个问题考察其他各组。
3、课堂讨论:本课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家?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练习
(1)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3)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为何要简单的交代母亲?
(4)课文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请问作者具体写到了外祖母的方面?
(5)课文有几处写眼睛,为何要突出的写她的眼睛呢?(体会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6)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问:有哪几句是比喻句?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
(7)课文出现两个破折号,作用是什么?
(8)结尾段的“黑暗”指什么?“光明”又指什么?
(9)为什么说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四、课堂互动过程(二)
抽出本班的两个男生,要求学生当堂完成100字的人物外貌描写比赛,看谁写得快,描写得象。
五、课后练习
1、收集开学第一个星期本班发生的主要事迹,在练习册中写出三四件。
2、对课堂进行的外貌描写进行补充完善。
教学反思
《童年的朋友》通过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小节告诉孩子们,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值得珍惜保存,文中作者的朋友——小熊被小作者描写得十分详细、生动,可见作者与它的相处不是一天二天,甚至作者好久以前与小熊的点点滴地都那么清晰地刻在他脑海,所以当作者想对小熊挥拳相向时,不但下不了手,还流出热泪。
一、在导入课时,我通过谈话“每个人长大后都有不同的生活,但有一段时光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的,那就是童年,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童年朋友吗?”开门见山的引出了本文课题,使学生能较快地融入课本。同时,也进行了说话训练,用“我的童年朋友是( ),因为( )。”的句式发言。
二、整体入手,把握重点。
《童年的朋友》全文围绕着“形影不离”这个关键词展开描写。上课伊始她就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段落,引导学生联系课题找出课文的重点段落。
三、直奔重点,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品词赏句,体会情感。
课文重点段——第三段很适合用来落实读懂文章内容的训练。而在阅读教学中,则抓住形影不离这个词来展开,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形影不离?哪些地方看出我和小熊形影不离?通过圈画有关的词句,朗读句子,了解作者内心的不平静,既有回忆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对自己的自责。在练习指导这个环节中,重点让学生体会联想句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加上作者的想象,小熊仿佛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与它的深厚友谊。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自主读懂自己喜欢的句子,感受小作者与小熊之间的亲密关系,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真情,以及对小熊的爱,提高了朗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