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通用3篇】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物质跨膜运输是生物体内部维持稳态的重要过程,对于学习生物学的学生来说,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和实例是非常重要的。本篇教学设计将通过两个实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例一:细胞内物质的主动转运

1. 目标:通过实例一,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内物质的主动转运机制。

2. 教学内容:

a. 介绍细胞内物质的主动转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b. 以细胞内的钠-钾泵为例,详细解释主动转运的过程。

c. 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转运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并讨论其在神经细胞传导和肌肉收缩中的作用。

3. 教学方法:

a.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主动转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通过实验演示钠-钾泵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b. 小组讨论:在介绍主动转运的应用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动转运在神经细胞传导和肌肉收缩中的作用,并帮助学生总结主动转运的重要性。

4. 教学评价:

a.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演示的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钠-钾泵的工作过程,并分析其在细胞内物质转运中的作用。

b. 小组讨论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论,以评价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二、实例二:细胞外物质的被动扩散

1. 目标:通过实例二,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外物质的被动扩散机制。

2. 教学内容:

a. 介绍细胞外物质的被动扩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b. 以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系统中的传递为例,详细解释被动扩散的过程。

c. 引导学生思考被动扩散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并讨论其在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平衡中的作用。

3. 教学方法:

a. 讲解与实验结合: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被动扩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通过实验演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系统中的传递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b. 小组讨论:在介绍被动扩散的应用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被动扩散在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平衡中的作用,并帮助学生总结被动扩散的重要性。

4. 教学评价:

a.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演示的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系统中的传递过程,并分析其在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平衡中的作用。

b. 小组讨论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论,以评价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结语:

通过以上两个实例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应用。希望本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物质跨膜运输是生物体内部维持稳态的重要过程,对于学习生物学的学生来说,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和实例是非常重要的。本篇教学设计将通过两个实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例一:细胞内物质的被动扩散

1. 目标:通过实例一,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内物质的被动扩散机制。

2. 教学内容:

a. 介绍细胞内物质的被动扩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b. 以水分子在细胞内的传递为例,详细解释被动扩散的过程。

c. 引导学生思考被动扩散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并讨论其在细胞内物质平衡和代谢中的作用。

3. 教学方法:

a. 讲解与实验结合: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被动扩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通过实验演示水分子在细胞内的传递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b. 小组讨论:在介绍被动扩散的应用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被动扩散在细胞内物质平衡和代谢中的作用,并帮助学生总结被动扩散的重要性。

4. 教学评价:

a.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演示的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水分子在细胞内的传递过程,并分析其在细胞内物质平衡和代谢中的作用。

b. 小组讨论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论,以评价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二、实例二:细胞外物质的主动转运

1. 目标:通过实例二,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外物质的主动转运机制。

2. 教学内容:

a. 介绍细胞外物质的主动转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b. 以肠道吸收营养物质为例,详细解释主动转运的过程。

c. 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转运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并讨论其在维持营养物质平衡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3. 教学方法:

a.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主动转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通过实验演示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b. 小组讨论:在介绍主动转运的应用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动转运在维持营养物质平衡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并帮助学生总结主动转运的重要性。

4. 教学评价:

a.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演示的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并分析其在维持营养物质平衡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b. 小组讨论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论,以评价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结语:

通过以上两个实例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应用。希望本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篇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对含量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

  二、目标表述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明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

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等)。 3、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四、教学设计思路

相关文章

广东教育音乐出版社第十册《青春舞曲》教学设计【精简3篇】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广东教育音乐出版社第十册第三单元《多彩的乡音(六)》中的教学内容。整个单元引领教师和同学们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片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领略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青...
教学资料2019-03-09
广东教育音乐出版社第十册《青春舞曲》教学设计【精简3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实用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2013-02-05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实用6篇】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精彩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地...
教学资料2012-07-02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精彩6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精彩3篇】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
教学资料2013-08-08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精彩3篇】

观潮教学设计(推荐5篇)

《观潮》这篇课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去的顺序介绍了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教学资料2019-03-01
观潮教学设计(推荐5篇)

将心比心优秀教学设计(实用3篇)

将心比心是指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将心比心》优秀的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
教学资料2015-06-01
将心比心优秀教学设计(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