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寓言故事(推荐6篇)
成语寓言故事 篇一
《井底之蛙》
从前,有一只蛙住在一个深井里。这只蛙从小就生活在井底,对外界一无所知,对外面的世界只能通过井口看到一小片天空。蛙觉得井底就是整个世界,对此感到非常满足和自豪。
一天,一只海鸟不小心摔进了这口井里。蛙好奇地问海鸟:“你是从哪里来的?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海鸟告诉蛙:“外面的世界很广阔,有无边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你应该走出井底,看看外面的美丽景色。”
蛙听了很不以为然,它觉得自己在井底已经很满足了,根本不需要走出去看其他的地方。它嘲笑海鸟:“你不懂,井底才是最安全和舒适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是危险的。”
海鸟劝说了一会儿,无法改变蛙的想法,只好挣脱了蛙的束缚,飞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天气变得干燥,井里的水越来越少。蛙感到很焦虑,它开始渴望外面的水源。于是,它爬上井口,眺望远方。蛙看到了一片广阔的湖泊,它顿时明白了海鸟的话。它深深地后悔没有早早离开井底,错过了外面美丽的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要勇于走出舒适区,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拓展眼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长。
成语寓言故事 篇二
《借刀杀人》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遭到了敌人的入侵,国王非常担心,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国王的大臣告诉他:“我们可以借刀杀人。”
国王有些疑惑,不明白大臣的意思。大臣解释说:“我们可以找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我们的盟友,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打败敌人。”
国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他派人去找一个强大的国家寻求帮助。最终,他们成功地与一个强国结成了联盟,共同对抗敌人。最终,国家成功地抵御了外敌的入侵,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善于借助外力来解决问题。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成语寓言故事 篇三
乌合之众
典故:《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释义:“乌合之众”为贬意成语,比喻没有组织,像一群暂时聚合的乌鸦。
故事: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龠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为帝,建都邯郸。这时,耿龠手下的孙仓、卫包便劝耿龠投归刘子与(王郎)。耿龠闻听大怒,按剑说道:"刘子与这个反贼,我和他势不两立!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上谷的兵马,从太原、代郡出击,来回几十天,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势如摧枯拉朽,定能获胜。谁不识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贼,定遭灭族杀身之祸!"
成语寓言故事 篇四
【成语】:笑里藏刀
【拼音】:xiào lǐ cáng dāo
【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举例造句】:他把我丕的来药倒,烟生七窍,冰浸四稍,谁承望笑里藏刀,眼见的丧荒郊。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
【近义词】:佛口蛇心、口是心非、笑处藏刀
【反义词】:心口不一、推心置腹
【歇后语】:刽子手咧嘴
【灯谜】:讽刺荆轲刺秦王
【成语故事】:
唐太宗时,有个名字叫李义府的人,因善写文章,被推荐当了监察御史。李义府还善于奉承拍马,他曾写文章颂扬过唐太宗,因此,博得太宗的赏识。唐高宗时,李义府又得到高宗的信任,任中书令。从此,更加飞黄腾达。李义府外表温和谦恭,同人说话总带微笑,但大臣们知道,他心地极其阴险,因此都说他笑里藏刀。李义府在朝中为所欲为,培植亲信,任意让妻儿向人索取钱财,还随意封官许愿。高宗知道这些以后,曾婉转地告诫过他,但李义府并不放在心上。有一次,李在官中看到一份任职名单,回家后,让儿子把即将任职的人找来,对他说:“你不是想做官吗?几天内诏书即可下来,你该怎样谢我?”那人见有官做,立刻奉上厚礼。之后,高宗得知了此事,不能再容忍了,就以“泄露机密”为名,将李义府父子发配边疆。
成语寓言故事 篇五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来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成语寓言故事 篇六
传说中,有往来于天上人间的木筏,驾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无畏的人。
西汉时期,有个隐士叫罗君平。据说,他知道往来于天上和人间的木筏从人间到天上的时间,因此,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临出发之前都要先到罗君平这里来。
这一天,木筏出发的时间快要到了,罗君平家聚满了将要乘筏上天的人。这时候,一个驾木筏的人从罗君平家中走了出来。上天的人中有一个赶紧上前,拉住他问道:“上天要经过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么高那么大,一路上还有神怪精灵,木筏在行驶中有时还会颠倒过来。你经常驾着木筏漂浮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什么你连手都不抖一下、一点也不害怕呢?”
驾木筏的人回答说:“我用了多年时间来学习驾驭木筏的本领,又用了三年时间来亲自驾驭木筏,往来于天上人问。”
那人又问:“仅仅靠本领和实践,就可以了吗?”
驾木筏的人说:“当然不是。在每次驾木筏上天的时候,我忧虑的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考虑木筏是否能够返回人问。我驾驭着木筏,一路上波浪翻腾,气候千变万化,反复无常。有时阳光灿烂,云蒸霞蔚,一下子又突然变得暗淡
淡无光,明亮的白天刹时变成黑夜。有时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击,猛然震荡起来像脱缰的野马急驰狂奔,一会儿沉到波谷浪底,一会儿又像格斗一般冲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样子,使我感到似乎有无数人在驾驭这木筏。每当这时,我的心情都非常镇定,一点儿也不慌张。如果此刻心里一慌,手脚就会不听使唤了。只要心里不慌乱,怎么也不会跌倒,直至平安地到达目的地。”
那个问话的人深有感触地说:“我想,你说的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驾驭木筏,其实许多事情也都要这样才行啊!”
我们从驾驭木筏中可以领悟到:不管干什么事,遇到什么情况,都应该专心致志,毫不动摇,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争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