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精选6篇)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导入: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本节课将进一步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函数的应用价值。

一、三角函数的性质

1. 回顾基本性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基本性质。

2. 探究其他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三角函数的其他性质,如变幅性、对称性、增减性等。通过具体函数图像的观察与分析,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这些性质。

二、三角函数的应用

1. 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如建筑物高度的测量、船只航行的问题等,让学生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例问题,让学生体会三角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综合应用: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些题目可以包括三角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关系、三角函数的图像应用等。通过这些题目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函数的应用技巧。

三、拓展与延伸

1. 拓展知识:引导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拓展知识进行学习,如反三角函数、复合三角函数等。通过学习拓展知识,让学生对三角函数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延伸应用:设计一些更复杂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延伸应用。这些题目可以包括三角函数与圆、三角函数与导数等的应用。通过延伸应用题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与反思

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掌握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疑惑与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导入: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如向量的表示、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等。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深入理解向量的应用价值。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

1. 回顾基本概念: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了向量的定义、向量的表示与向量的性质等基本概念。

2. 探究其他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向量的其他概念,如零向量、单位向量、共线向量、平行向量等。通过具体向量的观察与分析,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这些概念。

二、向量的运算

1. 向量的加法:引导学生学习向量的加法运算规则与性质。通过具体向量的加法实例,让学生理解向量的加法运算。

2. 向量的减法:引导学生学习向量的减法运算规则与性质。通过具体向量的减法实例,让学生理解向量的减法运算。

三、向量的应用

1. 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如力的合成、平面图形的性质等,让学生运用向量的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例问题,让学生体会向量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综合应用: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向量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些题目可以包括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夹角等应用。通过这些题目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向量的应用技巧。

四、拓展与延伸

1. 拓展知识:引导学生对向量的拓展知识进行学习,如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叉积等。通过学习拓展知识,让学生对向量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延伸应用:设计一些更复杂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延伸应用。这些题目可以包括向量与平面、向量与导数等的应用。通过延伸应用题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与反思

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掌握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疑惑与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篇三

  一、单元教学内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算法的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算法的基本概念 3课时

  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 5课时

  3、算法的基本语句 2课时

  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算法的含义

  (2)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

  (3)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程序框图

  (2)变量与赋值

  (3)循环结构

  (4)算法设计

  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

  七、单元展开方式与特点

  1、展开方式

  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

  2、特点

  (1)螺旋上升 分层递进

  (2)整合渗透 前呼后应

  (3)三线合一 横向贯通

  (4)弹性处理 多样选择

  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

  1. 算法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3. 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

  经历将具体生活中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言的过程,理解表示的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算法语句表达算法,

  4.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九、单元评价设想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在本章(节)及今后学习中,让学生集中学习算法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在其他相关部分还将进一步学习算法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篇四

  重点难点教学:

  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

  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

  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过程:

  1.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映射的定义;

  2.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

  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 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A?叫值域(range)。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

  ①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映射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4.区间及写法: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1)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

  (2)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①解析法

  ②列表法

  ③图像法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篇五

  一、概述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 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2、学习需要分析: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习

  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2.情景导入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

  (2)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

  (3)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4)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

  (5)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6)通过对四种命题的存在性和相对性的认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7)培养学生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难点:反证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四种命题

  一、导入新课

  【练习】

  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l)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什么叫互逆命题?上述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

  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关键是找到命题的条件p与q结论。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道命题。

  上述命题的道命题是“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和“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

  值得指出的是原命题和逆命题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把逆命题当成原命题,去求它的逆命题。

  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

  学生活动:

  口答:

  (1)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

  二、新课

  【设问】命题“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除了能构成它的逆命题外,是否还可以构成其它形式的命题?

  【讲述】可以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构成“同位角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这个命题叫原命题的否命题。

  【提问】你能由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构成它的否命题吗?

  学生活动:

  口答: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教师活动:

  【讲述】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

  【板书】原命题:若p则q;

  否命题:若┐p则q┐。

  【提问】原命题真,否命题一定真吗?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

  讲论后回答:

  原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它的否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不真。

  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真,它的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不真。

  由此可以得原命题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真。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举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题构成否命题及判断它们的真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提问】命题“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除了能构成它的逆命题和否命题外,还可以不可以构成别的命题?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总结】可以将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后再分别将新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构成命题“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这个命题叫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教师活动:

  【提问】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否命题是什么?

  学生活动:

  口答: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

  教师活动:

  【讲述】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原命题是“若 p则 q ”,则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

  【提问】“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是否真?“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是否真?若原命题真,逆否命题是否也真?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这两个逆否命题都真。

  原命题真,逆否命题也真。

  教师活动:

  【提问】原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种命题的真

  假有什么关系?举例加以说明?

  【总结】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举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题构成逆否命题及判断它们的真假,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三、课堂练习

  1.若原命题是“若p则q”,其它三种命题的形式怎样表示?请写在方框内?

  学生活动:笔答

  教师活动:

  2.根据上图所给出的箭头,写出箭头两头命题之间的关系?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填图,使学生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

相关文章

《观舞记》教学反思【推荐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舞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观舞记》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女士...
教学资料2018-09-08
《观舞记》教学反思【推荐3篇】

《咬文嚼字》朱光潜教学设计(精彩3篇)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归纳概括文章所用材料,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并能在品味语言时...
教学资料2012-04-02
《咬文嚼字》朱光潜教学设计(精彩3篇)

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最新6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资料2017-03-01
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最新6篇】

小学游记作文教学设计(优选5篇)

游记作文写作一般情况下游览的顺序就是文章的顺序,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其路线也可能忽东忽西,来回交叉,重叠反复。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小学游记作文教学设计,欢迎查看。  小学游记...
教学资料2017-01-04
小学游记作文教学设计(优选5篇)

《景阳冈》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景阳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
教学资料2013-03-07
《景阳冈》教学反思(精选6篇)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资料2016-02-03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最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