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对牛弹琴【通用5篇】
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篇一
从前有一个喜欢音乐的农夫,他非常喜欢弹琴。每天晚上,他总是坐在牛棚里,用琴声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他深信音乐的力量可以使人心境宁静,心情愉悦。
农夫的牛棚里有一头名叫牛牛的牛。这头牛非常聪明,它总是在农夫弹琴的时候,静静地听着。它觉得琴声非常美妙,深受感动。于是,它决定也要学会弹琴。
于是,牛牛开始了它的琴弹之路。它每天默默地观察农夫弹琴的姿势和手法,努力模仿。虽然牛牛没有手指,但它用自己强壮的蹄子,拨弄琴弦,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琴音。
农夫看到牛牛的努力,感到非常惊讶和高兴。他觉得牛牛真的很有天赋,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琴师。于是,他给牛牛取了一个新名字,叫“音乐牛”。
“音乐牛”渐渐地在农村里有了名气,人们纷纷前来听它的琴音。大家都被它那悦耳动听的琴声所折服,纷纷夸奖它的才华和努力。
然而,有一天,一位来自城里的音乐家听说了“音乐牛”的事迹。他觉得这一定是个笑话,于是决定亲自去看看。当他看到牛牛正在用蹄子拨弄琴弦的时候,他不禁笑了起来。
“你认为你是个音乐家吗?”音乐家嘲笑道,“你怎么可能弹得好琴呢?你只是一头牛!”
牛牛听了音乐家的话,感到非常沮丧。它觉得自己的努力都被人嘲笑了,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挫折。它不再弹琴,默默地回到了牛棚里。
然而,农夫并没有对牛牛失去信心。他觉得牛牛是真心喜欢音乐,而且在弹琴方面也是非常用心的。他对牛牛说:“不要理会那些无聊的人,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琴师。”
牛牛听了农夫的话,重新振作起来。它决定不再在意别人的嘲笑,坚持下去。它继续用蹄子拨弄琴弦,发出美妙的琴音。
终于有一天,音乐家再次听到了牛牛的琴声。这一次,他被牛牛那动人的琴音所震撼。他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嘲笑是多么愚蠢,他向牛牛道歉,称赞它的才华和毅力。
从那以后,牛牛成为了音乐家们口中的传奇。它的琴音感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美好的一部分。人们再也不会嘲笑牛牛,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激励自己的榜样。
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篇二
在一个遥远的村庄里,有一头叫做牛牛的牛,它非常喜欢音乐。每当村里有人在弹琴的时候,牛牛总是立刻赶过去,专心聆听。它觉得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能够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牛牛渴望自己也能弹琴,但它没有手指,也不会弹奏乐器。它觉得自己注定只能默默聆听别人的琴音,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天,牛牛遇到了一位旅行的音乐家。音乐家看到牛牛那迷人的眼神,觉得它一定是一位懂音乐的生灵。于是,他教牛牛如何通过发声和节奏来表达情感。
牛牛用自己厚实的舌头,发出了温柔的低吟声。它用自己宽大的胸膛,敲打出了有力的节奏。虽然牛牛不能像人类一样弹奏乐器,但它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
音乐家听到牛牛的表演,感到非常震撼。他觉得这是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表达了丰富而深情的情感。他决定将牛牛的音乐带回城市,与更多的人分享。
在城市里,牛牛的音乐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赶来听牛牛的表演,被它那独特而动人的音乐所打动。他们认为牛牛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的音乐能够治愈人们心灵的创伤,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快乐。
牛牛的音乐成为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为了听到牛牛的表演,排起了长队。他们纷纷为牛牛建立了一个音乐厅,专门用来举办它的音乐会。
牛牛发现自己的音乐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它觉得自己的音乐不再只是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所有喜欢音乐的人们。
牛牛的音乐带给了人们无尽的欢乐和感动,它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音乐之神。无论是在村庄里还是在城市里,人们都会永远记住那头弹琴的牛牛,以及它那美妙的音乐。
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篇三
有一天,著名古琴演奏家公明仪对着一头老牛弹琴。他先奏了一首名曲——高雅的古琴曲“清角”。尽管公明仪自己觉得弹得十分精彩,但是,老牛就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埋头吃草。公明仪又用古琴模仿蚊虻(méng)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那头老牛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
[提示]
高雅的琴曲演奏得再出色,老牛也无动于衷;模仿蚊虻的叫声尽管不是高雅的曲调,但老牛却听得很认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②。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之声③,孤犊之鸣④,即掉尾奋耳⑤,蹀躞而听⑥。
——《弘明集》
[注释]
①清角——曲调名。操——琴曲。
②如故——照旧。
③■(méng)——同“虻”,昆虫,象苍蝇而形体稍大,吸食人和牲畜的血液。
④孤犊(dú)——离群的小牛犊。
⑤掉尾奋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掉,摇摆。奋,本意是鸟类展翅,引申为举起来。这里是竖起来。
⑥蹀躞(diéxiè)——小步走的样子。
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篇四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
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牛弹琴的启示: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晋朝皇室有个侍卫官中嵇绍,他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
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
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
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鹤立鸡群的启示:
我们要修身养性,做出众的自己。
典故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公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公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公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公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公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公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
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篇五
东汉有个对佛教教义很有研究的学者,叫牟融。他引用儒家的诗书向儒者宣讲佛经,受到了一些儒者的责难,指斥他为什么不直接依据佛经来回答问题。
于是牟融讲了音乐家公明仪的故事;公明仪对着一头正吃草的牛弹了一首高深的曲子,牛毫不理会,只顾自己吃草,后来公明仪改弹像坟子、牛蝇和小牛叫唤的声音,牛就摇着尾巴、竖起耳朵来听了。他最后说:所以,对没有读过佛经的人直接谈佛经,等于白讲,成语对牛弹琴据此而来。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汉字】
岁牛弹琴
【拼音】
duì niú tán qín
【解释】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出自】
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对牛弹琴”后人也比喻向不懂道理的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因为使用时有带讽刺意味,不能乱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