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之竺可桢【精简3篇】
名人故事之竺可桢 篇一
竺可桢(1890年-1974年),字若渊,江苏扬州人,中国著名的地震学家和科学家。他是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地震学之父”。
竺可桢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显示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他勤奋好学,年轻的时候就展示出卓越的科学才能。在1906年,竺可桢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班,开始了他的科学之旅。
在研究生阶段,竺可桢选择了研究地震学。当时,地震学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竺可桢深感中国地震学的滞后。他决心通过深入研究和国际交流,将中国的地震学推向世界的前沿。
竺可桢留学日本后,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和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地震学专业,并在国际知名的地震学家下山信道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位。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开始在日本的地震研究机构工作。
在日本期间,竺可桢积极参与了地震研究和救灾工作。他通过研究地震的发生机制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工作做出了贡献。他还通过与国际地震学界的交流合作,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推动了中国地震学的发展。
1949年,竺可桢回到了中国,开始了他在中国地震学事业的新征程。他创办了中国地震局,成为该机构的首任局长。他致力于培养地震学人才,组织地震监测和研究工作,推动了中国地震学的快速发展。
竺可桢还在其他科学领域也有突出贡献。他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国家核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积极推动科学普及工作,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做出了努力。
竺可桢是一位勤奋、才华横溢、兢兢业业的科学家。他的贡献不仅在地震学领域,还在推动整个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我们树立了学习和探索的榜样。
名人故事之竺可桢 篇二
竺可桢是中国著名的地震学家和科学家,他的故事不仅令人钦佩,更是充满着励志和奋斗的力量。
竺可桢从小就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他在童年时期就常常观察大自然,思考世界的奥秘。他对地震特别感兴趣,经常观察地震的发生和影响。这种天赋和兴趣成就了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地震学家。
在竺可桢的一生中,他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和真理。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日本的两所大学攻读地震学专业,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
竺可桢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研究成果上,还体现在他对地震学事业的贡献上。他回国后创办了中国地震局,成为首任局长。他致力于培养地震学人才,组织地震监测和研究工作,推动了中国地震学的发展。
竺可桢是一位勤奋、坚持、奉献的科学家。他在科学事业中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热情和追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竺可桢的故事也是中国科学事业的缩影。他的努力和贡献代表着一代科学家的努力和奉献。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仅在科学的道路上追求卓越,也在其他领域中发扬光大。
竺可桢的名人故事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奋斗史。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像竺可桢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名人故事之竺可桢 篇三
名人故事之竺可桢
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 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
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竺可桢3岁时, 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诵好多唐诗。竺可桢5岁进了学堂。学习可用心了,门门功课都是成绩优良。他的哥哥是乡里的.秀才,平时经常指导竺可桢写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句,一直到天亮, 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这么肯学的孩子,还真不多。小竺可桢身体瘦弱矮小,有的同学嘲讽他:“好一个寒酸小矮子,准活不过20岁……”这几句话刺痛了竺可 桢,他发誓要锻炼身体。连夜订了个锻炼计划,每天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同学们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小学毕业后,竺可桢进入上海澄衷学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这个学堂的老师都是英国人,从教材到上课全是英文,不准说中国话。英国老师叫学生,不喊名字,只喊编号,根本不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待,竺可桢气愤万分。他深深感到,中国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于是发奋读书,加倍用功,发誓要为中国人争气。
1910年,竺可桢到美国留学,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学院学农业。后来,他发现农业跟气象关系密切。1913年秋,他在农学院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研究院的地学系,攻读气象学。1918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