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和反思【优秀3篇】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与看病有关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如症状、体温、头疼、发烧、吃药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听录音、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健康的意识,学会正确看待疾病,并能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基本的医疗帮助。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与认读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学习与运用不同情境下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包括与看病有关的图片和词汇。
2. 录音设备:录制相关对话和病例描述。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他们对看病相关词汇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看病的兴趣。
Step 2: 新知讲解 (10分钟)
1. 使用PPT展示与看病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读并帮助他们掌握相关词汇。
2.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到一位病人和医生的对话,帮助他们学习正确的表达方式。
Step 3: 练习与巩固 (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扮演病人和医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2. 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在对话中运用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提供帮助和建议。
Step 4: 拓展与应用 (10分钟)
1. 给学生分发一份病例描述,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可能的病症和建议。
2. 选择几组学生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Step 5: 总结与反思 (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思考和评价。
2. 结合学生的反馈,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与看病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动和合作,学生的观察、交流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然而,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被动,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在下一次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三
一、谈话导入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爱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二、学习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不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一)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字义。
(2)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重点理解下列的词语意思。
雪上加霜、喋喋不休、按图索骥、忐忑不安、拖沓、聊胜于无等词语
(二)再读课文
1、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1、指名读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四)深入理解感悟:
1、“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突然涌动)
2、“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3、“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只因母子情深)
4、“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五)精度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
三、巩固新课
1.“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一样。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 独自看病
母亲 儿子
尽责的“爱”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当过多年医生的母亲不但不给儿子找药治病,还让儿子独自上医院看病。母亲用独特的方式,锻炼了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本文,我让学生仔细读课前提示,按要求去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接着我设计了一组辩论,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理解课文,理解母亲看似“狠心”实则“尽责”的爱。
本课的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角色转换,入情入境。
在让学生解第一段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正在生病,可是你的妈妈让你一个去医院看病,你心里会怎么想?”有的说:“妈妈
,你真狠心,我生病了还让我一个人去医院!”有的说:“妈妈一定是不爱我了,我生病了都不管我。”等等,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并能与文本进行对话。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小组活动,体现自主性。
小组活动时,我出示学习目标: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学生学习时,教师巡视、倾听,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
任务布置后,小组学习情绪高涨,学生们以本组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的小组学生快速默读,有的小组一人一自然段,分工合作学习,有的小组根据文中对话多的特点分角色朗读……,有的小组边读边想,边读边议,有的边读边作记号,方法各异。
2、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文中母亲说:“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我问:“你认为文中的母亲狠心吗?”对此,学生持两种不同的观点:狠心和不狠心。我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在教室分块坐好,然后展开辩论。在辩论中,两种不同的观点发生激烈的碰撞,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这无疑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双方统一了观点,母亲看似狠心的表现实则是一种爱,一种尽责的爱。
三、拓展延伸,将文本与生活接轨,让学生所学落到实处。
学生理解了文中的内容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爱自己的。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赞美自己的母亲,最后让学生说说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这样的设计,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深地理解了母亲的爱,明确了今后应如何回报母亲的爱。可以说,这个设计既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教会学生感恩,即要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