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语故事(经典3篇)
儿童成语故事 篇一:小马过河
从前,有一只小马叫小黑。小黑和其他马儿一样,经常在草原上奔跑玩耍。有一天,小黑听说了一个关于“过河”的成语,他非常好奇。
一天早上,小黑和他的马妈妈一起去河边散步。小黑看着河水潺潺流淌,突然想起了那个成语。他问妈妈:“妈妈,什么叫‘过河’?我们能过河吗?”
马妈妈笑着回答:“过河是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我们马儿是不会游泳的,所以我们不能直接过河。”
小黑有些失望地说:“那我们怎么才能过河呢?”
马妈妈思考了一下,然后说:“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桥,通过桥来过河。”
小黑眼睛一亮,兴奋地说:“好主意!我们快去找桥吧!”
马妈妈带着小黑沿着河边一直走,终于找到了一座木桥。小黑高兴地跑上桥,马妈妈也跟着过去。他们成功地过了河。
小黑感叹道:“原来‘过河’就是要找到方法,克服困难。我们找到了桥,就成功地过河了!”
马妈妈笑着说:“是的,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成功地完成任务。”
小黑听后点了点头,心里明白了“过河”的意义。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勇敢和聪明,总是能够在困难面前找到解决办法。
儿童成语故事 篇二:画蛇添足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非常喜欢画画。他画得很好,大家都夸他是个小画家。
有一天,小明听到了一个关于“画蛇添足”的成语,他很好奇。他问妈妈:“妈妈,什么叫‘画蛇添足’?我不明白。”
妈妈笑着解释道:“画蛇添足是指做了多余的事情,弄巧成拙。比如说,如果你已经画了一条蛇,再去给它画脚,那就是画蛇添足了。”
小明有些疑惑地问:“为什么画蛇添足是不好的呢?我觉得给蛇画脚挺好玩的。”
妈妈耐心地解释道:“画蛇添足意味着我们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有时候,我们应该懂得适可而止,不要做太多不必要的事情。”
小明点了点头,他明白了妈妈的话。从那以后,他在画画的时候,总是认真思考,不再画多余的东西。
小明的画越来越好,他的作品被展览在学校的画廊里。其他人都夸他的画技非常高超,没有画蛇添足的痕迹。
小明感慨地说:“原来‘画蛇添足’是告诉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做无用功。只有专注于重要的事情,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从那以后,小明不仅在画画上有了更大的进步,也开始在生活中懂得了适可而止。他明白了“画蛇添足”的教训,成为了一个聪明而有自知之明的孩子。
通过这两个儿童成语故事,孩子们能够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一些智慧和道理,帮助他们在成长中更好地面对困难和问题。
儿童成语故事 篇三
儿童成语故事
(一)不可多得
成语:不可多得
拼音:bùkěduōdé
解释: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二)当局者迷
成语:当局者迷
拼音:dāngjúzhěmí
解释: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
成语故事:
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篡的本子,使用到现在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订的本子
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是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篡、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主人口答说:“戴圣编篡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整理,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三)安然无羔
解释:
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