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简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青山不老》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学习掌握《青山不老》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教授《青山不老》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分析《青山不老》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青山不老》的主题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电脑或投影仪;

2. 课件或故事书《青山不老》;

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的主题,并引出《青山不老》这个故事。

Step 2:教授故事情节

教师根据课件或故事书,给学生讲解《青山不老》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人物、背景和发生的事件。

Step 3:讨论故事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青山不老》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主题,并让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Step 4:解析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师分析《青山不老》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Step 5: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教师分发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的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

Step 6:总结和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青山不老》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青山不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学习掌握《青山不老》中的一些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教授《青山不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分析《青山不老》中的一些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创作练习。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青山不老》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创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电脑或投影仪;

2. 课件或故事书《青山不老》;

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出示《青山不老》的作者照片,让学生猜测作者的名字,并引出《青山不老》这个作品。

Step 2:教授作者和创作背景

教师根据课件或故事书,给学生讲解《青山不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与作者相关的其他作品。

Step 3:分析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师分析《青山不老》中的一些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如比喻、象征、描写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Step 4:文学鉴赏和创作练习

教师分发文学鉴赏和创作练习的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

Step 5:总结和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青山不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作品中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②同桌交流。

  ③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五)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16《青山不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淤泥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恰当的速度默读和略读课文

  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工具】

课件pocomaker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

  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

  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板书:青山不老)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文章,同时并不提前浏览文章的“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的自我独立理解的能力),注意控制好时间——3分钟

  2、引导学生勇于讨论和交流对文章首次感性认识,尝试地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6分钟

  (先介绍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师: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样的特点?(晋西北的一位老人;老——81岁、瘦小、孤单一人)(板书:人物、特征)

  通过初步的了解,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觉得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板书:事件)

  (先让每个学生牛刀小试,问题由浅入深)

  3、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5分钟

  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肆虐、盘踞、淤泥、归宿、风雨同舟

  〔1〕阅读“课文提示”,带着提示的问题自读课文

  ①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在自然条件极度恶劣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辛的情况下创造的)

  〔2〕说说文章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为什么?

  〔3〕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又是以怎样的顺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时总结——2分钟

  师:通过对文章信息的提取,我们基本上整体感知了课文;同时同学们还就作者的叙事意图进行了大致的品论,好,下节课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表达语言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深刻的分析。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要点,并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板书:16、青山不老)

  1、朗读第1段,展开想象并思考段中两个“全”字体现了作者此时此刻什么样的感情。3分钟

  2、朗读第2段:5分钟

  ①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三个“是”突出了什么,又暗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体会“竟”字的意义。

  3、浏览第3——6自然段:15分钟

  ①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种树是选择,青山是归宿”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情?

  ②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这里除了告诉我们这里的山改变了形貌,更蕴藏着什么?(老人们的精神在祖国各地无处不在,我们的自然环境也在逐渐改善。)

  ③理解第3、6段省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和作用。(板书:……——)

  ④联系上下文,说说老人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再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周边像老人一样的人。

  使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感悟和敬仰为环保事业做出的精神。

  二、升化主题——7分钟

  1、“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终有一天,老人会不再出来,那我们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的事业该何去何从?

  让学生自主产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保护地球家园的行动中。

  2、学习课文以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认识,同时也产生哪些问题?(板书:青山不老)

  三、课堂小练笔(6分钟):

  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并交流所写感受。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人物:老人

  特点:81岁、瘦小、孤单一人

  事件:

  青山不老

相关文章

羽毛球发球技巧教学(最新3篇)

羽毛球的发球技巧有哪些呢?羽毛球发球虽不能象乒乓球发球那样使球产生各种旋转,但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发球手法,发出不同弧度、不同落点的球来控制对方,为本方创造进攻得分的机会。下面jy135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羽...
教学资料2019-07-02
羽毛球发球技巧教学(最新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简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
教学资料2011-06-09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简5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精彩6篇】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1  【教...
教学资料2017-08-03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精彩6篇】

《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优质3篇)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简历及其创作风格。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章法、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美,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资料2018-07-03
《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优质3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
教学资料2011-05-07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精选5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比例的...
教学资料2018-01-08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